标题 | 转身 |
正文 | “养个娃娃真没意思,送到校门口,她转身就走,头也不回,弄得我俩你看我,我看你,好生失落!”莲芝抱怨着说,“哪怕她回头看一眼,挥一下手也好。还以为她对父母恋恋不舍,人家有了新同学,早把父母抛到脑后了……” 昌亚不说话,端着酒杯在旁边嘿嘿发笑。女儿上大学,昌亚俩口子不远千里把女儿送到天津的校园,临别之际,满腹柔情,有千言万语要对女儿说,没想到女儿却不买账,嫌他们太哆嗦,转身即走,留给他们夫妇的只有一个背影。 听他们俩口子的抱怨,我劝慰说,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道路,你们不是总盼着孩子早日长大成人么;孩子长大了,到远方求学,追求她自己的人生,你们怎么又失落,不愿意放手了呢? 年轻的心总是向往着自由,向往外面的世界,急于摆脱父母的束缚,放飞自我,到外面的天空去飞翔——我们只有经历过许多生活的磨砺之后,在岁月的沉淀中,蓦然回首,才会感受到当初与父母曾经的离别中那份掺杂着幸福与甜蜜、还有失落与惆怅中的牵挂。 我上大学的时候,父亲没有送我到校园,只从村里步行送我到县城的客车站。那时的我年轻,了解不到父亲与儿子送别时的心情,只是,觉得父亲与平时相比,显得格外哆嗦。在路上与熟人相遇,别人与父亲打招呼,问父亲是下城去办事么,父亲其实是可以随便应承两句,说一个“是”即可;可那天父亲却哆嗦得烦人,对每个打招呼的人都解释,说是儿子考上了大学,要送儿子下城坐车去学校报到——也许,因为那时我们那儿的农村能够考上大学的人非常少,在那个大学毕业生还包分配工作的年代,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跳出农门,尽管我自己觉得高考没发挥好,未能考上心仪的学校,有点闷闷不乐,可父亲却认为,毕竟考上大学,跨出人生重要的一步,算得上一件骄傲的事,故在外人的问询中就有了不厌其烦的哆嗦。 送我到县城客运站后,父亲给我排队买车票,然后又反复叮嘱我路上注意安全,到学校后要和同学搞好团结之类。我对父亲说,同车去贵阳报到的有好几个本县的同学,学校又安排有校车到车站接送,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我吩咐他早点回去,可父亲却在车站盘桓,不肯离去,直到我们乘坐的客车发动,将要启程,父亲才下定决心,对着车窗里的我说:“我走了,到那边给家里写信,别担心钱,家里会想办法供你出来的!”我瞄了一眼父亲转身离去的身影,又回头与同学搭话。 那时我不知道,伴随着父亲送别时转身离去的身影,生活已对我开启新的一页。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每个假期回家,父亲对我说话不再是以往居高临下的语气,多了些客气与尊重;开始,让我对信奉“棍棒下面出好人”,从小就对我严厉管束的父亲有些诧异,慢慢就习惯成自然,仿佛父亲对我理当如此。上大学期间,离家的时候,父亲只要在家,都要送我到家房前的路口,目送我转身离去,直至我身影消失。 那时尽管我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可潜意识里,总认为这个家是我永远的家,我的出行不过是暂时离别而已,明天我将归来,青山依旧,老屋依旧,在家乡的土地上像我的先人一样完成一次生命的循环——我不知道,我的每一次转身,离家乡会越来越远,直至成为他乡的异乡人。 大学毕业,我留在贵阳工作,每次回家,离开的时候,父亲依然站在我家房前的路口送我,看我转身离去,直到看不到我的背影…… 我在贵阳工作后,父亲来探望过几次,每次离开的时候,我说去送他,他却说,你工作忙,没必要送;有两次是周末,我要送他到车站去,父亲却对我说,离车站又不远,他自己去,你难得有个周末,自己好好休息。那时的父亲,尽管年过六旬,身体依然矫健,走路大步流星,转身不久就看不见他的身影。 父亲是2007年秋在给树修枝时摔伤致残,几乎不能再远行。我每次回乡,离开的时候,我不要腿脚不方便的父亲送,可父亲蹒跚着,依然要到房前的路口送我,眼里是满满的不舍,我却只有噙着泪,狠心地转身离去。 2015年父亲病情严重到贵阳治病,有时神志都有些不大清醒,在医院治了一个多月,医生说,当年摔伤得太重,现在身体机能退化,年老的毛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法子,只有开点药回家调理。出院的时候,因工作忙,只有托弟弟与朋友护送父亲回去,在医院我们几个人花了好大的劲才把父亲抱上车,看着父亲乘坐的车辆远去,我呆呆地移不动脚步,眼泪盈出眼眶,朋友提醒了几次,我才转身怅然上车回家。 那一次,是我最后一次看见父亲蹒跚的身影;那一年的秋天,我和父亲永别,就此,再也不会有父亲目送我远行。 慢慢地,我才明白,人生就是由很多个转身组成,即使是一家人,即如父与子,你目送我,我目送你,最终转身即成天涯;再清晰的背影也将渐行渐远,终究模糊,直到消失。 有时工作时间朋友约我下班后一起吃饭,我说我得回家做饭呢,妻下班通常较晚,我不能让女儿放学回家后饿着肚子等饭吃。朋友笑我是管家婆,不像一个男人的样子。我说,如果你们愿意等,我回家做好饭一定赶紧赶过去;如果会耽误别人,那我就不去赴约。通常,有些朋友表示理解,非要我做好饭赶过去小聚;而我,如果觉得可能会耽误别人,也会识趣地推辞,谢绝别人的美意。 我在想,女儿上已上初中,我这个无能的父亲别的方面不能给她多少帮助,那做做饭,让她有一口热饭吃,不饿肚子,这是当父亲起码的应尽之职。人的一生,即便是最亲的人,陪伴的时间又能有多少?等到女儿上了高中,万一住校,平时她就不需要我这个父亲为她做饭了;上了大学,甚至于参加了工作,我想给她做一顿饭,可能机会也不多了——趁她现在还需要我,我又何乐而不为呢?也许,父亲的味道会成为女儿一生珍贵的记忆! 现在回想,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农忙时节在家中忙,农闲到外打工,我上初中、高中是在学校住校,真正父子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寥寥无几!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来日方长,不曾想,时间飞逝,总把船儿冲向远方,小船停泊在港湾的时间太短、太短!所以,无论是亲人或是朋友,珍惜我们相处在一起的时光吧,因为转眼就是离别,甚至于,在某一次离别之后,我们此生再也无缘相见! 昌亚夫妇送女儿上大学回来途经贵阳,恰逢周末,又是我们预定好的高中时的师生一聚的时间,二十余人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兴高采烈。吃罢晚餐,休息片刻,我知道昌亚有吃宵夜的习惯,尽管我已不胜酒力,得尽地主之谊,邀他到我家旁边去吃夜宵,把德军几个人弄去作陪。喝了几杯酒,又问起此次送女儿上学的情况,莲芝就有了一点小小的报怨。人生就是由一段又一段的经历组成,孩子一天天成长,要去追求她自己的生活,做父母的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么?昌亚是个豁达的人,老友在前,老妻在旁,酒杯在手,他说一声干,我们就陪着他一杯接一杯地干下去! 夜浓,酒香,情重,夜阑风静人始归。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