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雨,旁听者。 |
正文 | 下雨了。 没有打伞的习惯。 伞是一种拒绝。 我不忍拒绝大自然的恩赐。 “天气心理学“的存在确实很有价值。听到xx们都在抱怨天气,可我只觉得这是老天的自然规律,何况淋淋雨的确能够让人清醒。 想起小学二三年级写过的一篇作文《雨中情》,我想很多人应该都写过的吧。 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看到老师打着伞站在路灯下向我招我,我觉得很难过,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身在何方”这确实是我文字不变的一种倾向。 所以。 我也不知道我要写什么,管它呢,日记就是图个自由随意。 我不会描绘风景,那本身也没什么意义。只有亲身体会,亲眼目睹才会有文字所赋予的意象。 雨是昨天夤夜时分下的,那时候我正躺在沙发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屋子并不黑,却失去了所有的光彩,只有父亲养的几条金鱼在鱼缸里变成游浮的光影。我很羡慕它们,它们并不自由,却能感到满足。即使在小小的鱼缸里也能开心地吐着泡泡,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是睁着眼睛,敢于明目张胆地窥视外面的黑暗,哪怕它们什么都看不到,也没有一丝顾虑与畏惧。 听说它们的记忆只有七秒,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我知道它们不会记住我。它们看不到我,也不愿看我,我是比黑暗还晦气的阴影,而唯一的光源,都在它们眼睛里,就连我自己也不会敢于窥探自己。只是我想和那条红色的金鱼说,如果我变得和你一样,你会试着爱上我吗?哪怕看一眼此刻的我就已足够了。 父亲在房间里弹吉他,声音很轻,可我觉得震耳欲聋。 也许是太安静了。 我将外套缠在脖子上,双手支撑着,走出了家门。 这样我会有安全感。 大雨滂沱,我不知道该如何描绘,只是觉得雨声有些难听。路灯昏暗的微光在雨中摇摇欲坠,整个小区都是熄灭的窗,被砸得流下了蜿蜒的泪水,可是滴不下来。 苍穹结成了一层网膜,雨水被过滤进来,洁净了尘世。 这个尘世只是一个人的世界。有微光,不需要任何人的理会,自是心安。 雨水冲刷着黑夜的帷幕,变得潮湿而滞重,我的思绪踩在突兀的褶皱里,被夹紧,变得不知所措。 光影斑驳,雨水弥漫在脚底,染上了一层清晰的光点,流向前方。 那时的我恍惚以为自己变成一叶孤舟,在雨水里漂泊,我看得见灯塔,那里有人向我招手,可我只能随波逐流,越漂越远。。 雨水真的是很难汇聚在一起的,它们流向不同的地方,粘上各种污垢,最终沦为浑浊,不久便会被阳光所吸收。 其实那叶孤舟根本就没有浮在水里,它沉潜其中,以为是被雨水推来搡去荡着流动。实际上有没有雨水,它都无法浮起来了。它没有船桨,破烂的船舱里没有航行所需要的设备,反而装满了饮用水,生怕渴死一样,这可真可笑。也只有我自己笑。 草地被雨水清洗,散发出潮湿的体香。躺了良久,觉得全身都被侵湿了,可是那一刻,我是清醒并快乐的。 这是一个微光角落,使我感觉似乎站在世界的中心。这个中心狭窄逼仄,只有逆光能够映射进去,我走在那里,双手撑壁,感觉到了极度压抑的安全感。 —————————————— 早晨醒来的时候,一切都变成了过去。 雨还在下,温柔了许多,雨声霏霏。 我写完了小说的最后一个字,小说的结尾写得充溢着希望和美好的明天,将所有的绝望丢给了自己,沉封在遗忘的昨天。 我发现我始终还是厌烦着文字,它们使我孤立,困囿在一片空白的各种地方,看得见说话,听不到声音。其实距离并不远,只不过逆了一片光。而那个地方没有光源,也没有阴影,只是一片漆黑的空洞,犹如一张褶皱的空白纸,任何色彩都会让它失去光泽。 上学的路上,我将那篇小说的稿纸折成了一只飞机,用尽全身力气扔出去,很快便被雨点砸落,狠狠坠地。 歇斯底里的快感。 这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总是做容易的事情也会让人绝望。 —————————————————— 晚上的时候,思绪泛滥,灵感涌动,我又重新动笔写起了小说。 如此循环反复,能够证明的只是我的确做了很多事,而没有人知道,甚至连我也不记得了,或者说我在记起的同时也在练习着忘记,最终变成了一片素白,如此而已。 这便是我的生活,所有人的生活同有一个共同点:无论你做还是不做,一定会发生变化,你只有尾随时间,一步一步走下去。有时候退后几步,是为了方便更有利的冲刺。不过,时间它才不会等你呢。 这是五月十六日,我是自己的旁听者。 这样也罢。 安。 最近在看以前不怎么喜欢的科幻类电影。其实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东西都有它的独立性,它的特殊性。没有必要喜欢这个就否定那个,坚信这个就不屑那个......这种优越感实在有点自欺欺人了。 偏见是自我认识的一种下意识不自觉怀疑。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我从《傲慢与偏见》里真切感受到的。 这不是疾病。 却最需要治疗。 ———————————— 无处可独。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