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帮扶,是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阶梯
正文

——有感于帮扶贫困学生的一点思考

帮扶,在字典上尚无现成的词组,从字意上讲,当取帮助、扶植之意。即然被帮扶的对象是人,尤其是针对正在成长阶段的学生,那么,帮扶的内容就不仅仅限于捐献钱物的多少,同时对其进行心理上、精神上的扶植,其意义或许会让帮扶工作本身产生更为积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帮扶不是施舍,是雪中送炭的人间温暖。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精神需求、心理需求将日益成为人性化的标志。而那些面临着温饱、就学等困难的弱势群体,在需要必要的物质帮扶的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关爱。他们需要帮助,却往往在自尊与自卑的交点上困惑着。那么,如何达到既帮扶了他们,又为他们守住宝贵的自尊呢?笔者认为,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精神上的鼓励,让一颗自然、平和的心来接纳一份真诚的帮助。

二000年六月,我们哈尔滨市信访办与东风镇长胜小学当时正读一年级的张玉敏和恒星小学三年级的刘红两位小同学结助学对子。办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这个兼职团支部书记。我和办里的团员、青年们欣然接受了任务并很快组织募捐、慰问。张玉敏的妈妈双耳失聪、双目失明、面瘫、失语、运动不平衡,小女孩家的日常生活只有靠没有当地户口、患腰间盘脱出的父亲出去“站大岗”挣得的不稳定、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在家里,她十分懂事,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照顾残疾妈妈的重任,还用触摸的方式发明了只有她和妈妈之间可以沟通的独特的动作语言。而刘红三岁时父母双亡,跟着没有收入的奶奶一起生活。这个孩子最大的弱点就是自卑,时刻没有安全感的样子,总是低着头作沉思状,显而易见,她小小的童心过早地体验到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压力。面对这样两个孩子,我们全办职工纷纷捧出火热的爱心,每个人都积极捐款、献书、送衣物,每学期我们都要到两个孩子所在的学校和家中慰问,帮助交纳学杂费、买学习用品……最初,只有7岁的张玉敏自然流露出一个孩子的不知所措,通红的小脸儿写满了疑惑。刘红则显露出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自卑神情。青年们一再解释是因为她们学习好、有培养价值、将来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才自愿来资助她们的。寒、署假里,青年代表还给两个孩子写信,鼓励她们好学上进,克服生活暂时的困难,树立远大的理想,在信封里不忘装上孩子们可能回信所需的邮票。

就这样,两个孩子在接受了信访办的叔叔、阿姨们送来的学费、文具、衣物等物质帮助的同时,也收到了语重心长的鼓励和做二十一世纪小主人的信心。

不满十岁的孩子都很在意接受物质馈赠时的心理感受,更何况成年人呢。因此,实践证明,参与社会扶贫并不是简单出资多少的问题,而是连同一份真诚的心意,向被帮扶人传递着人间美好的情感,为社会承担起一份光荣的责任。

二、帮扶不是负担,是净化心灵的理性思考。

帮扶人一般来讲都是有着固定收入或是经济相对富足的一群。近年来,社会上暂时出现不只一类需要物质帮扶的群体,为了完成扶贫任务,需要下派到某个单位或是个人,个别同志可能会把帮扶当成了负担,以不得已的心态去应付。事实上,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帮扶工作,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帮助刘红和张玉敏两位小同学的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避免就扶贫而扶贫的单一性,将活动开展得更生动、更富有教育意义,我们积极参加刘红所在学校召开的主题班会,让受助学生听听同学们关爱的心声,听听信访办团员、青年满载着全办职工的情意对她的由衷祝福,我们还一再嘱咐刘红的同学们,要从精神上多关心她,在学习上多帮助她,让微笑也出现在她那张因缺少父母之爱、加之生活贫困而显得忧郁的脸上。通过一场生动的班会,刘红和她的全班同学以及在场的校领导、老师、帮扶人代表都受到一次很深刻的教育,对帮助她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创造和谐、向上的帮扶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扶困助学不仅仅是被帮扶方受到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舞,同时,帮扶方也会在无私的奉献中收获一种只有心灵可以感悟到的崇高。抓住了这一点,每次深入孩子们的学校和家庭时,都力争有不同的面孔,尽可能让大家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有时,请青年中的“百优十杰”参加,有时,请办里新招考的工作人员参加,领导不忙时也请领导一道参加。通过这样的形式,达到让全体青年、乃至全办职工各个层面都来关心帮扶工作,感受扶贫助学的意义,在活动中体验一下奉献的光荣。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一个亲眼目睹了两个受助女孩儿困境的人都无不发出感慨,一名职工的女儿听完了妈妈的叙述,把自己心爱的20本读物送给两个处境令人流泪的小伙伴。

五年多来,职工们与两个女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一次集资,职工们都十分积极,提倡每人交10元钱,却有自愿交30、50元的,还有的职工交了100元。这不能说不是受教育的结果,或者说是帮扶工作本身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是扶贫解困工程的“双赢”效果。

三、帮扶不是任务,是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阶梯。

从脱贫的长远计划来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孩童教育,教育是改变贫困家庭命运最根本的手段。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解决教育问题,也不能仅仅从教育着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部分地区、少数人群中出现的落后和困难是避免不了的社会现实,面对扶助贫困学生这样一项关呼被帮扶人一生命运的“大”工程,在帮扶过程中以最佳的效果实现帮扶的目的,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适时地受到了帮扶,能够继续学业,不但可以把握住受教育的机会,为其顺利地成长、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长大成为社会的有效力量,有的甚至于能够避免少年犯罪,为社会减少不安定因素。可以说,帮扶,是人类自身随着文明程度共同成长起来的进步,在当今的条件下,它更是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阶梯。

为了节省开支,每次给孩子们采购物品,我们都要动一番脑筋,在批发市场与小商贩讨价还价,买得的物品既要物美又要价廉,还要适用和时尚,尽可能做到让大家捐出的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出等值或超值的作用。从铅笔、本子到书包、写字台,从大米、白面到衣服、鞋帽,从问寒问暖到给付现金,写信、寄贺卡……十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没有间断对两个孩子的持续性帮扶。刘红同学由一个不爱言语、自卑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脸上挂着笑容的中学生,她还用英语写来一封汇报信,说自己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信心,再也不认为自己是在接受别人的施舍了;张玉敏同学一直品学兼优,珍惜信访办叔叔、阿姨的每一次帮助。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她精心制作了60只千纸鹤送给帮扶她的叔叔、阿姨们。面对两个受助学生对我们全办职工爱心行动的回赠,大家倍感帮扶工作的重要。其实,我们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和爱心,换来的却是两颗茁壮成长的心灵对人生的向往和期盼。我们的帮扶正为她们的理想插上小鹤一样的翅膀。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如同小鹤般童真、纯洁的心灵托起,让她们享有与同龄孩子一样的学习权利,帮她们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空间,去飞翔,去追寻美好的人生目标。

点点滴滴的工作倾注了全办职工的殷殷爱心,丝丝缕缕的情意诠释了帮扶工作的深刻内涵。

如今,张玉敏已经读初一了,刘红也进入了初四的学习,帮扶的路还要走下去。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无法割舍对这两个女孩的关爱,因为她们如同我们信访办全体职工的孩子,肩上负着一份责任。

经世济民,扶危助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天下的黎民百姓都过上殷实富足的幸福生活,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个梦想。当然,这个梦想要靠来自全社会的支持,来自每一个有帮扶能力人的爱心才能实现。关注贫困就是关注民生,帮扶贫困就是凝聚民力。因此,作为帮扶人,应该积极地承担起这副担子,努力地尽好帮扶这项社会义务,让被帮扶人因我们的付出而提高生活、学习质量,让帮扶工作因我们的奉献而展现时代的风采,从而使帮扶工作成为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阶梯。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0: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