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想起自己从教的一生
正文

时令即将霜降,退休五年的我,不由想起自己从教的一生。

我1971年3月自苏北开始教学生涯,至退休,教龄达42年。其中在大丰三总村小七年,在东港和善耕总计七年,其余28年都在苏州崇道小学。故对崇道校史了如指掌,是重要的校史见证人。

苏州市崇道小学创办于1924年秋,原名私立崇道小学,因隶属于美国中华基督教会崇道堂而得名。苏州解放后,1951年被政府接管,因地处齐门外大街138号,故更名为“齐门小学”。

我1978年5月从苏北大丰三总小学调回苏州齐门小学任教。当时校长是段威年,教导余惠芳,副教导王学春,黄志伟是总务。学校规模很小,班级不到十个。老师不足二十人,记得我刚到齐门时的教师有顾杏珍和余惠芳,孟玲玲和黄志伟,王学春和殷瑞初、段威年和陈闯,吴畹珍和支桂珍,李美玲和凌红、时东平和孙瑞芳、徐白妹和陈梅珍,巢国瑞和我叶在壮等。

学校最醒目的建筑是一座很大的礼堂,残存着基督教堂的痕迹,西式建筑,青砖黛瓦,高耸的屋脊,有壁炉的烟囱。礼堂(教堂)坐东朝西,是学校沿街唯一门面。礼堂正门就是学校大门。大门只有搞活动时才开。礼堂东和南北都有教堂特有的落地大窗。大门旁开有一扇小门,师生平时就走小门。小门旁有一小间传达室,分隔成内外二间,住着一位叫老年的工友,负责学校作息打铃和夜间保卫工作。

进入学校,是与礼堂等长的过道,过道沿墙是一块大黑板,那是我作为大队辅导员每周出黑板报的地方。往东进去,可以看见整个校园,其实整个校园只有一排平房四只教室。走过这一长溜平房,最东端角落却有一幢很不错的西式洋房,二层,底楼一大客厅,东西两厢是地板房,各约三四十平米,那时都做了教室。客厅北有一板墙做屏障,屏障后是木梯。登梯而上,是二间卧室,因年久,地板已经磨损。楼前一木质阳台,围栏经数十年风雨侵袭,东侧受风雨一则已朽烂。

我单身返城,落在教育局集体户口本上。当时接待我的平江区文教科长丁轶民对我说,齐门小学有洋房可住,你就去那里任教吧。于是,我就直接住进了别墅式的小洋楼,楼上共二间房间,我一人独住。条件之好,完全出乎意料。

礼堂和平房之间,有一小间总务室。总务室转弯,有个四合院似的小操场,小操场上有大型体育活动器材。东西各有二间教室,西边是一二年级教室,东边是音乐室和体育器材室。洋楼北有一处大操场,我在二楼卧室,可以北眺操场活动,聆听楼下上课。楼下孟玲玲老师曾不安地对我说,“你在上面听课啊,我上得不好,要谅解点啊!”

我到齐门小学后的第三年,平江区政府将一些规模很小的里弄小学调整合并。1981年,东汇路小学、西汇路小学和齐门小学合并。在齐门外大街校园原址拆去平房造楼房。在造新校的一二年内,我们搬迁到东汇路68号东汇小学上课。记得搬家那几天,除了搬不动的大型器材用汽车外,全部桌凳都是师生自己徒手搬运。在东汇校址,我送走了齐门小学八一届和八二届。

齐门小学新校造好,东汇小学的校舍经简单维修后,就安置教师当住宅。1981年“双十节”,我结婚了,分得的新房是半间教室。48平米一间旧教室中间一隔为二,我家与同样新婚的巫茂华钱素英夫妻比邻而居。1995年,我私人出资四万五千元,分到一套62平米的福利房,住到了城东教师新村66-604。

当时住东汇小学的教师,除了我和巫茂华,还有惠文英、薛心澄、崔志毅、王学春、张锡民、严秋芳。大多是当年新婚的年轻教师,我们的子女先后出生在这座原先是东汇路65号外齐王庙的陈旧的校舍内。

从我78年到齐门起,就一直任教高小语文。1976年文革刚结束,拨乱反正的教育,持续了好几年,78、79、80年那时的学生质量很差,升学考试淘汰下来的学生,每年都可收容一个重读班。我和王学春就是七九、八零二届重读班的语数教师。以后,我和徐白妹老师合作八一、八二届,和殷瑞初合作八三、八四届,和巢国瑞合作八五届,和胡申丽合作八七届,和朱馨馨合作八九届等……

1989年,我女儿在本校读小学一年级,刚从中师毕业的十八岁的惠惠老师是女儿的第一任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吴婉珍当时年富力强,可惜不久罹患癌症,惜乎今已病逝……有趣的是,我执教的87届高材生章晓洁,在我鼓励下,90年读了新苏师范,1993年毕业后,被我(当时我是平江区人大常委,有建议权)从教育局要到齐门(崇道)做教师,很快成长,成为教学骨干,担任学校副教导。

1993年,齐门小学又移地东汇路7-9号重建。1993年起,起码五年之内,齐门小学在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方面,名扬苏州,影响全国,当时的校长薛心澄登上了在英国召开的世界第六届计算机年会的讲台。崇道是当时苏州市最早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之一,不仅设备一流,教师还运用全新的计算机教育手段,辅助语数各科,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那几年,我对全市乃至全国的公开课就像走马灯似的,至今留下许多视频和图片资料。与我同时经常对外开课的还有梅秀珍、章晓洁、许亢梅、蒯红等教师。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我和上述几位教师合作的《小学生学电脑》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和薛心澄主笔的《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一文在世界第六届计算机教育大会上交流发表。

2007年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平江区政府再次移建齐门小学,2008年5月26日全校师生搬入了现址学校。为了保护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学校恢复使用原校名“崇道小学”。

崇道小学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教职员工50多人。学校建筑面积多平方米,校园总面积多平方米。学校以“崇道敬贤”为校训,教学楼分别被命名为“崇文楼”、“崇礼楼”、“崇真楼”、“崇贤楼”。多媒体教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劳技室、室内活动室等一应俱全。相信前景更美妙!

从创始的崇道学校到解放后的齐门小学,再回归如今的崇道小学,一路走来,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教学声誉越来越盛。未来一定更美好。

我已经退休五年,希望我献身于此的崇道学校,一路走红,越走越好!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3: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