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们的时代需要哲学吗? |
正文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曾出现过一阵哲学热,包括萨特热、尼采热、;罗素热、叔本华热、弗洛伊德热等等,而如今已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哲学家与诗人踪迹难觅,当初以思想热为主的精神浪漫早已被以消费热为主的物质浪漫所取代。对此,笔者并无太多感慨唏嘘与愤世嫉俗,哲学作为一门思辨性和抽象性极高的学问本身不可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哲学的冷落也是理所当然的常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哲学,因为缺少哲学的时代难免陷入迷失,而轻视哲学的民族注定不会优秀。 哲学作为思想体系属于学术与创造,属于超尘脱俗的哲学天才;哲学作为人生的思考和价值的追问,属于每一个独立思考、热爱智慧、不愿虚度此生的优秀灵魂;哲学作为思潮仅属于特定历史时期,在欧洲会成为延绵百年的启蒙运动,但在中国却只能早春天气便已是花开荼蘼,其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曾有德国下水道工人,在向某旅德中国学者请教哲学问题时,说过一句让我感慨甚至感动的话:当我读过老子和庄子的哲学以后,晚上面对漆黑一片的下水道,我都会觉得眼前无限光明。哲学作为生命意义的思考与人生境界升华的必由之路,属于每一个存在的个体,但永远不会属于符号化的大众,中国的现实是个体越来越少而大众越来越多,这恰好反向证明了哲学之于我们民族与时代,是多么的迫切与必要。 哲学之于个人最大的意义在哪里?个人的结论是四个字:预习死亡。通过预习死亡使人意识到任何一种坏事都可能随时发生,并以宽容而深刻的眼光随时做好准备,这不是一种心理慰藉,而是改变看待世界与人生的总体眼光。当一个人看到了整个人生的全景与限度并泰然接受一切,站在整体与永恒的高度与一切社会个人悲剧拉开距离达成和解,那么他在任何时代处境都不会悲观失望愤世嫉俗,或执迷不悟患得患失。一如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言:何必为部分生活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当他以宰相之身被驱逐流放最终被命自杀时,他的弟子无不哭泣,而他却从容问道:你们的哲学到哪里去了? 古往今来无数圣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朴素而易被人遗忘的道理:人生真正的价值更多在于精神而非物质,在于内在而非外在。只有通过对生命意义的觉悟,抛却看似重要的虚无,才能找到自我生命最合宜的位置,从而真切改变精神状态与生命质量。哲学家是不需要心理医生的,哲学家的困惑也不是心理医生所能解决的,君不见精神病院里无数心理医生:忽视人类灵魂存在的单纯心理治疗终究难逃虚假的慰藉,唯有智慧的眼光与超然的彻悟才能让人真正告别尘世的苦恼。哲学家被心理医生所取代,这恰恰是现代人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人生在世固然需要进取,但进取未必就是功利的目标与激进的姿态。古往今来无数权倾一时富甲一方之人,除少数对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者,其余早已声名俱灭,尸首与名字一同腐烂。人生在世如果仅仅追求世俗名利成就,表面就算风光成功,实际仍是混世逐俗的行尸走肉。而一个精神高贵,灵魂优秀的人,纵是并不成功,人生也同样充满内在意义。而一切在人类历史星空中闪耀光芒的伟大成功者,无不先有内在精神的伟大。乔布斯、巴菲特、比尔盖茨、稻盛和夫,他们能在财富创造领域成就惊人,并非仅靠精灵的伎俩和投机的手段。在财富追求的背后,他们对于人生与世界,都有广阔的思考,独特的领悟和深切的关怀。所有的较量最终都是人性的较量,所有的竞争最后都是人生的竞争,困扰人类的基本问题千百年来也还是那些最初的问题,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背后的终极矛盾无非一点: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灵魂进步的不同步。未来人类社会不需要更多哲学家,但需要人们拥有更高的哲学素养,人类社会种种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矛盾重重,哲学之于我们时代,不是无用,而是显得愈发紧迫。 真正的哲学是很难从课堂与教材中学到的,哲学的本源只是爱智慧,与政治理论无关。当年严复引进英国哲学视其为师夷制夷的理论工具,王国维追求德国纯粹哲学的精神价值却几近无人理睬,而马克思主义也被实用化工具化为政治教义。中国人的功利心与中国文化的实用性,在对待哲学的态度上得到的充分体现。 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难以向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那样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文化根源值得我们深思。鲁迅先生认为是中国人太穷了,只想发财,自由民主他们视之无物,而一听打土豪分田地则立刻一呼百应。其实穷只是表象,中国文化中缺少对纯粹精神和信仰的足够尊重,中国人对待生死的态度是“未知生,焉知死”,西方人的态度则是“未知死,焉知生”。回避死亡的态度自然产生局限于人生内部事务安排的实用性文化,而直面死亡的态度才能将人生引入超越内务的精神追求,为生命寻求更广阔的形而上价值与意义。在自由民主与发财致富之间,中国人会认为生存才是一切,没有发财致富,要自由民主干什么?而西方人会认为如果没有自由民主,没有包容尊重个性的环境,这样的发财致富有何意义?中国人作为人的意识是没有充分觉醒的,只要活下来就是硬道理,而西方人更注重个性的发展与生命的质量,虽然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有很大进步,但本质上讲,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无太大改观,眼前利益压倒一切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贯彻社会各领域,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都概莫能外。 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环境与机制的形成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而任何一种环境与机制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强大的惯性与选择取向,正如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原则一样,实用性机制一旦形成,会将精神性加以排斥与淘汰,如此形成实用性不断强化而精神性不断排斥的恶性循环。但我满怀希望的认定:80后90后们较之父辈强烈的公民意识、社会意识与人本意识,会为未来中国扭转文化实用性品格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在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中,拥有强烈社会关切与公民意识者众,但真正拥有纯粹精神性追求(如宗教、哲学、艺术、文学)的精神圣徒却依旧稀少。要做一个以精神追求为毕生事业的人,必须要有忍受孤独清贫甚至误解白眼的勇气,也就是在实用性品格机制中,做一个敢于被淘汰不怕被淘汰的精神贵族。我相信真正的精神贵族,决不会为功名利禄所惑,也不在乎是否被社会主流价值体系所抛弃。他们默默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进行属于自己的探索创造,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当这种人到达一定规模后,一个民族与时代的文化水准和精神品味自然水涨船高。领袖无民众不成其领袖,导师无弟子不成其导师,而精神圣徒只要虔诚于他的信仰,他永远都是一个圣徒。我相信惟有坚持纯粹精神追求的人越来越多,在经历几代人甚至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孕育后,中国人的精神素质才会大有改观,中国社会才会有全方位进步。也只有在那时,中国才能为人类贡献出世界级的文学家、哲学家与诗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