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想起火》 |
正文 | ![]() 想起火,就想起了祖先,想起了那些朴拙的面孔,温厚、柔软、粗糙,却有着秋毫般细密的纹理,在心间轻轻的流淌…… 火是怎样发展来的,或者,哪一个祖先为了在寒冬冷日里,温暖自己的家园;或者,为了把食物的温暖,及时送给在田埂上劳作的亲人。在远古的夜幕里,苦思冥想,把手边的木棒看了又看,瞧了又瞧,然后狠狠地摔在木块上——钻、转。终于,在一个烟青色的黄昏,含着泪,捧起了那小小的火苗。 火,承载了多少岁月的沧桑,见证过几许悲喜哀乐。在生命的画纸上,你找不到一个没有火的村庄,淡红、微黄,闪着微光,一点也不浮华,一点也不高贵,甚至看上去和一个庄稼人那般笨拙,但却能温暖整个乡村。简单的乡村,质朴的炊烟,没有了火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烟火日月?怎么会有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我是伴着火长大的。火从漫长的时光星河走来,温暖着简单的乡村,战火与硝烟,困苦与劫难。易逝,却依旧从容。小学时,我常住在农村,由祖母照看。她人老了,却十分慈祥,脸上时常带着笑意,即使有一天我以不小心打翻了烛台,把旁边存放柴火的房子引燃了,伤心地蹲在地上哭泣,她依旧宽容了我。火,你发现没有——红红的脸蛋儿,永远是温暖的。我想那是祖母才有的胸怀吧,把苦难与风雨咽在肚子里,将亲切与宽容慈祥地呈现,让每一个农村的儿女,都在火苗一样质朴的温暖里成长。 金木水火土,火无处不在,火属于整个世间。 在辉煌的宫殿里,或许你看不见燃烧的木梗,但火确实是存在的。那在一旁发出淡淡幽绿的铜器上,说不定就闪着一屡微光。“西汉长信宫铜灯”便是最好的证明,那烧黑的铜灯里,引刻着祖先的活动,那汗水与智慧的融合,将火最大化地利用了。 火的出生地在农村。一根木棒、一块木板,似乎还残留着祖先的味道。手是生在农村的手,也只有土生土长的手,才能把木棒在木板上旋转地那样有力。不管是孤单、贫穷,或者身后的土培房有多么简陋,都不说,把易逝的热量凝聚在一起,放在一座时间的熔炉,旋转,再旋转,木棒就灼热了,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农村的冷暖。我相信,每一个钻木取火的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液和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一些小小的幸福之果啊。 佛去被历史封存的一掊黄土,那是一个怎样强大的国家啊!一行行,一列列,秦兵马俑整齐、沉着地站立着,几千年过去了,依旧不腿那昔日壮气凌人的辉煌,耳边似乎又响起千年前战士们的呐喊,以及战马的嘶鸣。然而,它们都是在火中经历了浸润,那些日子里,它们吸收着火的能量,慢慢地,它们变得坚硬。日升了,月落了,村前小河里的水几涨几落,就这样,被封存,一站就站了几千年。 不是我又想起了火,而是当火突然于某夜走失,我眼中生出了落寞。火走了,它的青春,被火封存的青春会不会一样会消洱?或者,火根本就不懂。从远古的岁月孤单上路,见惯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世事轮转,也许某天,隆隆作响的机器从深埋着的地下挖掘出燃烧过的残痕,也可能只有几屡青灰,然后在灼热的阳光下观察、审视——这时候,会不会有人想起火?想起我们的祖先? 于7月23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