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游丹山石门峰 |
正文 | 游丹山石门峰 馨梅居士 石门峰俗称双扇门,是丹山三十六峰之第十二峰,因峰的西北面绝壁上镶嵌着两块巨石,形如两扇关闭的大门而得名。 今年的小阳春时节,颇有阳春三月的味道,在朋友的邀约下,我们驱车前往神往已久的丹山,探秘石门峰。 站在峰下,仰望峰顶,蔚蓝的天空上白云轻飘,峰顶直插云天。镶嵌在半山悬崖中的石门峰,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给人神秘的感觉。峰下农家小舍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小鸟的欢鸣和农家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给石门峰增添了灵性。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沿着羊肠小道,手脚并用连走带爬艰难地向石门峰攀行。衣裤不时被满山的树枝和藤条棘刺挂住,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将其拨开再慢慢挪动脚步,双手被棘刺划起了一道道血痕,双脚颤颤威威地小心前行,500多米的路程我们一行花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到达石门峰。 站在石门峰前,近距离观察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石门峰由轮廓分明的“门框”和两扇“大石门”组成。门框巧夺天工,像是为石门量身定做似地与石门天然浑成融为一体;石门光滑平整犹如机器打磨而成,上面几处下雨时留下的水迹尤如画师笔下的水墨荷花大气又不失淡雅。仰望门顶,顶沿仿佛与天际相连,天空上飘荡的白云,天然地成了这庞大石门的门楣。放眼望去,纤陌纵横的田野和错落有致的农家小舍在浓雾中时隐时现如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又写实。 门上数十字的篆文已经模糊不清,只能依稀可见其字迹。据说这是何仙姑在此清修时留下的墨宝。相传,这里曾是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清修之地,在此修行的何仙姑乐善好施,有求必应,无论谁家差长缺短只需傍晚来此焚香一柱,告之缺什么,第二天早上,这里就有你需要的东西,等你渡过难关,再到此焚香原物归还。此消息不知怎么传到当地恶霸的耳朵里,他谎称家里无粮需借黄谷一担,何仙姑按需给他,谁知他在归还的时候,昧着良心将谷糠放在黄谷下面,少还了三分之二的黄谷。从此,再也借不到任何东西,何仙姑也因此远走他乡修行,临行前在石门上刻下这数十篆文,表达其愤慨之情。这个传说无从查考,但门上的篆文确实告诉我们,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曾有古人到此一游。前清举人李春生曾题诗曰:“姑射仙人去不还,青鸾不在石门关,心期一片随流水,盲黛双沟逗远上。符篆尚能分绿宇,瀑布声中响法雷,尤爱小峰长拱立,夜踏天风引佩环。”这从另一个侧面佐证这个传奇故事。 何仙姑乐善好施的传奇故事已成过往。而今的石门峰下,新农村建设让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层层梯田上绿油油的麦苗翻滚、山岭上成群的牛羊自由地放牧、农家小院里不时飘出欢快的歌声……勤劳朴实的山民用勤劳的双手,换来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和谐生活,这岂是何仙姑施舍所能做到的? 在夕阳的余辉中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石门峰。回头远望,石门峰在晚霞的辉映下更添神秘的色彩,让人为之神往、驻足、探寻,产生遐想。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