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书闲谈 |
正文 | 读书闲谈 文/邓忠胜 以前先听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后来真实地看见了,不是在书店,也不是在大街上的横幅上,而是在学校的图书馆。安放的位置还是别具一格,进学校就可以看见,但是这都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安置在图书馆的屋顶,这不仅显得巍峨,而且放得高倒的特点也增添了几分神圣的意味,身高再高的人不凭借他物也始终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即使借助外物达到这样的高度也不知道将要寻找什么。当然对于自己来说,当时的感受与理解与现在相比真是大相径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的真假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有人就是声称被读书害了,甚至是害惨了。前久看了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就说自己一辈子大好时光就毁在书的手里。以致书中带有各种各样的批判、抱怨与忏悔。这本书我才看了序言,刚开始带着一种怜悯心去试着关怀作者,对于作者这样的遭遇深感同情。后来却是带着好奇心把序言看完,想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至理名言时不由自主地将好奇心收好,我怕其中万一有着令人发指的魔力,主要不是因为我抗诱惑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我始终还认为读书是好的,我得出这个结论自然经过深思熟虑,我向来不喜欢不太确定的事物。再加之就是始终如一地认为是因为我加了一个前提—— 不仅要读好书,更要读好书,有用的书。这里是不带功利性的读书,不过话又说回来,读书不带功利,那也又回到读书无用之上了,无论做何事都是借知识这个刀子当个幌子。读书哪有不功利的,只是我们都喜欢把它潜在化,挂个号,以待就诊,至于诊断出什么病那是自己的事了,因为生什么病或者怎么生的病都是在自己身体上。 如果你想得多些,我想也会从无病想到有病,因为这种病会传染,甚至有的人别演化成了绝症。所以定期检查自己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结果更不要妄自徒增烦恼,因为这种情况下没有结果是最好的结果。 读书有没有用?如果“读书无用论”早已侵入人心的话,我想读书也真没用了,好在人世自有聪明人,以致没有将情况发现得更糟糕些,不过现状已经够惨了,大多已面目全非。俨然放在古时就不同了,读书不仅成了成功必走的路径,而且成了一种必有的潮流,想来想去也不明白,如果当时的人有现在的某部分人聪明的话,也大可不必纠结于仕途之路,想想那位姓范的也怪不划算的,最后榜上有名却落得自己来个疯疯癫癫的下场,是自己害了自己还是其它,倒是也无从考证。而且是真疯还是假疯更不得而知,但他肯定在向我们传达着令人深思的信息是确切的,值得肯定的,这点真是如假包换。于是我有了两种假设:一是真疯;二是装疯。真疯说明确实开心过度,或者说是大脑已经完全被摧残得只剩下最后看榜上有名的清醒。装疯是我最希望的,至少这点显得他还很聪明,不仅没有被完全摧残,而且还学会了变换,他之所以要装得半痴半癫无非就想告诫后来者,想到这里顿时觉得他善良多了,更有的是无尽的同情,至于他会变得聪明,我想有可能是听到了“行行出状元”或者是在某本书中得道然后觉悟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不仅会从为他同情变为为他感到幸运,而且必将另眼看待。 人变聪明有很多途径,有人走长途,亦有人走“捷径”。有捷径走固然省时省力,可又有几人能明白捷径多半会让自己越来越无路可走。我只明白朝圣路会越走越窄,因为他要在关口挡住一些人,其它就不得而知。转言之,排除特例外,人天生不是傻子,最后也变得不太傻但十足愚昧也主要是被那些让自己走“捷径”的东西蛊惑并毒害了,前几日于偶然之时看到了一本书,名为《受益一生的心计学》,我本以为是一位国内作者,没想到竟然是一个日本人。因为我觉得我们根本没必要这类书,因为每天职场、商业等等上演的一定比这精彩绝伦!其实最不解的是心计在冥冥之中成了一门学问!这类书我想还有很多很多,不过放在图书馆的话还真觉得有点不当,左思右想给了自己一个理由,就是这或许是人类所说的进步吧,再有就是总有需要的客户。我始终认为这二者只是一种纯商业的关系。我之所以总是怀着庆幸的心情,因为我保存好了一颗相对单纯的心;我之所以感到悲哀是因为看到很多人失去了单纯的本性。 如果这些是现实导致的,那你会讨厌现实吗?似乎这是可能又不可能的事实。或许我们只是所有的欲望都是现实的所迫,从舒适的生活想要更舒适的生活。不停地、无休止地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却很少慰问自己别搁置已久的心灵。所有这些慰问可以来自读书,亦可来自经常与自己独处,和自己说说话。因为我始终相信有的人只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的人终究是肤浅的。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读书对于摆脱俗气倒是大有裨益,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不断成长。这是有据可证:“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如是说。更有甚者是刘向一针见血地指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书有个最公平的特点就是与有没有漂亮面孔没有关系,因为书籍不是胭脂,读了会让你增加容辉,有人虽面目平常,但是谈起话来使你觉得可爱,也有满脸脂粉装饰得甚好之人,但一旦交谈,风韵全无,自然觉得索然无味。 前几天,看到一副漫画:一百年前的中国人躺在床上吸食鸦片,旁边是一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躺在床上,不过是在玩手机和电脑。何其沉重,这不仅是时代生活的缩影,而且可能还是时代的病根。如果我们青年人都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中国再次成为“东亚病夫”也是不无可能!绝非耸人听闻。一位印度作家当时满脸不解地问了旁边的人:“现在的中国到底怎么了?”看到他极其费思的样子我想似乎有了答案。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