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神木九龙山游记
正文

神木九龙山游记

陕西神木县之东有一座高山,巍峨险峻,高耸云端,气势非凡,地势分九条山脉向九个方向延伸,既像九条巨龙在空中腾飞,又如一群雄狮在草原飞奔,突然之间降落凡尘,化为崇山峻岭,被人们称为九龙山,当地人也称为东山。九龙山不仅地势险要,道路蜿蜒,而且是神木地区特有的儒家、道家、佛家的建筑群聚集之地。登临九龙山,就像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灵魂洗礼,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也可以令人洗心革面,也可以让人提升境界,也可以让人忘却凡俗,也可以使人对生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

人生在世,有很多缘分。与人与物,都在于有缘没缘。无缘时,即使迎面相对,可能擦肩而过;有缘时,纵然相隔千里万里,也会不期而遇。对于九龙山,我向往已久。但是虽然路过很多次,都没有机会。终于,在今年十月,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我有缘怀着无比崇敬十分激动的心情,登上了九龙山。

一、万古流芳龙凤洞

站在山下,仰望九龙山,在阳光照耀之下,九龙山如一副神奇的水墨画,高高地屹立在神木县之东。山脚下,有几条路都可以攀援而上,其中最为壮观的一条路是在东兴路的左侧。远远望去,一座巨大的牌坊立在十几层台阶之上,牌坊两边有两座威风凛凛的石狮子镇守两边。牌坊上边雕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龙凤洞。穿越石牌坊拾级而上,一条陡峭的山路直上云端。山路虽然有台阶,但因为壁立陡峭,坡度在75度以上,给人一种登天梯的感觉。

走过一千级台阶之后,就来到了龙凤洞建筑群。龙凤洞建筑群完全是依山而建,进入大门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刻洞室宫殿,门额上雕刻着“十殿阎君”四个大字,门前香案上摆着贡品,香炉里点着沉香,仙烟缭绕,里面的塑像不仅高大逼真,而且威风凛凛,令人心惊胆寒。十殿阎罗宫殿的左侧是三清洞,里面供奉着道家的三位祖师: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灵宝天尊。从三清洞宫殿的最北端开始,是一座面向南方的石刻宫殿,就是圣母行宫。圣母行宫里供奉着三位圣母。她们分别是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和九天圣母。紧挨着圣母行宫的是一座小庙,是仙家庙。在三清洞和十殿阎君宫殿南端有一个架在空中的铁梯通往二层的洞府。虽然是十月半的天气,依然翠绿旺盛,爬满了青藤,绿荫之中有累累红色的小果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美丽的光芒。这一片绿荫,原来是一棵千年不老的野葡萄树,枝叶茂盛,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跨过铁梯,登上二层,就是著名的龙凤洞。龙凤洞完全雕刻于悬崖绝壁之上,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险峻,而且宫殿设计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龙凤洞里供奉着三世古佛、碧禹菩萨、普贤菩萨和十八罗汉,石洞高大宽阔,佛像惟妙惟肖。洞府之外的建筑全部都是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向外挑檐,远远看去令人美不胜收,近前观之则内心纯净。院子的最南端是一座三间的两层小楼,既是龙凤洞的南大门,也是一座高大威仪的佛教建筑。楼上三间,左面是钟楼,右面是鼓楼,中间的北面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南面供奉着武财神关公。在南面的大门匾额上,也题着“龙凤洞”三个正楷大字。门前也卧着两个石狮子,虽然没有山脚下石牌坊门前的石狮子巨大,但也是活灵活现,势如猛虎。龙凤洞完全建筑在山腰之上,气势恢宏,构思巧妙,设计精美,工艺高超,远看五彩缤纷,细思内心充满敬畏。

二、威仪万千万佛洞

从龙凤洞南门走出来,向上看有一条陡峭的山路,山上风景秀美,气势轩昂的各种古典建筑仿佛在向登山的游客呼唤。向下一望,则是身居云端,芸芸众生在城市的茫茫人海里为了生计忙忙碌碌。沿着山路向上攀登,走过五百余个台阶之后,就来到了千姿百态的万佛洞。万佛洞建筑在九龙山的南面山坡上,山势奇绝,殿宇宏大。十级台阶之上,一块巨大的墙壁上书写着“阿弥陀佛”四个大字。继续前行,是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胜境佛缘”,下面刻着“万佛洞”。石碑之后,就是一座两层小楼,过道就是拱形大门,楼上两边分别是钟鼓楼,中间供奉着观音菩萨和财神。

走进万佛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黑铁玲珑塔,玲珑塔前是一座巨大的香炉。左面是专供祭祀者吃斋休息的地方,正对面是一处摆放各种经书的房屋,这些经书都是四面八方的善士捐赠资金,免费为行善者提供的书籍。真正的正殿坐北朝南,紧紧依靠山坡建成,不仅雄伟高大,而且金碧辉煌;不仅威仪万千,而且栩栩如生,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巧夺天工。无论是释迦牟尼金身,还是各种菩萨塑像,无论是各路神仙形态,还是一件兵器一种表情,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既可以脱俗忘忧,又可以净化心灵。

万佛洞(1589),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年间,距今约480多年。内奉佛祖释迦摩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历经岁月沧桑,几经沉浮,毁于清朝同治七年。虽然造像遭到破坏,但经后人不断修缮后,其宏伟的规模和“榆关雄峙”、“威震九边”等64方巨大的悬崖镌壁,仍充分显示明代边塞军镇石窟的特色。目前的建筑全部是四方善士自愿募捐于1991年重建,每年六月初八为其开光纪念庙会。

三、金碧辉煌财神庙

继续沿着石阶前行,上山大约再走五百台阶,迎着阳光,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金光闪闪的庙宇大门。向上一望,则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三层巨大宫殿式庙宇。第一层是方形大门,第二层上有一块牌匾,四周镶嵌红边,中间有三个金黄的大字“财神庙”。在第三层上面,又有一块比第二层更大的牌匾,上面依然书写着三个特别巨大的金黄色大字“财神庙”。两层财神庙,二层的是从右边往左边念,三层的则是从左边往右边念。很多中国人跟着这个奋斗,跟着那个奋斗,奋斗了几千年,依然没有摆脱贫穷二字,不是物质极度缺乏,就是精神极度贫困。到如今好多信仰都被抛弃了,唯独信奉财神。俗话说,财能通神,所以目前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敬财神的商人、商店、商场、工人、农民、学者、专家、政客。我们国家的财神似乎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能风雨无阻,神木都管。文友文财神,武有武财神,经商有经商的财神,这个党那个党的信奉的虽然名义上是什么主义的创立者,其实也都是靠武力或者暴力野蛮掠夺的财神。不得不说,我们真的进步了,发达了,不然的话,吃不饱穿不暖,谁有那么多钱去修建豪华的财神庙。神木九龙山的财神庙威风地站在半山腰里,闪耀着气吞万里的金色光芒。财神庙的大门的两边,有一副对联道是:福自天中财源广,绿马扶持大吉昌。两旁的墙壁上,有两个古代金色钱币的造型,里边都写着“招财进宝”四个大字。在兽形门环的下边有一张纸,纸上向游客指示:请走偏门。据一张财神庙偏门的2015年的指示牌介绍,原来的财神并不住在这里,原来的财神庙是明清时期建立在县城之南关帝庙的背后,一左一右还供奉着白虎庙、鲁班庙。随着战乱,都被毁坏。很多当代人发财之后不忘本,多方集资,于2000年重修财神庙。这次重修的财神庙,耗资300余万元,在半山腰开山劈石,重修两层殿宇,重塑金身,有正殿,东厢房,西殿,东、西亭,钟鼓楼,以及各路财神的形态各异的金身塑像。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凝聚了四方民心,目前已经成为神木风俗文化宣传的一个重要景观。宣传机构的落款是神木县东山财神庙道观。究竟属于道教还是佛教或者政教合一,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这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仅仅供奉着财神,还供奉着仙家宫、百家神,福禄寿各路神仙。在财神庙的偏门前,也是两个石狮子把门。门上匾额题着“福禄财门”,两侧的墙壁上有两副彩图,一副是一个童子抱着一座金山,一副是一个童子抱着一座银山。一棵大树旁边的墙壁上依然题着“财神庙”三个大字。从偏门进去,就是红墙碧瓦的财神庙大院。宫殿里供奉着关公、范蠡、赵公明等五位财神的神像,香烟缭绕,香火旺盛。院子里不仅有石刻碑文,还有一个像办公桌一样大小的金元宝。这是我目前见到的最大最为壮观的财神庙,但愿我从此也在财神的庇护下,脱离贫困,早日发家致富。

四、曲径通幽七佛洞

沿着山路继续前行,又上三百几台阶,则到了七佛洞。初看七佛洞,并不十分壮观,但进去后才发现,里面曲径通幽,别有风景令人赏心悦目之余,更有一番人生的彻悟。七佛洞供奉着七佛药师。即七尊药师。又作七躬医王。此七佛即: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七佛洞壁立于山崖之上,极其险峻。由于历史的变迁,社会的沉浮,七佛洞的原有佛像及庙宇已经完全被毁,令人不堪回首,但总有善人善心,不惜重金,为子孙造福,为后世积德,重修庙宇,重塑金身,传承美德。七佛洞院子不大,但有一条石洞小路攀援而上,上面又有一层石洞宫殿,豁然开朗,令人耳目一新。不仅如此,当年的能工巧匠独具匠心,不仅工艺精巧,而且构思神奇,虽然完全在山洞之中,却有灿烂的阳光照耀,丝毫没有阴暗之感。七位如来雕像形态各异,都是慈眉善目,令人无限敬仰。从石洞下来之后,眼前则是一排长廊,如诗如画。站在长廊之上,往神木县城,仿佛人在天堂俯瞰红尘滚滚,车流人流犹如蝼蚁,令人有一种登高望远、思古怀今的情怀。长廊虽然也是廊柱挺拔,红墙碧瓦,富丽堂皇,却掩饰不住山洞内的残缺石碑石刻,一座座残存的雕像令人唏嘘垂泪。

五、神奇美妙吕祖洞

吕祖洞位于财神庙山崖侧后,背倚天然洞穴,环境极为清幽。开凿年不详,于明万历年重修时,已经沧桑数百年。内有主殿与南北侧殿,主殿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南北侧殿分别供奉道家祖师和圣母娘娘。从山下观摩,只见吕祖金身金碧辉煌,在光线映衬之下,其上仿佛缠绕云霞万朵,飘然若仙。雄立于悬崖峭壁之上,俯瞰着胜景云川。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雕塑,给人类留下了无数巍峨壮观的名山秀景。山以气而灵,以人而胜,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象征。我们走进吕祖洞,深深滴被道教的神仙分为感染,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成语,也更能领会每一位神仙在修炼过程中经受的各种考验。联系到我们现实的人生,经历无数的曲折和风雨,才能达到一种真正修行的境界。

站在吕祖洞外,向四周远眺,既有有独立寒秋,气吞山河的壮阔,又有岁月无情人生几何的感叹;既有回首往事的惆怅,又有壮怀激烈的豪情。

吕祖洞外边的一条石缝里,有一条长长的瓜秧伸展出来,叶子十分茂盛。在几片叶子遮掩之下,竟然还结了一个大约五六斤重的大南瓜,不由自主地我对生命有一种敬畏之心。

六、甘冽清甜慧泉洞

从吕祖洞往北百余步即为张仙洞。据传,张仙洞凿于北宋神宗时代,原为祭祀北宋名将张亢,保卫麟州战功显著所设祠堂。后画影塑像,以神供奉。其上慧泉龙洞泉水清冽,据传饮之能健胃,洗之可爽身明目,十分奇妙。慧泉洞又名慧泉龙洞,泉水来自山洞之顶,点点滴滴,汇成细流,日夜不断。站在慧泉龙洞前,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清风徐来,心静如水。人生有很多种追求,都会随着落花流水,渐行渐远,唯有涓涓细流,柔若无骨,却水滴石穿。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天长地久;唯有心细如水,方能无微不至。

山是水之骨,水为山之脉。所以有山的地方,就有水;山有多高,谁就有多长。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活力;有活力才有激情,才有青春,才有梦想。

慧泉龙洞之外,有一条碎石小路,两边皆为陡峭的峡谷,小路蜿蜒,直通山顶。

山顶极为险要。在山下看,仿佛悬在碧空;登临山顶,却又十分开阔。山顶之上,有一圆形山亭,形似蘑菇,既庄严又美观,既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又是一处游人休息的地方。坐在凉亭之间,往山下眺望,风景尽收眼底,满山五彩缤纷,目不暇接。人生有几回登高望远,此时此刻不知不觉宠辱皆忘。

七、高耸入云麟宝塔

站在九龙山山顶,已经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而十三层麟宝塔却挺拔于九龙山山顶之上,拔地而起,气势巍峨,矗立云端。

站在县城西部,远远地就可以看见麟宝塔高高地屹立在九龙山上。

站在九龙山下,麟宝塔直插云霄,更是令人敬仰。

麟宝塔建于2004年。塔内大量雕塑绘画碑碣。塔周围环绕着极乐寺、玄帝宫、祖师庙等庙宇建筑群,南北绵延三公里,高低跨越千余米。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集佛儒道三教于一体的各类建筑二十余处百余间。整体建筑依雄踞险、虎踞龙蟠,既有雄伟宏大磅礴之势,又有绝壁悬崖临空欲坠之险。麟宝塔分八角,共有十三层,每一层都有四个向外瞭望的门洞,前六层是两条通道楼梯,从第七层开始是中间设楼梯。第一层供奉着佛教各路神仙以及菩萨、关公等神像,二层供奉着历代九龙山庙宇传人,三层是神话传说壁画,依次上去,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心胸开阔,面对八面来风,怎能不激情四溢?登上麟宝塔,真正的体验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情画意。站在每一层,有每一层的感触,登临每一层,都有更高更远的神思。第十层有一副画,是八仙过海。第十一层有一座雕像是济公活佛。济公活佛虽然衣衫破烂,却有一颗救济天下穷人之心,而且心地善良,富有智慧,喜欢打抱不平,是天下老百姓的真正的大救星。第十二层面南朝北雕塑着三位神像,一位的至圣先师孔圣人,一位是道教祖师老子,一位是亚圣孟子,塑像前有香案,可以祭拜,可以焚香。第十三层是最高层,中间雕塑着魁星的塑像,形象逼真,十分生动。塔顶全是精心雕刻的壁画,有各种神话和民间传说以及祥云缭绕,流云百福。

站在麟宝塔塔顶,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岳阳楼记》里范仲淹的话: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站在麟宝塔顶,回望神木县城西面的二郎山,心中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当年唐寅的一首诗来:齐云山与白云齐,回顾青山座座低。隔断南北双飞燕,唯有日月可东西。

站在麟宝塔顶,想起当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站在麟宝塔顶,不知不觉又想起了龚自珍的那首《己亥杂诗》:九州风雨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站在麟宝塔顶,我想起了《西游记》里的唐僧扫塔的一段历程,那段插曲也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乌云压顶夜深深 ,塔铃儿响声声 。月色昏暗, 灯儿不明 ,只是宝塔第几层? 一片禅心悲众僧, 师徒扫塔情殷殷 。驱散妖雾乾坤净, 换来晴天月儿明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感悟。登临神木麟宝塔,真的不虚此行,内心里又许多感悟与收获。

八、威震四方极乐寺

从麟宝塔向北前行100米,就是金碧辉煌的极乐寺。极乐寺堪称佛教圣地的大观。远远望去,四周佛光照耀;近前一看,真是名不虚传。极乐寺大门前,有一块巨大的石壁,正面刻着形态各异的九条巨龙,背后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墙体全是汉白玉砌成,墙下栽种着松树。极乐寺大门分为三部分,中间是正门,两边各有侧门,匾额上题着“极乐寺”三个大字,门两边有一副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斗拱门楼,十分壮观威严。走进大门,是一座高台,两边有楼梯可以上去,首先映入眼帘面对是天王殿。天王殿里中间供奉着弥勒佛,笑嘻嘻地笑看人间万象。两边是各种罗汉神像。穿过大殿,背后有哼哈二将站立两旁。继续前行,左侧有地藏殿,严华殿,里面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释迦牟尼雕像。右侧则是药王殿和菩萨殿,里面分别供奉着药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雕塑全是金身,十分逼真,奇妙无比,即使是善财童子和童女手里的器物,也都十分精致典雅,落落大方,令人叹为观止。

正殿是大雄宝殿,不仅庄严肃穆,而且神圣高大;不仅富丽堂皇,而且庄重典雅;不仅胸怀天下,而且威震四方。即使是那香炉,也像一条小船那般大,纵然是那玲珑塔,也是九层宝塔。

整个极乐寺设计科学,布局合理,雕像精美,建筑工整,技艺高超,金黄的琉璃瓦,大红的立柱,无不令人竖起拇指,堪称一绝。

院中佛教音乐袅袅传来,令人陶醉其中,既陶冶性情,又净化心灵。

这是一处难得一见的佛教圣地。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壮美的风景,见识华丽的建筑,聆听醉人的音乐,也可以体验修行的艰难,人生的感悟,经书的博大精深。

同样是登山,登山的感受绝对千差万别;同样是做人,做人的境界却参差不齐;同样是修行,修行的广度和深度也大不一样。

极乐寺外边的戏台还在建设之中,在西北地区,有庙会的地方必定有戏台。庙会,既是欢乐相聚之处,也是商人卖货的地方,更是传播文化、劝恶扬善的场所。

九、雄踞山巅祖师庙

从麟宝塔向东一百米,就是祖师庙,祖师庙的北门上题着:玄帝宫。高大的建筑,精美的设计,金黄的琉璃瓦,红色的廊柱,金身的塑像,巨大的石刻,无不令人流连忘返,敬畏无比。玄帝宫里,不仅供奉着各种财神,还供奉着各种菩萨,还供奉着各路神仙。院子里有两大块石碑,一款上面刻着“厚德载物”,一块上面刻着“道佛同源”,两块石碑上都雕刻在巨龟之上,象征着天长地久,天地同寿。玄帝宫的设计依据山顶,顺势而立,既气派豪华,有庄严神圣,既令人难以忘怀,又使人无限敬仰。

玄帝宫的大门是拱形的,让人想起苏州的园林;门外精致的雕刻着无数的宝物和花卉。玄帝宫大门左侧,雕刻着一株精美绝伦的梅花,既有古典风韵,又有不畏风霜的傲骨,寓意深刻,深情独具。

玄帝宫的正面有十几间大殿,都是雕栏玉砌,金碧辉煌。里面供奉着姜子牙封神的各路神仙,还有天上的二十八宿,还有各种菩萨,还有六十年花甲的各种对应的神仙,还有值日的神仙,还有各种罗汉。在一处照壁上,刻着杨家将的英雄故事,在另一处照壁上刻着刘海砍樵的故事。

整个玄帝宫巍然屹立于九龙山顶,任千年的风霜侵袭,任万代的人事更替,千古流传,万古流芳。

祖师庙的正门在九龙山的龙身之上,金碧辉煌威仪万千的大门上题着四个大字:北极玄岳。两边石壁上雕刻着巨龙,分别题着:治世玄岳,神威远震。

大门外有两个铜铸的巨型狮子,张牙舞爪,令人胆寒。

进了南大门之后是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上雕刻精美,匾额上题着四个大字:威震北方。一边立着一棵松树,松树旁边是两个白色玉石石狮子。

跨过牌坊之后,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楼上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关公。左侧是祖师庙管理委员会,右侧是道士休息的地方。

穿过两层楼之后,则是一座玲珑宝塔,是四层黑铁铸造。

再往前行,则是巨大的香炉,香烟缭绕。

接着就是祖师庙的正殿真武殿了,里面供奉着道教真武祖师。整个宫殿不亚于皇宫那个气派,不仅仅是金碧辉煌四个字可以形容。这里正气浩荡,威仪万方。一层匾额上题着:道法自然。二层树立的匾额上写着“真武殿”。气势非凡,十分壮观。

祖师庙后边有一座院子,是施舍四方游客吃饭的地方,墙上爬满了爬墙虎。在这个深秋的季节,天气是如此地晴朗,碧空万里无云,爬墙虎茂密的叶子全部变成了红色,远远看去像一把青春之火,燃烧着热情,点燃着生命,激荡着梦想,净化着心灵。

从祖师庙前门再往前走,就是三天门了。三天门地势十分险要,不仅胆小之人心惊胆颤,就是胆大之人也要小心翼翼,不仅路面很窄,山势很陡,而且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两边虽然有铁链子拦着,走上去也必须十分谨慎。所谓的九龙山的龙头就在这里!

只见龙背上的这条山路蜿蜒逶迤,曲曲折折通向龙头的下方,在距离龙头有十几米的地方,有一个山洞,可以通人,这个山洞被当地人称为龙眼。不穿过龙眼,沿着山路可以直接下山;穿过龙眼,则到了九龙山的西侧。站在龙眼跟前,看龙头,高大,威风,险峻。从龙眼过来,走在护栏之内,依然十分陡峭。特别是在山壁上刻着“九龙”二字的地方,更是惊险无比,如在壁上。据专家介绍,神木的东山,又叫“九龙山”。在民间,早有“一山五洞九条龙”的说法,说东山山势巍峨险峻,共有九条支脉,龙首雄踞于每条支脉的末端之上,盘云舒卷,景异一方。而今多因修葺重拓,已不见往日九龙逶迤的胜景。又据民间相传称,“东山系神龙所化,当日神龙与祸害百姓的魔王大战,为使黎民免遭涂炭之苦而化为九首,意将魔王永镇于神山之下。”至于“五洞”,说的就是万佛洞、七佛洞、吕祖洞、三清洞、张仙洞,其中大多屡遭损毁,经后人不断修缮,保存完好的也只有万佛洞、吕祖洞和三清洞(七佛洞在建)。

九龙山以其雄险,峭拔而在神木家喻户晓。山为地之胜,九龙山是大自然对神木人民的恩赐,它高耸雄峙,凌空出世。而雄居其上的建筑,更是一绝。其上建筑群主要分布在九龙山的香炉山、龙眼山的山腰及山顶间,南北绵延3公里,海拔千余米。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建有万佛洞、财神庙、吕祖洞、七佛洞、张仙庙、鲁班庙、祖师庙等集佛儒道三教于一体的各类建筑二十余处100余间(孔)。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初八为传统文化庙会,其间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有“龙眼透日”“香炉伴月”等自然胜景。山奇洞险,绵延幽深,走势奇特,蔚为壮观。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有万佛洞、祖师庙、吕祖洞、慧泉龙洞等。九龙山的南面有一横岭,高峰矗立,昂首奋勇,酷似龙头,中间穿两孔如目,叫做龙眼山。每当旭日东升,阳光射透城头,甚为壮观,名曰:“龙眼透日”。北向有一座独峰,顶大体细,既像对空奋击的怒拳,又似拔地而起的蘑菇。前人说它像挺颈瞭望的凤头,故称凤头山。明武宗驻跸,观其甚像香炉,赐名香炉山。明月当空,遥望似见香烟缭绕,常引起人们的“香炉伴月”的感叹。此石是香炉山的象征,位于山顶上,一方岩石屹立于崖边,高数余米,顶上有一斗状巨石堆放在一根较细的石柱上,上大下小,形如香炉,因此而得名。观其状,大有一触即倾之势,奇险异常,然而它却顶天立地,稳稳站了数千年。

走过龙头,跨过龙眼,继续沿着山路下行,就可以走到山脚下。回首一望,九龙山依然顶天立地,威震四方,令人感叹,令人敬仰,令人不舍,令人难忘。

走马观花一般游览了神木九龙山,遗憾的是还有一座观音庙,只是站在麟宝塔上看到了神圣的院落,没有近前瞻仰。有机会的话,一定再去。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