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父亲在重庆的日子 |
正文 | 父亲距上一次来重庆,中间隔了六年的时间。这六年里,父亲经历了中年丧子的锥心之痛。所以,当他站在重庆机场感慨这六年的变化时,我故意悄无声息地转换了话题。 其实,父亲肯再次来重庆,我要感谢工作的变动。因为先生在外地挂职,我一个人带着儿子过得已经不堪重负了,却又在意外之中换了工作,听着我日渐疲惫的声音,父母心焦得寝食难安,但母亲正在照顾妹妹年幼的儿子无法分身,商量之后,父亲自己主动提出来要南下重庆帮我。 父亲对重庆是极其不喜欢的,虽然这里比他在乡下的生活要好上不知多少倍。但他用一句话就做了精辟的总结:我在这里和蹲监狱差不多。这样的表述着实让我无言以对。的确,他听不懂重庆话,无法和左邻右舍的邻居交流;他不喜欢这里热得跟蒸笼似的天气,晚上即使开着空调也无法沉沉入睡;特别是在老家时,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仙日子,现在因为我每天忙于工作,无法正常上下班,他来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着做饭,对于一个过了65岁的老人,这真是极其困难的一点。 父亲每天最大的运动就是去小区门口买菜,还斤斤计较,因为在乡下他就是这样生活的。他极其看不惯我们买菜时甚至都不问价,他总用以前的老话教育我:家有挣钱的耙子,不如有个装钱的匣子,意思是说即使再能挣钱,也还是要学着精打细算。他替我整理房间的时候,四处捡出来若干个角角钱的硬币,他用一个小盒子装起来,每天早上去买早餐的时候带着,刚开始我还以为儿子会笑话父亲的抠门,哪成想,儿子很快就被父亲同化了,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家里找宝,每个抽屉,每个床底下翻来倒去,找到一个硬币就欢呼雀跃,像中了大奖,看着一老一小那开心的样子,我硬生生地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第一天做饭,父亲连家里的电饭煲也不会用,因为那是微电脑控制的,他一边学着使用,一边抱怨:就你们城里人穷讲究,做个饭还要这么折腾,真是闲的、懒的。说归说,做归做,父亲像个好学的小学生那样,认真地看着我操作,从豆浆机到电饭煲到搅拌机,父亲越看越泄气,最后说,我还是先学做个简单的饭算了。说实话,父亲做饭的手艺实在不怎么样,但儿子及其给父亲面子,每天一边吃饭一边夸父亲,还每天指定父亲的茄子酱作为他的必吃菜目,儿子的赞美让父亲每天不亦乐乎地忙着,每天最隆重的一顿饭就是晚餐,看着我和儿子大口小口地狼吞虎咽,他就笑眯眯地问:明天你们想吃点啥。好像他是可以随便点餐的大厨似的。 每天晚饭后,父亲就拿个小板凳在阳台上坐着,会坐上很久,我很少那个时候走过去,我知道他在想家,想他北方的土炕,想他喂养的鸡鸭鹅狗,想他和村邻的闲聊,甚至想他乡下的空气。看着他孤独的影子在落地窗上越拉越长,我内心的痛楚也越压越重。也许我是不孝的女儿,硬生生为了自己的轻松把父亲从他熟悉的环境和生活中拉扯出来,如果有母亲的陪伴还好,现在却是父亲一个人在这里承受着孤独和寂寞。可是我也很贪心,父亲越来越老,我陪在他身边的机会少得可怜,难得的让他在重庆过几天所谓的城里生活,就算补偿我不常在他身边的愧疚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