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等雨的季节 |
正文 | 等雨的季节 凌河人家 大辽西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它的干旱有三个季节:春旱,伏旱,秋吊。春旱的时候,父老乡亲们就栽地瓜,或是干埋等雨。伏旱秋吊,就发愁了,该追肥的追了,该趟地的趟了。不下雨,又没办法浇地,脸比天阴的还难看 。人比打缕的庄家还蔫吧,还可怜。于是,各式各样的求雨节目轮番上演了。 在辽西,有一句俗语: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这里指的是春旱,如果雨水足的话,还会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最早的求雨季节,是五月初二祭太保。太保是谁?大多数人认为是李存孝。虽然秦琼也是十三太保之最,拳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和辽西好像没什么瓜葛,尽管也东征西讨。李存孝就不同了 ,也许沾一个孝字的光了。在大凌河北岸,木头城子镇娘娘庙山上,还有李存孝的马蹄窝窝,有碗口大,尺把深。山上还有李存孝的戳枪的痕迹,差不多有胳臂粗细。比薛礼征东还神奇,比曹操征乌桓还风光。尤其是唱影《哭存孝》更是感天动地,求雨大都唱这一出。 在大凌河和牤牛河汇合处的乌兰和硕蒙古族乡,至今仍在五月初二祭太保。太保在这两河汇合处的左岸山上,有几个巨型石冢 。初二这一天,有喇嘛诵求雨经平安经,有蒙古族人家舍饭舍菜,送糖水。山上彩旗招展,大人孩子摩肩接踵,简直就像一个重大的节日,比《醉翁亭记》太守巡游还热闹,比《密州出猎》太守狩猎还壮观。有考学的孩子的,还要向喇嘛施舍,求他们摸顶 保佑孩子顺利升学。还别说,还真有几次降了及时雨,于是小村里多了溪水一样的咯咯罗罗的笑声 。父老乡亲们,就像雨后的庄稼,水灵活泼,精神百倍的。 伏旱求雨最常见,有的在土地庙,有的在龙王庙,也有的在村子里的空场 搭影棚。也有的顾不到影匠,就连续几天的敲锣打鼓。唱影,大都是先许愿,许几场影;有的上庙烧香,许神像衣裳袍子。乡亲们有头面的人物出面募捐,算是影匠酬劳和饭钱。有的连续三五天七八天 。有时下雨了,冒着小雨也要把影唱完。乡村的夜和平而宁静,大人孩子就像庄稼一样安安稳稳的睡了。 而今的辽西,又到旱季。夜里,四处仍然不息的锣鼓声;那是各村的秧歌队,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热热闹闹极尽情致。乡村的夏夜,就成了歌唱的世界。每个庄户人的心里都在咏唱雨的歌,还有温馨的快乐!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