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朋友,你得学会适应孤独 |
正文 | 我从未读过这样的一本书,可以冲击我的视觉,影响我的心情,或许也是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有点多,零零碎碎夹杂在一起,便成就了我今天的孤独。 一直很想写这个话题,却一直又不敢触及,解剖自己、或是解剖身边的人,都感觉那么地赤裸裸,因为人,是很矛盾地,作为群体性地动物,是很难去承受那一份孤独的,可迫于社会的压力,人生的无奈,确又不得不去选择孤独。《过于喧嚣的孤独》让人很震撼,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吸引人,尤其是有如此多标题党的今天。我曾告诉朋友,这本书,让我有些伤感,甚至是有些堕落,但是这不足100页的故事,讲述了置身废纸堆中一个平凡人物汉嘉的传奇人生,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他的爱情、他的生活、他的亲人、还有他“热爱”的工作。 你根本无法想象,一个人在地下室里生活了三十五年,最后又魂归这里。尽管这里肮脏不已,整天和老鼠苍蝇为伍,但他依然可以坚持,因为他有寄托,当主任不再需要他,他的压力机不再需要他时,他选择死亡,因为他没有了精神寄托。“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他的寄托是什么?是美国诗人桑格堡:“人最终留下的不过是够做一匣火柴的那点儿磷和充其量也只够造一枚成年人可以用来上吊的蚂蟥钉的那点儿铁。”是黑格尔:“唯一可怕的事情是僵化,是板结、垂死的形态,唯一可喜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即不仅个人而且人类社会通过斗争而恢复青春,通过新的形式争取新生的权利。” 二 朋友A有幸孤身独处,体验自己的人生,但是她并不孤独。“一个人”也许是孤单,“一群人”也许就是孤独的狂欢。一直以来,A都在磨练自己的孤独,按理说,A性格本是喜欢热闹的,过个生日,我希望有亲人朋友一起;看个电影,A怕一个人,反正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去凑个热闹,天生一副乐天派。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A开始喜欢独处,学着去适应孤独。要知道,在学校的时候,如果是一个人的话,她宁愿饭都不吃,也不要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食堂吃饭。去年,A交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是一个爱粘人的人,每天电话不断,“去哪里”“在做什么”“吃饭没有”等等,事情要管完,简直就是一个附体上身。刚开始交往的时候,A感觉非常良好,做什么都有个人陪同,晚上走夜路什么的也不用再害怕了,可是很快,她便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两个人在一起,除了吃饭、看电影,就是喝酒、玩,A渐渐觉得他们的话题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男朋友也不懂A的心思,更跟不上A的步伐,感觉两个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是的,夸张一点说,我真不知道这两条平行线是怎么有的交集。A告诉我说,她觉得自己没有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很多事情自己没有办法去做,在那个狭小的爱情空间,她觉得快要窒息了,与自己的朋友也渐渐联系少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没有做了,总之一切就是糟糕透了。 后来,A告诉我,他们分手了。她自由了,可是她却孤独了。 以我看,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向前迈进之后又会回到原点。你以为,你前进了, 其实不尽然,也许你还在原地,也许你又后退了,A就是这样。以为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却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打击。所以她选择孤独,选择等待。 三 其实也想分享朋友B的故事,她从婚姻的阴霾中走出,现在乐观地对待生活,也是独身一人,时常会感觉到她的孤单,正如她能感受到我的孤单一样。我也是这样,在学着适应孤独。 三十五年来,汉嘉用水压机处理废纸,三十五年来,他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比起汉嘉的孤独来说,我这点小孤独,简直是小儿科了。 但是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寄托。在纷繁喧嚣的社会中,找寻一处宁静之地,认真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也曾抗争过、也曾犹豫过、也曾徘徊不安过,最终却又在二者之间妥协。也许有句话可以恰当的比喻”有着千金小姐的身子,却没有千金小姐的命“,这句话适用于很多人,当然也很适合我。 我想,我们都应该学着适应孤独。就像汉嘉一样,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也是生命中最精彩的旅程。能够适应孤独的人,总是会与众不同,他们会有别人不一样的思维,会有别人到不了的彼岸。朋友C是我朋友中比较特别的一个,我感觉他算不上孤独,可是在众人看来他确实是很与众不同的。第一次感觉他的孤独(也许他并不觉得),是我们一起重装爬山的时候,那时候,他遥遥领先,总能看到他孤单的背影。也正是对户外的热爱,他选择了辞职,做起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他便是一个我到不了的彼岸,因为我没有办法同他一样,虽然他总是说现在过得也是有些辛苦的(做户外的都很辛苦),但总归来说,我还是羡慕他的,毕竟我也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却永远不会付诸行动,就像永远都在说要减肥,却永远也不会放弃美食是一样的道理。 四 但是在生活中,我却感觉到人人都是孤独的,孤独的个体,孤独的思想,孤独的人生。 即便是有亲人、有朋友、有爱情,也会感到诸多孤独。朋友D是一个善良友好的人,可是最近却感伤于女朋友的不理解,虽然他真的挺喜欢这个女生,但是他们之间可谓是三观不合,彼此很难能够交心,朋友D希望的是一个善解人意,体贴温柔的女朋友,而她女朋友渴望的却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于是两人不欢而散,朋友D又回到孤独的生活。 孤独到底来源于哪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适应孤独,到底该怎样来适应?读书、写字、音乐、旅行等等,都可以让你适应孤独,最怕的是一个人的浮躁。 在这一点上,我是深有体会的,浮躁的时候会一个人看电视,看一些剧情糟糕,又没有营养的电视剧,抑或是刷刷朋友圈,逛逛淘宝,看看微信公众号,在这快餐式的信息输送中浪费青春,蹉跎岁月。而真正的静心,却少有之。真正地体会这份孤独更是少有之。正如刚才所说,以为是在前进了,却没想到又回到了原点,正是我现在的状态。所以,朋友,你应该学着适应孤独,不希望你像汉嘉一样的人生,却期待你能动辄万念相随,看云卷云舒,静则一念不起,观日月星辰。这句话说给自己听,也送给所有的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