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粉笔无言默写春秋——写在初中毕业15年 |
正文 | 中学师生,毕业一别,便是十五春秋,近日聚,相见甚欢,诸位师生无不开怀,提旧事,忆过往,畅叙深情,或谈去日苦多而师生情暖,或曰共居一地而分多聚少,或感当年稚幼而今皆为人父母,长叹岁月飞逝、青春不再。 诚如是,光阴如梭,弹指间,十五载已渐行渐远,沉沙归忆。而初中三年旧事,频浮脑际,清晰如昨,时时梦回经年,母校旧园,讲堂趣事,窗前朗朗书声,恩师谆谆教诲,似若犹在。 母校背山面水而落,坐于桑田农家之间,农事之音四季相伴,鸡鸣狗吠之声时时相闻,自操场起,高低三院,接连而上,直攀后山,登高远视,状若阶梯,似寓教如携人登塔,大有一步一阶、步步高升之意。 两台三院,区域分明。处下者操场,四围土墙高起,东有戏楼,墙面剥落,老气横秋,近于墟废,此乃师生活动之所也。 处上者师生食宿之地,东者师之寓,西为生之舍,北乃校之食堂,中有大园,笔直一道,分园为二,乃校之菜畦,为师生躬耕种养所用,每逢春旱,吾辈必弃书从农,挑担抬桶,涉远求水以灌之,炎炎夏日,园中蔬菜,青郁繁茂,供给师生,犹堂之教学,多年不废。 中阶大院,校中习学之地,教室两排,前后相随,间通大道,侧缀花畦,槐松林立,杨柳依依,春回新发,夏至成荫,临秋知岁,冬来沉静。或手捧书卷,朗朗诵读;或颔首踱步,徘徊沉思;或聆听师教,殷语萦绕;或同窗携游,畅言欢跳……穿与道畦之间,绕于屋舍之外。余以为此地虽区区数十亩,而近五谷,亲自然,实乃育人教学之上乘富地矣! 遥想当年,余与同窗学友皆不过一十有余,稚不褪尽,熟未全来,闻鸡不起,更深不寐,晨贪睡,夜恋游。身居学堂而心无书数,贪于逐闹之中,醉于游乐之间,悠悠终日。 每每旦日,天未明,舍门轻开,光束随后,游走于舍内高低铺位之间,此非别事,乃师轻唤诸生早读之为也。其猫腰轻步,俯首贴耳,窃窃语,一一唤之,曰:“天将明,起读之”。当此时,师之轻唤,生之呓语,气息床铺之声,声声入耳,随光附和,荡于舍内,吾辈皆惺忪起身,穿衣登履,日日如是,师之晨唤似园内一缕破晓之音,三载不废。 于彼时,校有垄亩,为师生躬耕而用之,设耕作之授,曰劳技。每逢春至,细雨滋润,万物生之,必种之以时。午后,生皆携农具入校,男女齐上,随师劳作于田园,翻种浇灌,修剪除草,师穿其中,范之解之,教之授之,诸生或侧立静听,或随师力学,或自琢自磨,无不卖力者。彼时之师,多师农合一,内育桃李而外事农桑者比比皆是,堂上诗文算数,均可取例于旁、引证于农。而今之师,见耕者众而知耕者鲜矣,知耕而躬耕者少之甚矣。余以为,修身为人之道,生息代谢之理,科技物术之学,皆源于天地,蕴于自然,藏于万物,故教授之所不可远疏自然而育人桃李,为师者不可不闻农桑而传道授业,若非如此,则成纸上谈兵,师勤教而弥惑,生苦学而终不知其用,长此以往,地气不接,灵气不来,难有造创之才出矣! 有诗赞曰: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诚如是,今日一聚,诸生无不感慨,余亦如此,闲遐独坐,翻阅过往,念生之,遂吟一首,以颂恩师之泽,寄余敬谢之情,忆去日之年华。诗曰: 山脚下,农家旁,堂里书声,堂外躬耕忙。莘莘展翼,桃李灼灼,漫天硕果飘香。礼贤德义兼文道,授人渔,欲求栋梁。守寒窗,润物无声,爱若琼浆。 上讲台,笔飞扬,墨写春秋,两鬓染白霜。仰止弥高,钻之弥坚,灵魂一曲高唱。丹心惠质春不老,瑟琴和,千古恒常。殊荣享,名利淡薄,师魂流淌。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