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走近伊犁(原创)高健
正文

2013年的“十一”小长假,趁着孩子在新疆实习,我们全家选择了“金秋伊犁行”。说起来我很有福气,更是与伊犁有缘分。因为,算上这一次,我已是第四次去伊犁了,前三次应了各种因缘,依次分别在冬季、夏季、春季领略了伊犁风光。早就向往着金色的伊犁,如今陪着未曾去过的爷俩实现了。

真是应了那句常言:“不到喀什,不知道新疆之古,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之秀”。伊犁的秀,见过后又怎是一个“美”字了得。正如金色的伊犁,一路走来,无语形容其多彩的景致,手机、相机已无法记录其真实的景象,眼睛遍摄周边也不够使了,只有用了心灵去感悟所历的一切。

记得十三年前的那一个冬季,伊犁行圆了我儿时的伊犁梦,这个梦伴随了我童年的整个记忆。梦的缘起是因为我的姨姥爷是一位长途客车司机,专跑伊犁线路,经常从伊犁带回来好吃的苹果、沙枣、核桃、蜂蜜、杏干……,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足以让幼小的我感觉到伊犁是富有的、伊犁人是幸福的,于是经常盼着见到姨姥爷,想着伊犁该是个啥样?但没敢想能去走近伊犁。

大了、成年了,在外上学,经常可以从来自伊犁的同学口中听到伊犁的种种,更多的是依然可以品尝到她们从伊犁带来的美味,尤其是被我们叫做“大姐”的她,每学期都会带来很多好吃的特产,中间再逢上他的先生(我们叫大哥)探亲,好吃的就更会不断,她住的宿舍充满了苹果的香味,也最是我爱去的地方。啃着苹果、嚼着杏干、听着大姐“喋喋不休”的耳闻目睹的故事,只到“赶”了我回去睡觉才走。那种单纯的情谊和快乐,二十多年后的现在想来依然向往。毕业时,大姐成了我们全班公认的“大姐”。而这绝对不是因为我们是她培养出的“吃手”,而是大姐的热情、豪爽、随和、大气奠定了她“大姐大”的地位,也因为此,伊犁又成了我的梦中梦,因为有大姐在那里。

初次圆梦的那个冬季,不仅见到了大姐,而且目睹了向往中的伊犁,因为坐的是夜班车,所以途经赛里木湖却不曾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记忆,倒是盘山绕行果子沟,让我想象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壮观,还有银装素裹的山峦更让我领略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大气情怀。返程时所经历的冻雨夜翻越果子沟的经历,至今想来都惊动着小心脏。

记得当时住在市区,为了能更好地走近伊犁,放下行李的我,迫不及待地徒步去了慕名已久的伊犁河,感受了大河的浩荡和自东向西流淌的神奇。因为舍不得打车,更因为怕快行看不清、记不住伊犁的景象,我租了一辆三轮车,让师傅载着我环城绕了一周,十二月的伊犁,空气中别样的是不同于新疆其他地方的甜丝丝的湿润。那一次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景:而是伊犁是一座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新疆味道”的城市。我以为,正是这种味道成就了伊犁。

二次走进伊犁是十年前的那个夏季,满目的青翠和硕果累累是伊犁的主题。眼见的瓜果之乡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慕了名的我们,涉略了赛里木湖的原始景象、霍尔果斯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的繁华、特克斯八卦城的神秘、昭苏大草原的一望无际和草原石人、军马场的风光,尤其是那拉提的雨夜豪酒和雨后清晨的朗翠,让我记住了那拉提醉人的美。

再进伊犁是三年前的春季,第一次环行赛里木湖,让我了解了人间净海的内涵,远山的雪影倒印湖中,整个人仿佛置身在仙境;湖边开满了不知名的各色野花,摇曳着阵阵的芳香;与湖水一路之隔的群山,雪峰松柏蔚为壮观。多季的景致一时让人无法言表这到底是何季的伊犁?更有那孵蛋的母天鹅,雪白着羽翼、高昂着颈项、护持着幼卵,一幅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以及不知从何处凌空飞扑下来的雄天鹅勇敢保护着母子平安的景象,让所有目睹之人感动至今。不仅叹喟万物皆是有情众生。

彼时的伊犁,五月里正是薰衣草盛开的季节,沿路总能看到那成片的、高贵的紫,仿佛嗅到那特殊的、经久的芬芳。当时就在想,住在芳菲中的伊犁人该是何等的芳香?

听人说,尼勒克的罂粟花最美的盛开是在早上的9点左右,下午就闭合了,第二天再开、再合……6点起床的我们,驱了车追赶着太阳去寻那火红的罂粟盛装登场。果然不是虚言,不知是谁最先发现喊了一声,坐在车上的我们,放眼路边,遍野的罂粟花依次渐红开放,甚是神奇。到10点多盛开的时候已是漫山红遍。顾不得牧人的呵斥,我们撒了野似地扑向了那片红色,摆着各种姿势与娇艳的“红”合影留念。那一刻,只记得天好蓝、草好绿、花好红、人好美。其他的就词穷了。红、黄、蓝、绿、白、紫……多彩的伊犁之春让我难以忘怀。

今次的伊犁行,丰满了我对伊犁的印象。不仅是因为景,更是因为那景致背后的人文感悟。

新疆的秋季本就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如果说喀纳斯之秋是上帝打翻的调色板,那么,伊犁之秋也绝不逊色于如此的美誉。10月1日的清晨,装上行囊的我们大好着心情踏上了旅途,一路的游人让平日里不甚繁忙的连霍高速路略显拥堵,人们驱车寻找着自己向往的美景,用行动昭示着如今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一路的疾行,16点左右我们已抵达了赛里木湖,日光照耀下的赛里木湖,湖水忽而银色、忽而蔚蓝、忽而水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不期然跃上心头。环湖迷彩山的绿几近墨色,秋草的金黄彰显着大地的厚实,湖水的凌波微澜将游人的视野不断地送向远山的白雪皑皑。旷野中的我们像极了浪迹天涯的游子。诗情画意间,景致定格成了生动的画面。儿子一个劲地说“太美了,看不够啊,赛里木湖!下次还来。”

结束环湖游即驶上了伊犁果子沟大桥。早就耳闻,该桥是新疆公路第一高桥和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国内第一座公路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桥面距谷底净高达200米,由于是在天山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又因为沟谷狭窄,地势险峻,加之环保要求高,所以,当时的建设者们不得不在21世纪用最原始的工艺去完成这样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前期施工。据资料显示,钢筋、水泥、材料全部要靠人扛马驮沿盘山小道运到半山腰甚至山顶上;而桩基坑,则是工人们用羊镐、风镐一点点凿开坚石,再用铁锨掏出来的。果子沟狭窄的地理环境、恶劣多变的气候让它的建造过程充满着“传奇色彩”,该桥称得上是一座有“故事”的桥。

现如今,行驶在如此巧夺天工、宏伟壮观的大桥上,想象着它对伊犁通道多年因果子沟自然状况带来的困扰局面的巨大改善,亲历并比较着原本三个多小时才能出沟的车程,因为有了如此的建筑,缩短到如今的一个小时。就有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感慨。由衷地称道:“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

桥梁如坦途蜿蜒在沟上,山涧下、桥两边果子沟山景随着车辆的飞驰交替映入眼帘,夕阳西沉,黛色的山峦上草木呈现出斑斓的景观,迷人到吸紧了呼吸。

下了桥、出了沟就到了伊犁。先奔向大姐的家,见到了久别的大姐和姐夫,自然也得到了他们盛情的款待。当晚就住宿在了那个逆温带的、冬暖夏凉的、有大姐在的61团。温润的气候、静谧的夜晚、亲切如初的相聚让心中充满快乐。

第二天吃完大姐准备的豪华早餐,“强行”谢绝了大姐和姐夫的热情挽留,我们驱车赶往了霍尔果斯口岸。口岸的建设较之从前已相当地完善,无论是旅游观光,还是出入境、购物,都显示出其日臻成熟的实力,更彰显着新疆做为亚欧大陆桥头堡的底蕴。

站在国门界碑前,可以眼见国门外对面不远的地方哈萨克斯坦边境小镇的民居,而我们却脚踩着祖国的大地,接受着祖国卫兵在烈日下纹丝不动的驻守和保卫,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离开口岸,在大姐的引导下(没聊够,带上大姐边游边聊),继续驱车前往伊宁市,途经62、63、67团,做为兵团人后代的我,情感深处对兵团是有着一种亲近感的。道路两旁的沙漠红柳、沙枣树和那些不知名的植物,无不将我的记忆不断地拉回在兵团度过的时光,鼻息间仿佛嗅到了兵团特殊的气味。尤其是道路两边参天的白杨树----“西北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仿佛象征着“整齐挺拔、力争上游”的兵团人。我在想,矛盾的《白杨礼赞》一定是在讴歌兵团人的,因为有兵团人的地方一定有白杨树----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的、树中的伟丈夫。

下午近3点我们抵达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观光了锡伯族民族博物馆。三千锡伯族军民为平息新疆边境的滋事,历时16个月,奉命援疆大西迁,恢宏的历史画面在现代博物展览技术的处理下几近再现真容。

傍晚,再游伊犁河,许是季节的缘故,河水不似以往的浩浩汤汤,河床上铺上了供游人近距离观光的道路,还有大型的建筑设备在“轰鸣”着没有完成的建设。我无法认同这种方便了游人却改变了伊犁河自然美的作为。唯有落日西沉,夕阳如血唤起了往日的记忆。

伊宁市城市现代化的改观让我少见了伊犁原有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新疆味道”。是我执着?保守?怀旧?还是……?

第三天,辞别了大姐,我们踏上了前往巩留的旅程。早早做了“功课”,知道那里的野核桃沟是世界的唯一,一路问过去正好午时到达。在沟口的接待区我们换乘了区间车,车辆在峰谷间绕行,高高低低中,小山头一个个被我们甩在了身后。蓦然间,视力所及的范围被错落的、斑斓的秋色填满,语言匮乏到只有一个字“美”,三个字“太美了”可以表达。

车停人行,踏上木栈道,五公里的环沟绕行,可谓一步一景。金色覆盖下的山峦上,野生着各色树种,赭色、红色、绿色、黄色……深深浅浅,或成簇、或成林、或零落,一峰接一峰,一幕接一幕。最是那千年的核桃树,子子孙孙,盘根错节。记载着沧桑、承载着伟岸。拾阶而上的疲劳被每一次登高望远后总能收获到不一样的喜悦而一次次冲淡,最终实现了“一览众山小”。

站在山顶,环顾四周,远观近瞧,美不胜收。突然感悟到,映入眼帘的景致又岂能是大家、画笔可以写实的?因而理解了面对如此的大自然,做为人类的我们,该有着多少的遗憾和无奈。

秋季,正是收获野核桃的季节,山坡上不乏捡拾野核桃的游人,尤其在下山的一路,可见遍地的野核桃,走近才知道,那是采摘工从树上摇下的。于是,抬头可见维吾尔巴郎灵巧着身躯攀爬在高高的树上,树下是美丽的维吾尔姑娘和小伙在忙碌地捡拾着,不远处就有护林员不断喊着提醒游人,“不得随意采摘、捡拾,那是上交国家的”。

下山后知道,满山的核桃,年产量总在两三吨。野核桃真的是美味的!此行不虚。

当晚夜宿巩留县,回味着野核桃沟的美景,用一顿火锅结束了当日的游程。

第四天一大早,我们继续挺进天山西部林场景区----贝母之乡----库尔德宁。一路上总见到维吾尔族民居,打小就在维吾尔人聚居的巷子里长大的我,记忆中一直觉得维吾尔人是勤劳的,他们的院落无论多么简陋,一定会洒扫得干干净净,院子里总是种植着各色的花草,以馒头花为最多,院门口放着门墩,或木质、或石质,园内的树下总会放着一张大床(他们叫做炕),床上铺着毯子或毡子,再放上一张小炕桌,总见年长的老人们或坐在门墩上或盘腿坐在炕上、白胡子老爷爷捋着胡须叽里咕噜说着什么,包着彩色头巾的胖奶奶喝着糖茶,像歌唱一样应着总也说不完的话,日子过得恬淡滋润。

巩留的维吾尔族民居院落,外观整齐划一,刷着统一的彩色院墙,一看就是统一要求过的。透过门缝依然可见院内利落如昨。只是门口少了木头搭起的门墩和坐在门墩上的白胡子老爷爷,但依然有着儿时的亲切感。细细想来各民族原本是和睦的一家人,日子好过了,欲望增长了,心里不平衡了,经不起挑唆了,矛盾产生了。孰不知,拯救危机的只有和谐与发展。

库尔德宁沿途景观出乎意料地好看,伊犁河真是伊犁的母亲河,随处都可见她的身影,河水像乳汁一样滋养着河畔两旁的伊犁儿女。顺着河床的方向,道路通向了天山深处。秋天的路边沿河畔的景致虽不比野核桃沟集中,却也是处处惹人惊叹。因为是在山上,草地依然呈现出葱绿色,有些地方居然是嫩绿,很是奇怪。而树色则是多彩的。河水在两岸山景和天空的映衬下,或碧绿、或蔚蓝、或青灰,湍急的地方,水的浪花就变成了鱼肚白。一路走过去,到达目的地时,景区的景观让我们倒不觉得有什么新奇了。所以一致地说:旅游重在路中的“游”字。库尔德宁的无限风光在路途。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挑战自我地、气喘吁吁地、沿木栈道爬上了英雄台。触目所及的景观,雪山、群峰、草台、云杉、野果林、睡佛山的景致在多云的天空下也是别有洞天的。在这纯自然的环境中,我们享受了自备的野餐,真的很不错!

告别库尔德宁直奔了新源县住宿休息,因为是旅游旺季,宾馆价格不菲,又因为没有预定,只好扫了街似地去寻找,好在县城不大,很快地我们找到了条件不错、价格适中的巩乃斯宾馆入住。

第五天,因为要赶了去看那拉提草原和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我们起了个大早,居然享受到了宾馆对面“香米王抓饭”店儿的10元一位的自助豪华早餐,18道菜品加六道主食再加三道粥品,真是实惠到了极处。吃完饭的我们,又是拍照,又是感谢,又是上传信息,比“店小二”还忙地做起了餐厅的义务宣传员,目的是希望店家生意兴隆,后来的朋友实惠多多。

离开新源县城赶往那拉提,78公里的车程不算远,但有限速,而且极不明显,先生说,这次可要被罚“美”了。到了那拉提景区因为天色阴沉,车外的气温就比较冷了,景区游人不算很多,因为大家都知道夏季的那拉提会更明媚些。我们商量的结果是这次不进去了,我们选择在外围远观那拉提。没想到这个决定让我们有了意外的收获。沿着公路我们向着巴音布鲁克方向行驶,正好可以一路远观那拉提,因为夏季来过一次,所以能够比较出移动着远观那拉提比起驻足那拉提又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秋色渲染的那拉提,绵延数十里峰谷相连,雪峰的白、松林的墨绿、草色的老黄泛着绿,树色的多彩,草场虽经牧人打过,但因为一望无际,仍然雄浑壮观。如此景致的那拉提更有了立体感和兼容并蓄下的大气磅礴。令人心旷神怡。远处有摄影爱好者匍匐在草地上用相机记录着心中的美景。英雄所见略同啊!

原就想着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在这个季节可能不适合去了,但耳闻的天鹅湖高原湿地的景观和九曲十八弯吸引着我们还是踏上了旅程,翻越天山的路况虽好,但道路的九曲十八弯还是让我们惊了一身冷汗。到达景区,就有工作人员说,今年来晚了,天鹅飞走了。天冷风大明年再来吧!我们只好翻拍了别人的摄影作品故作来过状。但是愉快的心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只因为“人在路上,心在远方”。

沿原路返回到零公里处,就接近结束今次的旅行了,走何路返回家?回伊犁走来时的路没有了新意,那就只有走天山深处的217国道中的一段国防公路----独库(独山子到库车)公路,也叫天山公路了。

早就听说这条路的惊险和故事,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备战国防,一批英雄的战士奉命修筑这500多公里的、连接新疆南北的天山通道,近10年的建设周期,128位烈士血洒边疆,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多年后,当时一位牺牲的战友用生命换回的生命----退役老兵,为了告慰英烈,辞职携妻返回天山深处乔尔玛,在掩埋战友忠魂的地方为当年逝去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直到政府将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矗立在乔尔玛。如今,这里已是新疆红色教育基地。

下定决心,挑战自我,我们勇敢地驶上独库公路。因为不曾想走这条路,没有提前做功课,所以并不知道路过的景致名称,只知道好美、好美!先生心无旁骛的只管开车,我和儿子左顾右盼地看着山间的景色,一山接一山,弯多坡陡,公路向天山深处盘旋上升,高山雪峰,山中的流云,叫不上名的达坂,高山隧道,都使这条路的旅行变得非同凡响。我们很为自己骄傲。

路况很好,这是建设者的付出使然,只是偶尔有山石从高山上滑下,不幸时会砸到车顶。走到一半的时间,天空下起了小雨,之后变成了雪片、雪花,先生说这一天好像经历了四季。先生的眼睛只盯着路,再次惊动了小心脏的我和儿子(我们可以看到山谷、深渊)各有分工地帮着先生看路、看车。尤其是儿子,为了鼓励爸爸的精神头儿,放着动听的音乐,在车厢里前仰后合、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地忙得不亦乐乎,用心何等良苦?

终于看到乔尔玛纪念碑了,因为天色已晚,又有路段在修路,我们不敢留恋太多,只有在心里向英雄们致敬了。

夜晚8:50我们走出大山,捏了一把汗的我们三人长吁了一口气。庆祝自己胜利走了一回英雄路!

天山公路之行,让我恍然大悟的是:做人做事如行路,再长再险的路,只要盯住脚下,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地走,就一定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好一个旅游之外的收获!

连夜赶回家,结束了五天的金秋伊犁行。

春夏秋冬的四季伊犁行,我想我是走近了伊犁的!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