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游朝阳公园 |
正文 | 永州朝阳公园,又名西山公园,是最近几年来当地开发出来的一处旅游景点。这里山清林茂,石奇花艳,深幽静谧,景色宜人。 朝阳公园内的朝阳岩洞,怪石林立,泉水淙淙,峭壁巉岩,如剁如削。这里的“朝阳旭日”。是永州八景中的第一景。相传唐朝诗人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来此游历。当时,正是秋天的一个早晨,晨雾刚刚散去,潇江烟锁顿消,碧水向北涌流。鱼翔鸢飞,层峦叠翠,一輪旭日正冉冉升起。元结从東面的岩洞入口,但见絲絲阳光射入洞中。洞内光怪陆离,绚丽多姿,元结遂将此处溶洞命名为朝阳岩。 我们走出洞口,但见洞壁石刻遍布,仿佛在诉说这古洞历史的悠久。诸多诗文题刻距今皆已一千多年,以唐人诗刻为最多。 今人诗刻以林伯渠题为《永州西岩》一诗最为显眼: 洞泉冷冷似清磬, 危倚石栏恰可听。 一滴终须归大海, 几人到此悟平生。 林伯渠的这首诗,是1918年写的,当时,他三十四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扩大了已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李大钊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这些都极大地解放了民众的思想,唤起人们投身到救国救民的革命洪流中去。这首诗表达了青年时代林伯渠立志投身革命的伟大抱负,二十八个字的篇幅,包含着画意、诗情、哲理,反映了诗人的革命人生观。今天,我们读起来仍受到深深的教育与激励。 朝阳公园,地处永州古城(零淩)西山,这里的洞、潭、涧、渠、山、水、小丘都留下了柳宗元贬谪这里的足迹,他的诸多山水散文,就是在这里写成的,是他与永州山水两情相碰撞而产生的思想火花。 这里的岩壁上, 镌刻有柳宗元在此写的《渔翁》一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 欵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中,反映了他贬谪于此的孤寂与怅然。柳宗元贬谪永州,与当时的王叔文领导的改革事件有关。中唐时代,宦官专权,朝政日非,唐王朝已走下坡路。唐德宗时,浙江山阴人王叔文入侍皇太子(顺宗),得到信任。贞元二十一年(805年), 德宗死,顺宗即位,但因患病,未能临朝听政,于是王淑文等力图推行改革。不幸,到同年7月,顺宗因病退位。八月禅位皇太子(宪宗),以王叔文为首的进步集团失去了靠山,他们所推行的禁止宫市、减轻赋税、放逐恶吏等一系列进步措施,也因触犯了宦官、豪强权贵等传统势力的利益而遭到反对,王叔文王伾集团也因此遭到迫害。先后贬王叔文为渝州司马,王伾为开州司马。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邵阳市)刺史。十一月,他刚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韦执谊为崔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等。这就是历史上称之为的“八司马”。王叔文集团被一网打尽了,他们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也就烟销云散了。 柳宗元在被贬的那年冬天,他冒着阴沉、严寒的隆冬天气,侍奉着六十七岁的老母,跋涉了万水千山来到永州这蛮荒之地。 柳宗元来到永州后,他被安排住在一处名为龙兴寺的庙里。房子阴暗潮湿,连一扇窗户都没有。住下来后,他请人开了一扇窗户;在住房西面他又开辟了一条有窗户的走廊,题为“西轩”;不久他在寺西造了一座“西亭”。这座龙兴寺建筑在城中东山上,地势高耸,可以眺望到很远的地方。每逢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时候,柳宗元常在“西轩”、“西亭”休息,远望城外的山林和缓缓北去的江流。他特别发现西山的风景很美,于是,他越过冉溪,披荆斩棘,登上了西山,写下了首篇永州山水散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接着,他又写了《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篇游记。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又名“西山八记”。 柳宗元在政治上是一位失意者,而在文学上,特别是在永州的山水散文创作方面,使他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正如明代学者茅坤所说:“愚窃谓公与山水两相遇。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永州优美的山山水水,是大自然赐予的感性客体,而当时的柳宗元贬抑永州的情境则是其创造山水散文的理性主体。二者高度完美的和谐统一,成为了永州山水文字的灵魂。南宗汪藻在《永州 柳先生嗣堂记》一文中也这样写道;“言先生者必曰零陵(永州),言零陵必曰先生……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闻名天下”。的确如此,正是在柳宗元的笔下,客体的永州自然山川的真美,不再是原始的野性的纯自然的,而是人格化、心灵化了的产物,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文学艺术,是“自然的真美”升华到了“真美的自然”。黄云眉先生在《韩愈柳宗元文学评价》一书中也盛赞柳宗元道:“他以多样的深入的生动的笔法,渲染出大自然真实的美好,确定比那些卓越的山水画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假使我们说王维‘诗中有画’的品评是恰当的,那么,我们说柳宗元是‘文中有画’,应是更为恰当的品语了。” 当然,柳宗元在这里写的“永州八记”,并不是单纯的描摹大自然之美的闲适性散文,对作者来说,更是一种遭到贬谪之后凄清、悲苦、怅然、愤怒情感的真实反映。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庸讵者知吾之浩浩,非戚之者乎。”(《柳河东集》226页)。如在《小石潭记》中,他写了那里“青树翠曼、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幽雅境界,接着他就写了那里“寂寥可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的凄苦悲凉心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他在写了西山“高下之势,岈然洼然……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接着他笔锋一转,马上歌颂西山“不与培楼为类”。“培楼”系指小丘。柳宗元在这里以西山高峻自况,比喻自己要像那座西山一样奇特怪立,不愿与小丘同类。这暗喻自己不愿与卑劣小人为伍。再如,在《愚溪诗序》中,他写道:“余以愚触罪”,故命自己所居之处为“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他把这些地方都题名为愚,这不是他认为自己“愚氓”,相反,他鄙视的是那些损人利己,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智”,他所礼赞的“愚”,正是他借以表达自己坚持正直操守而在这颠倒黑白的社会中反遭埋没的愤激之情的流露。 游览了朝阳公园,当我们步出朝阳岩时,似乎又觉得有些不足。整个公园面积不过三十余亩,然大都用来种植林木花草,以及设置供儿童玩耍的游乐场,唯独缺少了柳宗元文学创作遗迹。整个朝阳公园内连像《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类山水散文一篇都未刊刻。殊不知,“零陵(永州)徒以先生之故。遂闻名天下”。何况地处西山的朝阳公园,又正是柳宗元撰写“西山八记”的地方。《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不也是在此处吟成的!一处富有文化底蕴的文化公园,缺少的却是应赋予给她的文化品位,不亦悲乎!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