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不合时宜苏东坡七》人间有味是清欢 |
正文 |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中国人对吃一向很有研究和讲究,民以食为天,工作叫饭碗,足以见吃饭的重要性;要是论礼节,那吃饭的礼节更是十分的繁复,不得有半点差错,错即为不礼;要是论种类,那九州之内,川陕粤鲁湘,闽浙苏京徽,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垂涎三尺。但要论古往今来,在吃货中最著名,最有文人风范又豪情不减的人,那必为苏东坡当仁不让!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墨鱼东坡豆。东坡之名从吃上早已被人熟知。 苏轼不仅会吃,还会研发吃的,他被贬黄州之时,黄州土地贫瘠,物资匮乏,更是米贵肉贱,有猪肉如泥土之说。因此,苏轼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吃法,后世传为“东坡肉”,他将这种做法通过一首诗写下来:“净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后苏轼再迁杭州等地,将此法传授给当地百姓,东坡肉从此而扬名,成为浙菜中一道名味。如今我们饭桌上常见的一道美食“红烧肉”即从东坡肉化名而来。 苏轼还极喜欢吃河豚,他曾读得梅尧臣一首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河豚味道极为鲜美,却有最为致命的特点,有毒!苏轼吃过一次之后,大为赞赏,称“值得一死”,足以见他对河豚的钟爱,后来回到汴京城,他对此念念不忘,写过一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后半生流落清贫,像这些美味自然是难以吃得的,但他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让他走到哪里,都能够活得潇洒,活的让人羡慕。惠州的生活条件相比中原和江南,实在是太差了,再加上苏轼本人是个仗义疏财,从来没有储蓄的人,因此被贬岭南之后生活十分困窘,苏轼无钱买羊肉只好与屠夫商议,买了没人要的羊脊骨,然后放到锅中用水煮,再趁热漉出,浸点米酒,撒上盐,微微烤焦,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当然,这是他迫于生活窘困之际,想出来的方法,但却也不失为一种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一种方法,是他大半辈子从初出茅庐到立志尧舜再到投身江湖的一种安然笑对生活的方法,是对品尝过人生百味之后,一种向往清欢的方法。这种方法从他15年前被贬黄州之时早就看透学会的方法。 在黄州这几年,他深刻反省自己的仕途生涯,在四年囚禁之后,他在迁至汝州途中,得到这么一句金句名言:人间有味是清欢。他逐渐看透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四年多清贫乐道的低姿态生活让他学会不追名逐利,淡然处之。 《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一种味道,它学要我们在物质资源极大满足的当今,还应该保持一种清欢的姿态去对待自己的身体,尽量让自己的健康对得起半百之后的自己,那时候,我们再来看现在,应该更能体会到这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一种境界,我们身处繁华都市,染风霜之色,食人间烟火,对于世间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的事物,我们都饱有太多的想要,欲望让我们膨胀的越来越不满足,浮夸、跟风在这盛世的狂欢里,我们都难以以一种“清欢”的姿态应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于是我们着急、焦虑,恨自己为何不能成为万人艳羡的那一个,然后抱怨、焦虑,无限死循环。 倒不如,我们把着眼前的幸福和美好舒心行走,静心体味,品一杯清茶,看窗外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阅一纸时光,得身之安稳心之自由。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