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秧苗写意 |
正文 | 秧苗写意 邱应松 夏天的傍晚,在家乡的小路上散步格外清爽,除了山、水、村舍给你一种享受外,那波光微漾的水田闪着光芒,到处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清风拂过,秧苗随风飘散,像少女轻轻舞动手中的绿纱,演绎一曲秧歌,让你静静地欣赏,收获大自然的惊喜。 今年的气候有点不同,已是夏季却没有往常的火辣,还有着春的眷念,天空不是很蓝,白云只能依稀可辨,田里的秧苗长得不高,虽然不能将整块农田全部掩盖,放眼望去,却依然碧绿一片。 在农村,有忙不完的活,从早到晚,从春天到冬天,从生到死。可真算得上忙的要数这栽秧季节了。村里有种说法:农忙四季,水稻这一季是大季,其他属于小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小季已经很多人家不种了,但是大季都还是要种的。 “二月清明你莫忙,三月清明栽早秧。”栽秧分小秧和大秧,这句话说的是栽小秧,也叫做摆秧子。摆秧子之前,要把谷种用水浸泡,将谷粒中的空粒、瘪粒淘出来,然后放在盆里泡至每粒谷种都“别嘴”(谷种发出浅浅的嫩芽),接着把水筚干,倒在篾丝撮(农村用竹子编制的拿来装东西的工具)里,等待着下种。看到撮箕里浅浅的细细的嫩嫩的谷芽,我脑海里再现出父亲那乐开了的脸,他那双农村人独有的手在盆子里轻轻淘换种子,那是在抚摸他的宝贝。 摆秧子是不花多少时间和功夫的,我家每年会种3斤左右的谷种,父母两人摆的话就大半天的活儿。有些人家种得较多,三两个人一时半会是摆不完的,那就得请人了。请人摆秧子都是请中学生或者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时间在双休日,除非实在是请不到学生才请大人。请学生摆秧子菜可以不丰富,但是瓜子、水果、糖是不可缺少的。在摆秧子时,七八个学生在大人的指导下劳动在秧地(栽大秧前用来培育秧苗的水田),有说有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小秧栽好后,秧苗在农人的细心照顾下,闻着浓浓汗香,吮吸阳光雨露,在秧地里自由成长。当秧苗长到20余公分后,那绿啊真是让人陶醉,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农田里。也就是在这个时间,五月初,秧苗就会离开自己的温床,去到属于他的真正领地,开启生命的另一段历程。 扯秧苗是母亲的拿手活,她是家乡远近闻名的“里手”。每到确定要栽大秧的日子,母亲都会起得很早,背上“筒子箩”(用竹子编的用来背东西,是背兜的一种),再选出一把较好的干稻草,来到秧地,挽上裤脚边,踏进水里,然后半蹲着开始扯秧苗。双手各自握着秧苗的根部,迅速而有力的拔扯着,当两只手都握不住的时候,就移至较深一点的水里,先上下抖动,淘洗秧苗根部的泥巴,再左右摇荡彻底洗掉秧苗根部的泥巴,然后将右手的秧苗错开着放在左手,这时候左手就不再扯了,右手继续扯,这样扯好三小把后就捆成一大把。小时候看母亲扯的快,就以为秧子好扯,急忙挽上裤脚边下田扯起秧来,哪知道搞了半天还是要扯断根,任由母亲怎样讲都学不来,直到现在还没学会母亲扯秧的技术呢。 “栽秧不怕雨,打谷望天热。”栽大秧是个辛苦活儿,也是一个有趣的活儿,雨天栽秧别有一番风景。到田里栽秧的人头戴“董篷”(斗笠的一种,相对较小,专门供雨天戴上干活的),身披蓑衣,弯下腰,左手拿一把秧苗,右手从左手里分出1到3株秧苗并迅速地插入田里。栽秧的人腰一弯,就定格在了那浑浊的水田里,董蓬、蓑衣、水田、秧苗,绘就了一所新时代的幸福园。 小时候常常跟着父母到田里栽秧,看到大人们在田里争先恐后的干着活,心里有股冲动,很想下田去试试。那时候栽秧总是从农田的一角开始,然后绕田埂四周而行,一次栽七行倒退着走。人多的话就会一个人从一个角开始,给前一个人留下一段距离。如果后面的人跟了上来,会把你栽的宽度留出了,依然不停地往前栽,如果这样的话,那你就被围了,被关了,这种乐趣被称着“关笼子”。为了不被关笼子,在栽秧的时候都是出了全力的,那追赶的场面由此而现呢。如果有人实在是栽不来,往往会把自己栽的“域口”(栽秧时每个人行进过程中的道路)让给赶了上来的人,让他上前,自己则换到他的域口跟在后面继续栽。 我之前下田栽过几次秧也就被关过几次呢,直到要求规范水稻栽培后才改变了我栽秧被关的命运。水稻规范栽培是以科学为依据实行分箱栽种,东西行向,每箱内能栽七行秧苗,箱与箱之间相隔40余公分。在规范栽秧之前要做些准备的:一根足够长的绳子,要能从田的这一头牵到那一头,绳子不能粗也不能太细,再准备两根拇指粗的树条,将绳子缠在上面,然后截一条40余公分的木条。开始栽秧时由两个人拉绳,先把每箱两边最外面的那一行栽好,然后箱内由一个人栽。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规范栽培水稻收成确实要高些,以至于后来又有了“双龙出洞”这种水稻栽培方式。 一行行整齐的秧苗站立农田里,就像排好队准备演出的少女,那一袭轻纱拨动水韵,将青春绽放,将快乐分享,将希望蕴藏,释放一片绿色喜意!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