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和平生态园的鹭鸟奇观 |
正文 | 芜湖县境内有一条清清的河流,远远望去,它像一条飘逸的玉带,撒落人间。她发源于黄山东北麓,汇入太平湖,流经涇川、春谷(南陵),流经芜湖县红杨镇境内,注入长江,这就是青弋江。悠悠江水滋养了红杨人民,承载着的徽文化在这里积淀。江的右岸土地广袤,风光秀丽,山地起伏,良田万顷,湿地众多,勾勒出道道温柔起伏的山峦天际线。 和平生态园就座落在红杨镇境内的万福村和周桥村之间的群山中。这里是鹭鸟的天堂,以白鹭为主体,还有灰鹭、牛背鹭、黄嘴鹭、夜鹭等,几乎囊括了我国鹭鸟的全部种类。为此,2002年10月,经芜湖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和平生态园区域设立为“和平鹭鸟县级自然保护区”,其范围为东至周桥古村落,西达青弋江滨,南起珩瑯山,北达月湾村。总面积68.7平方公里。 这里半山半圩,山青水秀。山峦起伏连绵,苍松劲竹成片。其西面是水乡圩区,东边是一片美丽的丘陵和岗地。风景区内有万余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各类植物460余种,各类名稀树木近100种。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6万2千多个,有“天然氧吧、绿色空调”之美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貌构成及自然条件,培育了独特的山林、湿地景观,不仅具有典型的江南田园风光的特色,而且成为120余种野生动物繁衍的家园和栖息的天堂。尤其引人入胜的是,每年有数万只鹭鸟和数以千计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鹭在此栖息、繁衍。每到春夏之交,鹭鸟们就云集山林。因为,这时的鹭鸟已到了一年一度的繁殖季节,她们争夺娇妻、争抢巢穴、相互打斗、筑巢、交配、产卵、孵化、觅食、喂养······当您步入山顶观鸟台,放眼望去,天空中、树林里、沟壑边,到处都是鹭鸟,白色的、灰色的、褐色的——真是鹭鸟的世界和乐园。在那茂密的杉树林梢上,许许多多的白色亮点,连成一片又一片,有时像白云飘浮在森林上空,有时象白雪覆盖在林梢之上,它们无忧无虑地相互追逐、嘻戏、闹腾着,神奇而壮观。其数量之众,种群之丰,在国内都极为罕见。有“万鹭齐聚,‘雪’压青松”之奇观,因而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园”。 鹭鸟的体形呈纺锤形,具有“三长”的特点,即喙长、颈长、腿长。脚和趾均细长,腿部被羽,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体羽疏松,多为单色,雌雄同色。通常由白、灰、蓝、褐等色构成,有些种类具深色条纹。不少种类在头、背或前颈下部具有丝状蓑羽,繁殖期尤为突出,是重要的炫耀特征。鹭鸟没有明显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个食道都能储存食物。它们具有发达的粉冉羽,在胸、腹和胁部成斑块分布。鹭鸟的飞翔能力极强,在飞行时,颈收缩于肩间,成驼背状、“S”型,脚向后伸直。栖止于树上时,缩颈也呈驼背状。白鹭全身洁白如雪,羽毛如银,“雪衣雪发青玉嘴”,眼睑裸露部分黄绿色,体形纤细,长约50厘米左右。嘴黑色,其腿修长,胫与跗蹠黑色,四趾呈角黄绿色,优美潇洒,性情温文尔雅,惹人喜爱。据说羽毛上有由粉翈分泌的粉粒,可以随污物脱落,防止玷污和淋湿。 鹭鸟的食物大都是肉食性,多以小鱼、虾等水生物及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小型爬行动物、昆虫等为食。多栖息在湿地环境,如近水林区、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选择固定的地点筑巢,繁殖期时多群居营巢。一般选择在乔木或灌木上、芦苇丛、灌木丛、草丛、竹林、矮山崖甚至在地面。用枝条或间以树叶,筑造较大凌乱的浅巢。每巢产卵2-6枚,呈圆形或椭圆形,卵壳多呈蓝或绿色,同巢的卵有的颜色、形状差别很大。双亲一起坐巢孵化和哺育。 鹭鸟的婚配也很有趣。雄鹭到了春天,头上长出两条狭长而柔软的白色或黑色矛状羽,长约10厘米,状若两只小辫,还会伸长像蛇一样的脖子,踏着舞步以怪叫声赢得雌鸟的青睐。白鹭身上还会长出美丽的蓑羽,互相采集树枝献给情侣,以表爱慕之意。人们称鹭鸟为“慈父良母”。在哺乳小鸟时,它们把捕捉到的鱼贮藏在能伸缩扩张的嗉囊里,曾见苍鹭一次能吐出20条鳅鱼,饲喂幼鸟。鹭鸟还吃田里的蝗虫、稻苞虫、蚱蜢和树上的害虫,是农作物和森林的“飞行卫生员”之一。因此,人们称它是吉祥的“风水鸟”。因为“风水鸟”飞到哪儿,哪儿就有丰收的年景,安宁的日子。 鹭鸟也是著名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的象征。在我国,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爱鹭,所以在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方面,都常以鹭为题材。《诗经》中有“振鹭于飞”之句。根据古人的观察,鹭飞有次序,所以《禽经》中记有:“鸿仪鹭序”。鹭飞确实排列成行不假。在我国的传统画中,往往将鹭与莲画在一起,寓意:“一路(鹭)连(莲)升”,是一句好口采。哪个不希望自己接二连三地高升? 所以花鸟画中的“鹭莲图”,长期以来都是受宠爱的珍品。如有人外出谋生,以此为赠,一定倍受欢迎。鹭的形象最突出的一点,是它瘦长的双腿。它在栖息时,一腿蜷缩,一腿支撑全身,金鸡独立,超脱而潇洒。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它:“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此情此景,令人神驰! 和平生态园的鹭鸟是神奇而壮观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如此众多的鹭鸟,为什么居然于农历八月的某一天夜里便会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们为何总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人们都觉得这是个谜。其实,这正是自然规律和鹭鸟生活习性的反映。 因为鹭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种类之一,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动物,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生态好,鹭鸟归”,由于环境优美,故鹭鸟纷纷归来。天气转冷时,它们又会飞回南方越冬。鹭鸟的记忆力很强,生活也是很有时间规律的,每年北来南迁,筑巢成家,生儿育女的时间相差无几;每天的活动也严格地按着“时间表”进行,这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现象。它们一清早就飞往水田或河溪、池塘中,“久立潺潺石”,忙着觅食去了,“群捕鱼儿溪影中”,直到傍晚才能准时归巢,“孤眠芋芊草”,藏身于树丛、竹林或苇草堆里,人们较难发现;而夜鹭形似海鸥,昼伏夜出,白天则整天栖在乔木树梢上,人们一眼就看见了。每到深夜时,它们却飞翔到江边、水田、库塘,觅食小鱼、小虾之类。所以它们一个姓“白”,一个姓“夜”;牛背鹭全身羽毛呈白色,颈为淡黄,因其好啄牛背上的寄生虫,常栖于牛背上而得名;池鹭喜欢飞临小河和池塘边觅食田螺、蚌壳、鱼虾,所以多栖息山脚近水灌木林间,它常常用一只脚站在浅水里,缩着脖颈一动不动地静等,甚至数小时不动一下。这样耐心,究竟在等什么?原来,它在等候鱼和蛙等水生小动物丧失警惕,游近身边,然后,像闪电一样伸出脖颈,用又长又尖的嘴把食物叼住,故当地人又给它取名叫“老等”。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千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在这被鹭鸟们演绎的出神入化。那一个个翻飞、跳跃的精灵为我们诠释着自然界、鸟世界的秘密。她们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亿万生命,“赐予”人类以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同时又营造了鹭鸟的乐园,让它们享受着自然的恩赐、享受着鸟儿们的快乐。 一位本县知名诗人这样写道:“云生云散本无心,鹭去鹭来总有情,自恋青山行自在,飞翔万里爱和平”。多少年来,人们用时下最流行的语言,把鹭鸟们的故事传递着、演绎着。(万汝滨) 2014年3月18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