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东北风情:【二】养活孩子吊起来
正文

咱们东北这嘎嗒有这样的顺口溜:“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露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听我慢慢道来!——题记

“养活孩子吊起来!”是东北“四大怪”的其中一怪。大家不要担心把孩子“吊”起来,此怪其实也不怪,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把孩子放在“悠车子”里,让孩子好好地睡觉。

悠车子悠小孩儿,是满族人的风俗习惯。这个风俗习惯源于狩猎时代,大人们在山上打猎的时候,怕把孩子放在地上让野兽叼跑了,就把孩子用桦树皮或兽皮包裹起来,吊挂在野兽够不着的安全地方。这样,逐渐就演化成后来的悠车子。东北地区满洲人多,影响面广,后来就发展成整个东北人都用这种方法哄小孩子。

悠车子也叫邮车子、腰车子,炕车子、晃车子,土名很多,不管叫什么名字,万变不离其宗。其实,就是孩子睡觉的“摇篮”。

在那个年代,农村里凡有幼儿的家庭,在炕梢的位置都悬挂着一个悠车子。悠车子一般长100cm,宽50cm,高30cm左右,车底下面有横梁和底板。其形状如一条小船,两头微上翘起,悠车帮为椭圆形,是用薄木板经水汽熏蒸后弯成的,车帮的外侧一般都用红或黄油漆涂刷,画有“长命富贵”、“九子十成”之类的吉祥文字或画有“四郎探母”、“王小捕鱼”、“松竹凤鹤”之类的装饰图案。高档一点的悠车子是帮上下边缘还画有“云彩卷”,表示孩子长大了能升官,“飞黄腾达”。悠车子上面的四角钉着铜环,使用时在铜环上系四根绳子,将悠车子拴吊在房屋的檩子上,用手轻推,悠车子就象秋千一样的荡悠起来,这样,小孩子就会在有节奏的悠动中酣然入睡。

悠车子悠的都是一岁以下的幼儿,孩子年龄不能太大,会爬的孩子就不行了,大人有的时候看不住,容易从车里爬出来,发生危险。小孩子平躺在里面,在悠车子的上方绑一条花花绿绿手绢或其他什么玩具,吸引孩子的视线,小孩子就不哭闹了。大人轻轻地推动悠车子,孩子在晃动中很快就睡着了,大人也可以腾出手来,干一些其他的事情。

悠车子在当时东北家庭必备的育儿专用工具,成为了家庭中的装饰品。姑娘出嫁以后,在快要生孩子之前,姥姥都要给外孙辈的孩子送去悠车子。有的送新的,有的送旧的,旧悠车子年头越多越好,意在悠孩子“好养活”长命百岁。

悠车子悠孩子好处多多,悠车子悬挂在高处,家庭里养的狗猫等不易上去抓伤孩子。悠车子来回晃动,产生一股清凉的微风,可以赶走苍蝇、蚊虫之类的东西,不至于叮咬孩子,也可以消除孩子身上的热汗,使孩子睡的舒坦。孩子睡悠车子,一般都不铺棉褥子,用装谷草的“草口袋”垫在身下,既利水又去火,婴儿睡着舒服又少生病。最大的好处,睡悠车子的孩子都包褯子,包褯子的孩子不能随意翻转,头睡的比较平,很少出现溜肩,前鸡胸、后罗锅、罗圈腿等一类的毛病,长大后胳膊腿都直溜溜的,体型好。

听母亲说,我小时候就是睡悠车子长大的,并且还有很多小故事。我也帮大嫂悠过侄男侄女,也曾拽着悠车绳子打过“底楼儿”。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悠车子,自然而然就响起了那不同调门的“摇篮曲”。

过去的年代,农村妇女生的孩子多,除了家务活,给大人。孩子做的针线活儿也多。悠车子成为分担妇女们的“劳力”了。她们把孩子放在悠车子里,一边悠着,一边做针线活儿。嘴里哼着自边的摇篮曲,情不自禁地,各种情感意发之于心田。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声啊,琴儿声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啊,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那个睡在梦中啊”。这是那些有一定文化的妇女唱的。

“王二姐,坐绣楼,想起来,我的哥哥张廷秀……”这是《二人转》改编成的摇篮曲。

孩子在悠车子里睡觉,妈妈望着熟睡孩子,哼着轻柔温婉小曲,情不自禁地一种美意发自心田,做母亲的神圣与自豪溢于言表。

乡村的摇篮曲,哼来了燕飞蝈蝈叫,天上白云飘。农屋里小景,勾勒出殷实人家幸福、和谐的素描。

悠车子,已经久远时代的产物,它悠出了母亲的爱,悠出婴儿稚气的童真,悠出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传统哄孩子的方式发生彻底的变化,养活孩子没有吊起来的了,雇保姆,上幼儿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历史的进步。

悠车子,感谢你!悠香了我们祖辈人的童梦。

悠车子,记着你!让我们后代人,不忘过去,永远珍惜今天……..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