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手语 |
正文 | ![]() 手语,于我并不陌生。 多年以前,我近距离接触过三位聋哑人。一位是我母亲的同事,小时候上我母亲的单位玩,哑巴叔叔总是用手式与我们打招呼。另一位是我小学同学,扎着到半腰的辫子,人长得十分清秀,她经常用手比划着与我交流。还有一位是中学同学的妈妈,每次我到她家,都能见到母女俩用手进行对话。 但当时我只知道这是聋哑人与人交谈的一种方式,并不知道它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语言,而且我也“听”不懂。 知道手语这个词是在两千年之后,电视台新闻节目有时开个小窗口,里面有位美女双手不停地飞舞,其实是在翻译新闻,方便听障者收看。 第一次感受到手语舞魅力的,是在电视上看到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具体名字不记得了),那妙曼的舞姿令人陶醉,看得我手心痒痒的。 后来,终于有机会亲身体验了一回手语舞。大约2012年底,单位“徽映”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感恩的心》手语舞培训,并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组织志愿者在办公楼大厅集体做了表演,印象中分管领导李组长似乎也参加了那一次活动。 今年初,魔都乙拂手语公益文化传播中心开展新年第一次手语培训,我正想掌握一些这方面的服务技能,便报了名。该中心成立于去年8月, 系3名爱好手语者组织的民间草根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挂靠在区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家园名下,旨在传播推广手语文化,普及手语知识,搭建聋听桥梁,服务大众。 上周日,我首次参加了乙拂公益的手语全天培训。主讲蔡老师1989年出生,上午教的是称谓手语单词,下午教的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手语舞,他穿着红色的志愿者背心,站在讲台上反复教着我们,不厌其烦。 同学者与我孩子的年龄不相上下,只有我和一位戴红围巾的女同志属于长辈,我们“混”在一帮热情洋溢的小青年中间,与他们“嘻嘻哈哈”,很快打成了一片,自己仿佛亦年轻了二十岁。 戴红围巾的女同志姓端木,59岁。她45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开始做志愿者,已经做了14年,感觉生活非常充实,家里一切都很好。她的老公曾经在本省池州地区工作9年,对那块土地感情深厚,每年都要去那里转一转。 我问端木姐可去过。她说以前父母生病离不开,现在二老不在了,今年想跟过去玩玩。“嗯,现在宁安高铁通了,我们安庆是最后一站,池州是第二站,过去非常方便,欢迎您去做客!”我称赞到。 端木姐说年纪大了,学东西记不住,但我看她学得很认真,并敢于上台表演。她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刻苦的学习精神都令我感动。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择善而交,就会不断地汲取正能量,时时鞭策自己择善而行。 喜欢与有爱心的人士为伍,喜欢在人生的旅途上多添些花,即使卑微和渺小,也要一直美下去。 注:照片作者藏建荣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