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论语》感悟之六 |
正文 |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为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就是:孔子说:“陪君子说话容易出现三种过失:没有轮到自己说时就先说了,这是急躁;该自己说话时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便轻率开口说话,这叫瞎眼。” 孔子认为,说话要考虑对象,该说的话要说,不该说的不要说;对方让你说,你不能默不作声;不让你说,你也不能抢着说;说话时要考虑到对方的表情,对方正在烦恼痛苦时,你就不要去讲得意的事情。 其实,人人都懂得说话要分场合,要看脸色这个道理,可是到了具体的场合,有时只图一时之快就把这个道理忘得干干净净。高兴起来有时还会忘乎所以,结果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也伤害了双方之间的感情而自己还懵懂不知。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孔子在乡里,是诚恳的样子,好像是不善于说话。在宗庙里、朝廷上,明白流畅地说话,只是慎重少说罢了。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是刚直的样子,与上大夫说话,是恭敬的样子。)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面前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态度,这是待人处事恰如其分的表现,既不是世俗也不能理解为庸俗。就连圣人说话、神态都要“看人下菜碟”,做为一个俗人,为什么不学学善变呢? 这里还有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就是情绪。慢字诀,就很管用。 二零一二年五月八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