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柿子红了,我的“柿”记
正文

秋又来了,朋友圈里免不了出现柿子的身影。有的是怀念柿子,有的是卖柿子。总能勾起游子无限思乡之情。

柿子总能让北方人勾起很多回忆。我的一位陕西老乡,她也身在九江,说她买柿子没有买到,刚好我这里别人送的柿子都放红了,没人吃。我就在微信群里说,我这里有,谁吃。我说这不是陕西的柿子,是本地的,他们却说,就当是陕西的,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还这么孩子气,这背后却是浓浓思乡情。

秋天的标配是红叶,还有层林尽染,还有火红的柿子,最经典的描写是“像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我小时候写作文,也用这个描写手法。我的家乡在陕西关中平原上,秋天的记忆总和柿子有着密切关系。

水渠上的柿子

村西边有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的水渠(宽1米,深50公分),这个水渠的水是从黑河引流开挖的周惠渠(宽四五米,深三四米)灌溉县里几个乡镇的农田,西边水渠地势比较高,把周惠渠的水引过来,然后用柴油机抽上去,灌溉上面几个村庄的农田。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那个年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村西边这个大水渠两边就栽满了柿子树,从记事起,大人就说栽了十几年了。小时候喜欢探秘,基本上把栽种柿子的水渠走完了,有一公里多。而这一公里却成为了村里孩子的天堂。

夏天的时候我们会来这个水渠上游泳玩水,也喜欢从水流源头把鞋子扔进去,然后随着水流漂,我们则从两岸跟着走,当然有好几次把凉鞋找不到的,回去被妈妈打。最后改成扔瓶子和树叶,看谁的漂的最远。柿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捡了地上没有摔坏的,拿回家去放在麦草垛里几天就软了,皮虽然是青的,但是也很甜。如果不放在麦草垛里,一星期也不软。大人说这是“暖”柿子,到现在也没搞懂原因。

距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就天天往水渠上跑,去摘那种自然熟透的红柿子。柿子树是一种很好爬的树,它有很多枝丫,比较粗壮,柔韧性也好,但是长得是错综复杂,枝蔓相交,爬上去不难,难的是你需要灵活的像猴子一样在上面转、翻、拉、拽、靠、蹬等等身法从下面移动到上面,从东边移动到西边,有些人上去了下不来,这就需要我们去救援,帮他下来,因为他忘了怎么上去。我小时候还是比较灵巧,身体比较灵活,就是在树上锻炼出来的,直到去年还在核桃树上救了一个人下来,他也忘了怎么下来。柿子树的枝丫奇形怪状,有的生成马鞍形,有的像座椅,有的刚好是桌椅,我们就发挥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在柿子树上假装弹钢琴,敲击枝丫当敲鼓,或者坐在上面说是宝座,大家都抢,没有什么玩具却凭借想象力玩的不亦乐乎。

柿子和灯笼一样,总是高高挂起,因为在树冠外围接受阳光比较充足,所以红的最快,长得最大。所以要摘到这些柿子,就得自制另外工具,这一点就区分了人与动物差别,会不会使用工具。我们则会拿一根竹竿,用铁丝弯一个圆圈,扎在竹竿一头,再拿方便面袋子,用针线缝上去,就这样制作成了一个专业摘又红又软的柿子工具。

找红柿子还有一个趣味就是所有柿子在中秋节的时候都不会变红,变软。还有很长时间。所以这些早熟的红柿子是稀有的,谁能碰到是运气,所以我们总是不辞辛苦,从水渠这边先摸排,走完这边,摸排另外一边。当然不只是我和邻居的孩子,还有村里其它孩子。当然每个柿子树都是有主的,所以我们得趁着大人不在,午饭的时候去。其实对于大人来说吃不要紧,主要是小孩子不珍惜,喜欢摘柿子相互扔来扔去,浪费很多。基本上大人会用两种手法,第一种是在柿子树周围用带刺的树枝围着一圈,等到临近中秋几天解开,这样就没有人上去,这样的也不多见。另外一种就是开始和我们打游击,最后就一直看着柿子树。可以说为了吃柿子我们也是斗智斗勇,绞尽脑汁。

中秋节到了的时候,柿子主人就带着全家上阵,把柿子摘回去,用车拉回去,满载而归。但总会留上一些柿子在树上不摘,大人说这是给乌鸦吃的,这样明年就会结的果实更繁密。其实是古人丰收不忘分享给鸟类的食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例证。拉回去的柿子洗干净放在锅里慢慢加热,水有点温度了就盖上锅盖放上一夜,柿子还和刚摘下的一样,但是变甜了,可以吃了。如果水温过高,柿子变黑,也不好吃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放在冷水泡一星期也就甜了,比较慢。中秋节到了,舅舅家就给外甥送柿子,送苹果。吃完柿子,我们则会把柿子核收集起来,用来玩。就是一种玩弹珠的玩法,用手指弹,看谁赢得多。

过了中秋节,水渠上就不再去了,柿子也就不是稀奇了。但是另外一种柿子树确成了天堂。

河堤上的柿子

如果说水渠上的柿子是好玩,挑战,刺激有趣,那么河堤上的柿子树就是纯文学的景观。因为靠近河堤的柿子树基本是也是在田地一头,深秋的时候,青青的麦苗长起来,树上挂着火红的柿子,还有金黄的野菊花,远远望去是一幅幅美妙的自然画卷,让你驻足留恋。

喜欢和小伙伴们爬到树的最高处,往下看,大人们骑着自行车,拉着柴火,赶着牛从下面经过,如果他们没发现我们我们就十分高兴,好像伪装成功。

河堤上的柿子中秋过了才会红,也长得比较小,一般没有人管,我们都是随便摘的。摘了不能吃,要拿回去挂起来,放几星期才能吃,这也许是没人要的缘故吧。

第一次知道嫁接这个词语也是来自柿子树,大人都会说柿子是嫁接的,不嫁接就长不出。河堤上有一个柿子树就是一半嫁接的小柿子,一半嫁接的是大柿子,这个树长得很大,让我见识了嫁接的魅力。在上初中生物时候我很容易就理解了嫁接这个概念,也尝试嫁接很多东西。

在深秋的时候,霜降之前我们往往摘些这种柿子拿回家,挂在窗户上,等他们慢慢熟,然后饿了的时候拿来吃,已经把它当做零食了。我还是最喜欢吃这种小柿子。

不管是水渠上的柿子还是河堤上的柿子,到了秋天总是红彤彤的,密密麻麻挂在枝头,远远望去有种丰收喜悦。看着都让人舒服。乡间的小路,田野之畔,柿子树遍布村庄周围,总会让人想起“像灯笼一样”,充满诗情画意。柿子全身是宝,不仅可以充饥,也可以做柿饼,当果脯蜜饯,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里面。

柿子的文化

读的书多了,思考的也多了,才发现柿子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墨客都会把柿子作为饮用对象。如梁简文帝感谢太子送给他的柿子,写道:“悬霜照采,凌冬挺润,甘清玉露,味重金液。虽复安邑晚实。无以匹此嘉名,方兹擅美”。刘禹锡的《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南北朝以来,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大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李益、杜牧、李商隐、陆游、韩愈、欧阳修、苏轼、袁宏道等大诗人,都有美丽的诗篇留下。

柿子原产中国,《礼记·内则》已有记载,《齐民要术》有柿树种法及柿的保藏法的记载。古代药书如《别录》、《唐本草》、《本草纲目》等载有柿的生态和药用功能。清吴其溶《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十五《果类·柿》引《图经》谓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观,六、嘉实,七、落叶肥大。”战国、秦汉时就出现了柿蒂纹,后来还常取柿蒂形作为装饰纹样的开光,内填图案花纹。又因“柿”字与“事”字同音,故用柿与其他花纹组合成吉祥语,例如两个柿子与如意纹组合,象征“事事如意”。柿子和百合、灵芝组合,冈灵芝形如如意,合称“百事如意”,柿子与橘子组合,表示“万事大吉”。柿子与栗子组合,表示“利市”。常见于砖雕、石雕、木雕、剪纸、、壁画、瓷器花纹、布匹花纹等等上面。流行于明清时期,尤以清代多见。

所以火红的柿子不仅有吉祥如意,红红火火意蕴,还有就是柿子作为一种饥荒粮食替补,这也就理解了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有柿子身影,难怪人们这么喜爱柿子。

与柿子相关的农业生产经验与生活经验:在讲述柿子能救荒特点的有 “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板栗柿子是铁树,稳收稳打渡荒年”;传授柿树种植方面的经验:如“岗地柿,洼地柳,枣树栽到沙窝里”; “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柿子六七年”;讲述柿果的成熟时间及采摘时间:如 “七月石榴正开口,八月菱角舞刀枪,九月山上采黄柿”;“立秋核桃白露枣,寒露柿子穿红袄”;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旱枣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带有调侃意味的与生活方面相关的柿谚有“柿子专捡软的捏”;“烧柿不吃吃漤柿”。

这就是我的童年“柿”记,让我的童年充满乐趣,还有珍贵的回忆。

2019年10.31晚

在这里,你将透过我的文字,用你独具的慧眼和我一起发现、了解、探讨社会、人生。且行且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微信luxin2014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1: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