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历史有人,曾叫蓝玉
正文

历史上蓝玉的出道是因为他和开平王常遇春有着不浅的关系,《明史》记载:“蓝玉,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妇弟也。初隶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遇春数称于太祖,由管军镇抚积功至大都督府佥事。”虽然其中不乏蓝玉本人有着自己的努力,但依据历史上薛仁贵的事例可知,战功其实是属于与主将有着一定关系的人的。而且,人家的姐夫也是多次厚着脸皮向朱元璋推荐的。

《明史》曰:“玉长身赪面,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

意思就是蓝玉不仅文武双全,而且身材倍棒,年纪轻轻就做了大官,是万千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朱元璋也动了心思,这小伙长这么威武,应该为皇家改善一下基因。朱元璋那一家子本来都是面朝黄土,风吹日晒的,外貌可想而知。当然,把公主什么的嫁过去貌似对自己没啥好处,这个只会占人家便宜的主就把蓝玉的女儿封为蜀王妃。朱元璋便宜没占够,就把主意打到蓝玉外甥女身上了,封为太子妃。

按理说,拥有这些千丝万缕的亲家关系应该能让这俩人亲密无间啊。蓝玉这个人虽然在行军打仗有着很高的才能,但是某位哲人也说过: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时候,也一定会为你关上一扇窗。于是,蓝玉的心机就像成语“胸无城府”说的那样。

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之战,蓝玉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他西征回朝,太祖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朱元璋一听,当然很不高兴啦。他想:哥是皇帝嘛,自古以来龙威怎么能够触犯呢?就连那个以大度闻名青史的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死后不仅毁了婚,还亲自砸了人家的墓碑。你说这个以猜忌多疑著称的明太祖朱元璋会有什么表现呢?人家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阴沉着脸拂袖而去,而是默默的把要杀死蓝玉的想法隐藏了起来,而后就不在理他啦。朱元璋此时不杀他的原因就是蓝玉对于他还有剩余价值,因为那时边关未稳,可见明朝的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充分压榨自己“工人”的价值。

后来蓝玉功劳很大,又是皇亲国戚,按理说封侯之地也应该是国家一线城市。但是由于蓝玉和朱标太子有着一些亲戚,在征讨纳哈出回京后,对太子朱标曾报说:“我观燕王(朱棣)在北平,阴有不臣之心,殿下应该有所防备。”但这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再加上朱标仁厚过了分,就很不在意。但人家燕王就记恨上了他便向朱元璋上奏:“在朝公侯,纵恣不法,将来恐尾大不掉,应妥为处置”,暗批蓝玉等虎将立于朝廷,要趁早抑制,否则将来难治。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争气,缺乏当皇上的杀伐之心,就借此机会发动了历史上著名冤案“蓝玉案”,牵扯到一万五千余人。蓝玉本人因为是皇亲国戚的缘故,朱元璋又不忍心自己的儿媳妇不为皇家贡献自己的好基因,就保留了蓝玉的全尸。不过,朱元璋有些不解恨,就下令把蓝玉的皮给剥了下来,送给了蜀王妃。

一代名将,就这样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死在了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其实,无论蓝玉做些什么,都终究免不了已死,因为他在军中的影响太大了。让我们看看其他功臣的下场:洪武八年,杀德庆侯廖永忠(沉小明王那位爷);洪武十三年,鞭死永嘉侯朱亮祖父子;十七年,杀临川侯胡美;二十五年,杀江夏周德兴;二十七年,赐死定远侯王弼,永平侯谢成以及颍国公傅友德;二十八年,赐死宋国公冯胜——所有这些人,均为明朝开国浴血奋战半生。还有第一功臣徐达:他在洪武十八年生背疽,最忌吃蒸鹅。他的上司朱元璋听说了以后,在他刚一回京就特赐“蒸鹅”一只,徐达不敢不吃,跪在床上谢恩,撅着屁股一口一口吃完,不几日病发身死。其实吃烧鹅不一定死,但皇帝赐烧鹅就是赐死,如果不死,恐怕他这一家几百口估计都得为他陪葬。所以还有人说他吃完鹅没有死,于是服毒自尽了。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