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人行的文化 |
正文 |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实在不愿苟同这种观点。因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此话早已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它适用的范围也在逐渐缩短。 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我了解过很多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几近一半的调查对象对于这种文化是排斥的。在网上检索了一下,当我输入“三个朋友在一起总有人感觉被冷落”的词条时,百度上各种吐槽,我想这已然是一个社会的问题了,不得不引起关注。 从调查中,我发现大家普遍有一种心理,觉得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自己总是那个被冷落的人,以至于自己对这个群体产生了一种抵触力,慢慢地疏远了这个群体,进行自我封闭,自我麻醉,这种不能及时调节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排斥这种文化的人来说本身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更严重的结果是导致抑郁症。 究其发生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一方面,现代社会,物质资料极其丰富,在计划生育的辅助之下家里为了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家庭唯一的希望身上, 在宠溺的环境中造就了他们对亲情、友情的霸占。当多个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希望自己成为那个圈子的主角,但是当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谈话的对方限定于某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势必会受到“冷落”,在这种心里的作用下,被冷落的一方会产生严重的不公平待遇,慢慢地以消极态度处置。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孩子,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生活考验,可能生理年龄早已成熟的他们心理年龄上仅仅是个孩子,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不能理智的处理一些朋友之间的简单纠纷。除此之外,在各种高科技成功的走进百姓生活之后,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不安全,这也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变得更为敏感,尤其是在对待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上。还有一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促使人们把知心的朋友看的尤为重要,当你十分在乎一件事物时,你总喜欢占为己有,这也情有可原,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人性的一种正常表现。因此,现代社会的各种心理问题横生,很多原因都是由于差的人际关系导致。 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许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这种观点是极为实用的,因为那个时代读书人本来就不多,读书人能在一起谈谈学术上的问题,实在是一件不失高雅的事情,他们也能从彼此的学术观点上汲取他人之所长,弥补自己之缺憾。我想这样的文化圈子,或者友情圈子可能是十分罗曼蒂克的,更是高效的。 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不安全的社会,各种不安全因素不断地挑战着我们的安全感,在这个危机感纵横于内心的时代,在家里睡觉我也许会担心被偷拍,学校的洗手间门口竟然也会贴出各种警示性的标语,也许一句无心之言也会招致被封杀的厄运,我想在不安全的大环境中,个人会把自己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接纳的需要很大一部分转化到自己的圈子里,对自我在交往圈里的地位愈加重视,对于圈子里朋友对自己的态度更加依赖。也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失掉自信里了”…… 两者比较之,我认为人际交往的圈子也应随时代的发展在宏观上会出现一个数字上的改变,偶数的圈子可能更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在彼此“捆绑销售”的世界里,他们只能相依为命,人终究是群居性动物,古人言“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在这个浮躁,我想知己更为难求,在人们怕孤单的社会里,我们害怕被孤立,被冷落,也许这种一对一的交友方式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心理,更有助于提升个人的人际关系。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