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哈斯腾高勒(五)
正文

原标题:【杭盖西部文学作品】哈斯腾高勒(五)

余音 流淌的额尔齐斯河

夜深了,我仍然无法入眠。展开亚洲草原立体地形图,注视着远旷、野阔、壮美地蒙古草原、哈萨克草原、西伯利亚草原,看着额尔古纳河、克鲁伦河、鄂嫩河、鄂尔浑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泪眼模糊地定格在额尔齐斯河,陷入沉思,变得苍茫,慢慢推到大漠的穷极之处,耳边响起了扎格达苏荣的苍凉长调,思绪也被带向无际与遥远。

布利雅特蒙古勇士的无助与俄罗斯人的嘶杀声,早已被浩淼的贝加尔湖的碧波所淹没;图瓦蒙古骑手们也把拉断弓弦的弯弓挂在毡包的墙上;布鲁特(吉尔吉斯即柯尔克孜)人迷茫的目光,时时仰望着天山的雄鹰……他们曾经都是大卫拉特部族中的一员,却永远地被遗弃在异地它乡,只能在《江格尔》的史诗中看到他们依然活跃的身影。

曾在天山,额尔齐斯河流域游牧地准格尔、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等数十万英烈,悲壮地倒在抗清的大旗下,化作一只只雄鹰盘旋在故乡的牧场蓝天。感谢卫拉特蒙古的智者——和?鄂尔勒克,让其部众躲过了清廷乾隆的屠刀,为英雄地卫拉特部族保存了几许种族传承的种子。

1771年7月8日,英雄的渥巴锡汗率土尔扈特蒙古人从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草原,万里东归准格尔故土。让默默流淌的伊犁河、高耸巍峨的天山,记住了英雄们的名字:土尔扈特的渥巴锡汗、策伯克多尔济、巴木巴尔、默门图;准格尔部的舍楞、诺尔布车凌、乌梁海、扎那木;和硕特的恭格、诺海、博克班、巴特玛;辉特部的德布藏、也林余楞、札林……

英雄地噶尔丹大汗临终也无法明白:尊贵地长生天为何不在佑护勇敢地蒙古巴图鲁?让一个刚从茫茫林海里走出不久的野蛮女真,越过高高地万里长城,从容地走进北京,登上象征九五之尊的皇帝大位?

恐怕那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愚腐不堪的汉族博学鸿儒们也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刚从山洞里、树丛中走出来的女真满人,如何能够憾动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庞然大物?

女真满人历代贵族政治首领,虽然缺乏深厚的文明智慧、却不缺乏处世的政治聪明。甚至到了那个叶赫那喇氏的女人垂帘执政时期,也始终警觉地守护着女真满人的核心利益,不能让其损失一丝一毫。与后来的八国联军,签订一系列城下之盟:草原可以割让,那是蒙古人要游牧的;台湾可以割让,那是汉人们要打渔种地的;但女真满人的龙兴之地不能动,满人如果有一天被汉人像驱逐鞑子:蒙古人那样,赶回北方草原。他们仍然有白山黑水可以赖依,那是他们部族生存之圣土。

可惜,女真满人并不清楚,当把蒙古勇士们哄骗进喇嘛寺院的时候,就再也无人给他们看守北方的大门,俄罗斯人的魔爪却在时时不忘拍打他们的门环,窥视着等待着他们昏昏欲睡之际,突然破门而入。更没有想到,野蛮地屠杀了卫拉特骑手之后,鄂尔齐斯河两岸的肥美牧场,就让俄罗斯人坐享其成了。

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孜别克等部族,曾经是自己的兄弟,却只能委身于强邻俄罗斯人的屋檐下。维吾尔贵族中的分裂势力,不再清楚他们一直是蒙古汗国蒙兀儿斯坦的属民,误以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西垂中亚细亚。

历史常常在令人非夷所思的荒唐中演进,政权在非理性接替中发展变迁时,确实让思想家们有些啼笑皆非。

永恒流淌不知疲倦的是养育我们种族的哈斯腾高勒:母亲河,缓缓流淌地河水极易引起我们的遐想和沉思。

卡尔?马克思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西方人的观点是:政治就是国家,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势,国家制度及权益分配。而对国家和地区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亚文化的研究,以文化为研究参照是乎更妥当一些。

考查世界诸多政治不安定因素都与种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有关。由于认同所造成的差异而产生的民族、种族、文化上的歧视、纷争与冲突比比皆是。权力观念、宗教信仰、民族特质的狭隘利已性、排他性以及文化不平等诸因素,都是触发、引起冲突的根源。中亚的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等族基本上是俄罗斯从中国割走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跨国民族的。

中亚是亚欧大陆的中心,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中枢地区,控制中亚的丝路要隘,也就意味着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中亚成了各大文明古国争夺的战场,必然将与一些著名帝国相联系。中亚的生态地貌只宜游牧、又必然是游牧民族争夺牧场的舞台。

然而,中亚民族文化的变异,背离了波斯文化、希腊文化、汉文化,被伊斯兰文化所取代。中亚发生了全盘伊斯兰化的巨大文化变异。它给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地道理:

“军事占领、政治管辖无非是在一定时期起作用的因素,而经济与文化一旦与政治结合为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却往往是久远地决定民族兴亡与国家权力能否千秋万代长存的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希腊、波斯、中国等文明古国,却恰恰只有自身文明的一般性传播辐射,没有像伊斯兰文化那样自觉地以大规模积极的覆盖性手段来宏扬悠久的文明传统。对中国来说,这是十分惨痛地教训。未能有效地增强与发挥自己传统文明的优势竞争力的决策和文化经营,也没有把中亚的行政管理明确的纳入国家版图和国家结构”。我很欣赏和赞同马曼丽教授经过沉思远涉之后形成的凝重地学术思想:

蒙古民族曾建立过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把几种著名文明统一在一个帝国之中的空前跨国背景下,使其民族过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它在给境外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的同时,又与他们发生了各种类型的交往、融合、涵化关系。

蒙古民族的民族过程中,最一般的涵化是以两种以上民族或文化在相互长期接触中,均没有能互相同化,而是造成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形成一种新的组合文化和形成新的民族的涵化结局。通常发生在文化的边缘地带,没有任何一方处于强势状态。哈萨克、乌兹别克、东乡和裕固族都是与蒙古族在直接涵化的结果。

蒙古族在空前广阔的地域长期统治,不可能不发生文化涵化现象。1256年拔都汗死时,金帐汗国的蒙古人仍完全遵守成吉思汗的札撒令。传承到月即别汗时,已经被伊斯兰化了。15世纪月即别汗的克烈系战败阿布尔海尔汗后,在钦察草原建立了哈萨克汗国,并与该地域游牧部族形成哈萨克族;而月即别汗的昔班尼系则进入伊朗一带的定居民之中,逐渐融合形成乌兹别克族。形成哈萨克的蒙古部族是当时的弘吉喇惕、乃蛮、克烈等部系。

蒙古族的民族过程中的另一种涵化是假晶型涵化现象。如克里米亚地区的鞑靼人。这是克里米亚汗国先后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长期统治的结果。最激烈的涵化现象是同化,如鲜卑人、契丹人以及旭烈兀王国的蒙古人。

整个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分化是东、西蒙古的分裂以及内外蒙古的分化和各自政治文化的异向发展。

东西蒙古的分裂,依前苏联学者兹拉特金的看法是:北元时期,卫拉特部族首领浩海达裕因被汗妃诬陷遭蒙古大汗裔额勒伯克杀害,卫拉特四万户便在怨恨中分离而去,脱离了全蒙古大汗的统治。实际上东西蒙古一直处于时分时合状态,脱脱不花、也先、达延汗时期还能比较平和地相处。拜巴噶斯做为卫拉特盟主的出现,标志着与蒙古本部的彻底分化。

卫拉特蒙古的族源主体是斡亦喇惕部,经过蒙古大汗从窝阔台系向拖雷系演变过程中,窝阔台系遭到残酷镇压,部众与牧场被察合台系兼并。领地的再分封,拖雷妻将自己的封地、兀良合惕、乞儿吉思领地分赠给儿子阿里不哥。斡亦剌惕部脱劣勒赤也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阿里不哥和察合台孙合剌旭烈为妻,使斡亦剌惕部系卷入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汗位的战争。

此后,窝阔台之孙海都承袭阿里不哥部众,又以乞儿吉思、斡亦喇惕为直属部众,与忽必烈进行长达了十年的反元战争,阿里不哥与海都的反元失败,让斡亦剌惕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残余部众逃入金帐汗国,被突厥化了。表明斡亦喇惕蒙古人已经从卫拉特部盟中的主力地位退出而淡化。

这从蒙古史诗《江格尔》中也可得到旁证。

十六世纪中期,游牧在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已分化为三部分:漠北蒙古(外喀尔喀蒙古或外蒙古)、漠西蒙古(厄鲁特或卫拉特)、漠南蒙古(内蒙古)。

十七世纪初,原游牧于塔尔哈巴台(塔城)一带的土尔扈特与部分杜尔伯特、和硕特部族、一起带着明朝中央政权所授的汉爵玉印,迁徙到钦察草原。关于和?鄂尔勒克率众西迁的观点尚多。有人认为:土尔扈特西移是为了摆脱绰罗斯(准格尔)部台吉哈喇忽喇的威胁;也有人认为:为了实现厄鲁特会议所定的由厄鲁特人去占领新牧场,以恢复成吉思汗帝国的计划;还有人认为:准格尔部取代和硕特部在卫拉特四部中的领袖地位造成的。

直接的诱因是兹拉特金记述的“1625年事件”,杜尔伯特的达赖台什脱离卫拉特集团,牧场被和?鄂尔勒克部众所获。让达赖台什集团与和?鄂尔勒克集团彻底决裂,开始向卫拉特的新盟主哈喇忽喇集团靠近,和?鄂尔勒克则率众西迁。土尔扈特人西迁伏尔加河后,受到处于扩张时期的俄罗斯人的种族歧视与迫害,一百多年后,又造成渥巴锡汗的率众东归。前苏联学者帕里莫夫著作中也承认“由于俄国当局不愿意了解卡尔梅克(土尔扈特)人的特殊心理,或者是由于简直不会对待卡尔梅克人而产生了一系列不应有的侮辱,终于使他们从俄国的朋友变成了俄罗斯的敌人,并于1771年同俄罗斯彻底决裂,离开了俄国”。

前苏联在1941—1942年间,怀疑其某些省少数民族与希特勒军队的关系,将苏联境内的日耳曼人迁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1943—1945年,将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库尔德人、波兰人、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等十多个民族全部或大部分迁往中亚及哈萨克斯坦荒凉地区,达三百多万。让成千上万人冻死、饿死,给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前苏联的解体就是这种政策负面影响的根源之一。

蒙古民族的第一步分裂,表现在内、外蒙古的分离。外蒙古实际是达延汗左翼三万户中的喀尔喀万户,其第五子阿勒楚统喀尔喀五鄂托克,其第九子格哷森扎统喀尔喀七鄂托克,因部众逐步壮大,率众向漠北发展。

蒙古地区受游牧经济制约,商品经济欠发达,许多生活日用品都依赖于农耕民族。俄罗斯人就利用这一点渗透到蒙古地区。

明朝蒙古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往来,主要以“通贡”和“互市”来进行。使蒙古地区从中原换回生产生活中的必需品,对繁荣蒙古地区的游牧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因而,加强蒙古与中原的经济联系,培养了蒙古地区内向凝聚力的积极发展。

漠北蒙古地区,农耕文化的辐射力就远远不够,当俄罗斯势力到达漠北时,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渗透,加上中国政府当时有文化上的经营失策,造成这种悲剧地出现。

同为蒙古民族的内蒙古却未在外蒙古的“独立运动”中分裂出去,反映出内蒙古与中原有较强文化经济联系以及维系统一的向心力。这说明:经济文化经营往往是久远地决定民族兴亡与国家权力能否千秋长存的根本因素。文化维系力的强弱,与边疆命运,国家领土息息相关。

哈萨克、布利雅特等部众的内迁,也同样印证了马曼丽教授的观点。

眼前跳出明永乐年间,朱棣“五出漠北,三犁虏庭”所谓的辉煌功业,万世壮举,势力远达库叶岛,设置奴儿干都司,在托木斯克、鄂木斯克、和秋明设置卫所。不能不赞其为奇,颂其为雄,却无长久治国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深谋远略。

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称帝,为笼络兀良哈、鞑靼等部,遣使曰“朕今统承天位……其各居边境,永安生业、商贾贸易,一从所便”。开始了朝贡与马市。“靖难”之役中,兀良哈与朱棣的特殊关系,受惠最多,由于经济利益的吸引,诸多蒙古部族遣使来朝贡马。

达延汗时期蒙古对明王朝战争日渐升级,关系紧张,彼此失信,正常通贡则受其影响而终断。到1541年,俺答汗首次出面朝廷求贡,甚为恳切。自视甚高而昏庸,刚腹自用却无能的嘉靖帝竟说:“虏侵扰各边,猖狂已甚,突来求贡,夫岂其情?”荒唐下旨:“务选将练兵出边追剿,数其侵犯大罪,绝彼通贡。果能擒斩俺答阿不孩者,总兵、总督官俱加异擢,部下获功将士升五级,赏银五百两。”把治国之策类乎儿戏,让人们欲哭无泪。

明世宗拒绝俺答通贡之求,等于将脆弱地游牧经济推上绝境,必然将招致大规模战争。

1550年6月,俺答兵进大同,8月14日拥众至古北口,由密云转掠怀柔、顺义,长驱直入至通州。明京师震恐。20日俺答前锋700余骑抵安定门北教场,已兵临城下,俺答却没有攻入城内,更不曾重复前也先之言:“与我大都”之索求。只是书云。“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不者岁一虔尔郭!”

俺答城下胁贡成功,便通贡变成开市。

就此与边地之民通贡一事,近二百年的女真满人贵族仍与明朝帝王一等货色,没多少长进。被朝臣们赞为千古圣君的康熙、乾隆也是如此,噶尔丹屡屡犯边,这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清初,用经济、文化、军事等手段对蒙古地区进行渗透,俄罗斯人比中国统治者更智慧。朱棣动用了五十多万军队没有达到的目的,硬是让俄罗斯人雇用八百人达到了目的,这无疑是对我等之族政治智慧的嘲笑。

额尔齐斯河默默地流淌着,无言以对这些匪夷所思的历史衍进。劲草仍然在两岸肥美地牧场迎着寒冷地朔风,可草儿的名字,却由蒙古语改为俄罗斯语了。

苍桑回望,掩卷悲怆。

站在草原牧场,可使人们的思绪不受约束,尽情暇想。我们为何不可以选择两种文化参照坐标,来审视游牧者与农耕者的相互关系?

游牧者的先辈曾有谚语“眼睛能看到的地方,人和马一定能到达。每当草原上的冰雪融化,牧场上长出新的绿草,疲惫饥饿漫长的冬季终于挨过去了,牛羊和牧人开始焦燥不安,沿袭古老的生存法则:随季节迁移,逐水草而牧。要转场去夏季牧场,寻找牛儿羊儿的盛宴。牛羊为自己食用,马儿为自己骑乘,挂着笑意,带着惬意,不断向温暖地南方移动。

终于有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们在移动过程中,无意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城郭、村庄、农田、服饰、工具……农耕文明地繁荣、富足、丰富,让他们受到极大的刺激,怀着极度的好奇,既兴奋又怯懦,像大漠上的草原狼,悄悄地靠近羊栏、农舍,冒险地扑向认定的目标,却遭到农耕者有力的阻击,不得不转身离去。又回到属于自己的草原,继续高歌纵舞,过着自由自在游牧生活,喝酒、吃肉、睡女人。但,每当长生天不在眷顾游牧民,旱魃无情袭击草原,无数牛羊倒下,把他们推向生存绝境的时候,就不得不跨上骏马,挥舞弯刀,不惜生命,铤而走险,向曾经发现的美妙而繁富的农耕民住地杀过来,一次又一次地,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种抢掠行为。

在他们眼里,抢掠和狩猎没有什么区别。

生存让游牧者成为战士,于是一些部族强势代表,被文明程度较高的农耕者用文字把他们以及他们的活动记录下来。一直到他们在不断地抢掠中学习了不少先进的文化,有了自己的文字,才自己去记录自己的行为了。

以农耕民之观点,那些满身羊骚味的游牧民,是简直不值多看一眼的野蛮人,可几千年来又不得一次又一次地直颜面对。

从匈奴、五胡乱华、突厥、吐蕃、党项、契丹、蒙古、女真满人的两千余年里,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侵扰,呈极强的规律性。这个规律是受制于自然气候地规律性变化,有规则可依。而拥有几千年文明地农耕文化,竟然在千余年来,没有找到一个让双方互惠互赢,长治久安的应变规律衍变之策。汉朝人穷尽其慧,想出的策略竟然是送一个叫“王昭君”的美丽女子,让匈奴单于享用,难道要让大单于空着肚皮和昭君行欢吗?实在不知是农耕民的懒惰?还是愚昧?

在双方的军事冲突中,汉民族虽有一部《孙子兵法》。可在多数时间一直处于劣势,常常被草原民象对待猎物一般诱至大漠深处,用弓箭射杀。尽管,曾出过几个引以为豪的军事强人:蒙恬、卫青、霍去病、杨广、李世民、李靖、岳飞、朱棣,但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是不是显得多少有些稀少?如果需要为农耕文化寻回一些自尊的话,只能说几千年里的悠久岁月里,能较好地处理民族问题的是天可汗李世民和平民的精神领袖毛润芝。

哈斯腾高勒:流淌地母亲河中激起的几多浪花,那是在嘲笑每个民族社会的文明堕落时,就会从文明发展的主流河道中被边缘化,沦落为近岸的逆流旋涡而止步不前。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