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背影 |
正文 | 背 影 王建福 今年十月应邀到宜都清水湾采风。回黄石那天,在宜昌东站候车室,一对情侣引起了我的注意。男孩身材修长,一张脸干干净净,高鼻大相,轮廓分明。女孩小巧玲珑,杏眼朱唇,浓密的黑发遮不住那白皙细嫩又长长的脖子。这真是一对叫人羡慕的俊男靓女!两人年纪不大,约莫二十一二岁?他们就坐在我对面,小姑娘撒着娇,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桔子。小伙子又是打水又是剥桔子,脸上满是包容和柔和。我想这一对小情侣大概是准备一起出去旅游的。等到他们要乘坐的列车进站时,我才发现小伙子是来送姑娘的。我看到他把姑娘送到进站口、他跟姑娘挥手告别、他目送着姑娘汇入上车的人流、他目送着姑娘进入地下通道……小伙子的眼光,是那样热烈地一直跟踪着姑娘的背影。 姑娘的背影消失了。而“背影”这个奇妙的概念,却引起我许多联想…… 我想起小时候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先生写道:“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于是先生的父亲,那个分明身材肥胖,为了给儿子买桔子而偏要笨拙忙碌穿越铁路的老人家,便把他的背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那时真是很佩服朱先生的生花妙笔。 而到了现在,我老了,再看《背影》,感动我的却不是先生的妙笔生花,而是因为他所写的,是一个儿子眼里父亲的背影。我以为这很难得。 俗话说水往下流,子女乃至孙子女的背影,一定会牵动着父母、祖父母的眼睛。而父母、祖父母的背影,却不一定能够牵动每个孩子的眼睛。这倒并不是说孩子们天生就不懂得牵挂长辈。而是,当他们小的时候,他们还不懂得牵挂。当他们长大懂事了,又忙于爱情、工作、事业,没有时间去过多牵挂老人。只有当他(或她)自己当了父母,才真正懂得并且能够用牵挂的眼神去追踪自己的亲人。 我不知道朱自清先生写父亲的背影时,,想到过他的父母也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凝视过自己的背影没有?我在一篇纪念母亲的文字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关于背影的回忆: 1964年,二哥华工毕业,分配到贵州;三哥湖艺附中毕业,考取广州美院。两兄弟穿着补丁摞着补丁的衣服,背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行李,同时离家出发。时值秋天,三哥脚上穿的还是一双破拖鞋。他笑着对母亲说:“不要紧,广州暖和,穿这个正好!”母亲靠在门框上,目送着两兄弟说说笑笑远去,脸上毫无表情,眼睛定格在两兄弟的背影消失的路口。那在她眼里逐渐远去的两个稚嫩的背影,那两个衣衫褴褛、囊中羞涩、涉世不深却要面对社会的孩子,叫她如何舍得、如何放下? 良久,母亲转身进屋,一声咳嗽,嘴角,流出一缕鲜血…… 老一辈人眼里的背影,比下一辈眼里的背影更刻骨铭心。 前几天,一位朋友在微信群里发了一篇小文章。文章大意是,你不要抱怨陪孩子做作业的辛苦。当孩子长大了离开你时,你会把现在所有的辛苦、抱怨、争吵、河东狮吼,都当成甜蜜来回忆。当你路过孩子的书房,习惯性地向书房投去一瞥时,你会想起他在台灯下做作业时瘦弱的背影。你会想起他一会儿低头疾书、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打野看手机、一会儿偷偷玩着他心爱的魔方……,所有的可怜可恼可恨,便都成为可爱。而此时此刻,可爱的孩子却正在遥远的大学校园里。于是你的心里便酸酸的,空空的。你会恨不能立刻回到那辛苦并幸福着的从前。 看了这条微信,我很感动。能够写出这样文字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珍惜亲情、感情的好爸爸或者好妈妈。 背影好像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你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时刻关切地盯着你蹒跚的背影;你长大了,爸爸妈妈会伤感地盯着你渐行渐远的背影;你恋爱了,你和你的爱人会相互热烈地跟踪着对方健美的背影;你当上父母了,有了孩子了,你便会象当年父母关切你一样,用殷切的眼神关注着你的孩子蹒跚的背影…… 呵呵呵呵,其实这还没完。即使你当上了祖父母了,你的眼里,依然会有牵挂不已的众多身影。我退休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照顾已经上学的孙子王一丁。丁丁上中学后,有时候中午要补课,没时间回家吃饭,我就得给他送饭。有一次,丁丁接过饭盒,匆匆而去,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我走出校门,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眼光却一瞬间就异常敏锐地在人流中捕捉到他提着饭盒的背影。我很惊讶。当时我就想,在亲人之间,一定有一条看不见的磁力线时时刻刻在互相牵引。如果要给这条磁力线取个名字,那它应该叫做“爱”。 背影,是关切,是思念,是不舍,是盼望。背影是一只锚。时间的长河把亲人冲散,又聚拢;聚拢,又冲散。离离散散之间,是那条叫做爱的磁力线,连接着这只叫做背影的锚,把爱人、亲人之间所有的情感牵挂牢牢地维系在一起。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