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心路过教堂 |
正文 | 教堂是木索马乃至整个坦桑非常重要的建筑物之一,也是这个贫穷国度宗教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唯一栖息地。 木索马城不大,但是大大小小的教堂确是遍布市中心及郊区的每一个角落,远远望去只要是比较像样的建筑物就是教堂了。基督教是坦桑最大的宗教之一,信徒最多,教堂自然也最多,有些教堂建设的非常富丽堂皇,甚至与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脱钩了。长期以来我一直觉得真正意义上的信仰是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基础上的一种闲适的享受,是富人打发时间,丰富心灵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免过度优越的生活导致精神抑郁。当置身于坦桑尼亚这个世界上十分贫穷的国家之一,木索马这个我见过的最落后的省会,见闻了宗教文化的盛极,信徒的狂热时,不禁迷惑了。是不是我的思想太狭隘了,宗教作为千百年来最为强韧的文化之一,她经历的苦难艰辛是其他文化不能比拟的,她生存下来绝对不可能是仅仅依存于物质文明的强大与否的。 周日的上午我们跟坦桑朋友一起驱车去教堂。朋友叫neba,是我们一个美国家庭邻居的厨师,做的一手非常不错的西餐。她的父亲是木索马的一个牧师,刚刚升职了,相当于我们医学界某个专业的全国副主委了。因此这个周末的祈祷(worship)还附带一些庆贺活动,附近几个省的著名牧师都赶来庆贺,顺道说教(preach),相当于请专家搞一次学术研讨。教堂位于郊区,是针对郊区居民新建设的,简单的只有屋顶和周围的立柱,不过面积挺大,足以容下几百人。教堂几乎最能体现西方建筑风格,因此每到教堂我都会很注意他的结构和建设特点。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教堂,他总会在一些地方集中体现出最能代表教义宗旨的十字架结构。我见过整个建成十字形的大教堂,做成十字形的大厅,而这个简单至斯的教堂也不例外的,他的房梁是十字形的。教堂的主席台位置坐了5位西装革履的牧师,十分庄重肃穆,朋友的父亲也在其中。周围有几个工作人员,一个简单的讲桌上放着两个麦克,一个牧师正在用斯语说教。我们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刚刚坐下,就来了两个着装体面的男士分别坐在了我和队长的两边,说是来给我们当翻译的,我和队长都有些受宠若惊,后来知道这都是neba的父亲特意安排的。我旁边的男士叫diqia,是一个高中教师,他尽心的把牧师的的布道翻译成英语,我大体能够听懂他的翻译,只在诧异的的地方他会重复几遍再或写在笔记本上给我看。我留意了一下周围的基督信徒,每个人都拿着圣经,有些人还带着一个笔记本。可能今天有牧师布道的缘故,记的往常的周日祈祷是不用带圣经的。 这时牧师正在讲解顺从(obey),其中讲到妻子如何顺从丈夫时,立马引起我的兴趣,这有点像我们古代的夫为妻纲,我很想知道在基督教里是怎么要求的。Diqia没有做太多的翻译,只是说这是圣经的一个故事,如果妻子顺从丈夫就等得到主的保佑。我不免有些意犹不足,没有依据,没有说服力怎么能够让妻子信服,本来还想学一招回去告诉妻子以后该怎么做呢。等牧师讲完了,好像进入了一个互动的环节,信徒们开始提问问题,把最近感悟到主的存在或者自己在祈祷中遇到的不解请牧师做解答。现场气氛非常的活跃,远超我们国内的学术讲座,有点接近国内记者在采访国家领导人时的场面,争先恐后。其中一个信徒提的问题非常好,他问在祈祷的的时候什么姿势最好,是跪,是站还是趴下。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决定着这么多信徒以后祈祷的姿势,非常具体非常重要的问题,连我都有点期待牧师的回答了。牧师的回答非常明确,非常激昂,他说姿势不重要,关键是你的心是不是虔诚(devout),只要有颗虔诚的心,主是不会在意你的姿势。我觉得这样的回答很有智慧,但是总感觉内涵不广,并没有太多的新意,但是牧师接下来的话让我震撼了。他说我们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哪怕是走路,说话都要用祈祷时的心对待,就是说你每时每刻的言行都要当成是一种的祈祷。我沉浸在牧师的这句话中,长时间的无视周围的一切,无视周围因为这句活感触的激动不已的信徒,无视他们忘我的祈祷,嘴中的念念有词,无视他们中部分狂热的跪在地上大声的向上帝祈祷。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日常生活都是祈祷的言行,那这个世界会是一种怎样的和谐;那时候世界将是怎样的一种大同;那时候的世界还会有歧视和硝烟吗? 接下了举行了一个针对新建教堂的简单的捐款活动,在自愿的基础上,捐多捐少都无所谓,只要心是虔诚的。我觉得这个教堂有些简单,希望能有所改进,于是跟队长一块捐助了两千先令,也许钱很少,至少是中国人的一份心意。我们的举动引起他们的关注,捐完款后举行了一个欢迎我们的仪式。牧师表达了对我们到来的欢迎,感谢中国医生对坦桑的援助,队长做了一下自我介绍。我以为这就算结束,但是热情的坦桑人民给了我们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他们都走过来边说着“欢迎你”边跟我们握手,或者配合着那种碰肩式的拥抱。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刚刚懂事的孩子,竟没有落下一个。也许在国人看来这太形式化了,可是如果连形式也没有,又怎能让人感受到你的真诚。 总觉得圣经的故事太简单了,简单地让人一看就明白什么是善恶、对错,就像中国的二十四孝故事一样,只要你认识字就能明白故事的意思。然而千百年来,这些牧师却在不停的讲圣经,圣经却从来没有更新过,故事还是那些故事。今天从首都来的牧师说教了一个主题:人无论做什么事,包括好事坏事都是有动力的,做好事的动力来自上帝,做坏事的动力来自撒旦。通过圣经中两个女人的故事来阐述。一个女人她有很多男人,初我以为说的是一个女王的故事,实际不然她是一个妓女。她做妓女的动力来自撒旦,她的行为为人神所不耻,她的行为是不对的,请记住她的名字叫做RAHMAN,牧师反复强调她的名字。但是后来她信奉上帝了,上帝原谅她的一切,她最终得到了救赎。另一个女人穷其一生帮助寡妇和儿童,给他们食物和衣服。后来因为一场意外她死了,上帝的使者为她祈祷,最后她复活了,她的名字叫DOCKASI。圣经就是这么简单的故事,让人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不做什么。难道这也需要讲解吗?需要!基督教就是在不停的给他的教民反复灌输这些简单至极的故事,一遍遍的强调对与错,用主人公的名字来进一步具体化善和恶,让大家记住RAHMAN和DOCKASI就是记住了什么是对与错,就像永远记住了Jesus和Satan。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再也不会有中国的老师给小学生讲解了,都成了课外读物,以至于好多人读完大学了,甚至人过半百,却不能说全二十四孝的故事。难道从不重视孝道教育的民族真的能够比自小就耳濡目染的国度更懂得百善孝为先吗?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但是真正见面打招呼又有多少人会问声“您好”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尊重长者,就只是因为他是长者;又有多少长者是真正用长者的心对待年轻人的呢?我直到大学学习的时候老师才告诉我说,见了同学、老师,接电话的时候要先说您好;然而在坦桑高不过尺许,衣不蔽体,浑身脏兮兮的孩子见了我都会说habali(斯语:您好),稍微大点的孩子几乎都会说good morning!也许他只会说这一句,但这已经足够了,至少他们比我们多会说一句话!想到这禁不住出了一身冷汗。周围这一帮黑人,他们贫穷,他们落后,他们为上帝舞蹈的动作很原始,但是再粗糙的扭动也是对高尚的虔诚追求;如果崇尚道德,追求高尚的基本的形式要求都没有了,那我们就只能在对形式嗤之以鼻中沉沦下去;就像现在“雷锋三月里来四月里走”一样,至少我们这一代还知道雷锋是谁,为什么要学习雷锋;只怕到了易霖这一代孩子只能到博物馆才能看到雷锋的塑像了。 最后的最后全体信徒走上前台,牧师要把上帝的力量传给我们,传给我们做好事的动力。要在以前我肯定觉得滑稽可笑,可是此时此刻我虽然不是基督教徒(Christian),依然随着人群走上前,在我默默的低下头的瞬间,我看见了十字架上耶稣,仿佛瞬间明白了他死前为什么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当牧师口里说着万能的主啊请赐力量给你的臣民,让他们有力量去做好事,把手按在我的头顶上了,我终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宗教仪式,真正接受了主的洗礼。有些事不是简单的知道善恶就可以了,也不是简单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不是满足于已经认识到尽可能多的去做善事;如果你感觉到确实缺少做善事的动力时,也许你该打开圣经了:The Story of Creation------ 朱建波 2013/10/14 木索马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