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孙维华60年简编(二) |
正文 | 1980年1月19日,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感不满,作诗《感时》,有“企望寄明天”句。 2月,牡丹江地区农学会国营农场分会编印的《一九七九年农业技术调查、实验报告、学术论文选编》中,《进口除草剂应用技术试验》署名董世伟、钱美云、史淑芬、孙维华。 3月17日,返城知青高洪在杭州“碰到”1980年高考复习大纲,遂购之寄来。 4月初,写信向在850农场小学工作的同学张建军求助,请其代购或借一本《中国历史》(第三册)。 有感于“知青返城如退潮,价值取舍不可强”,作诗《北国鸟儿的致词》。 5月20日,和吴青峰等去850农场参加高考初试。文科只考政治、语文、历史三门。因风大滞留850农场,看露天电影《希望在人间》。 6月,在八五O农场一中参加高考复习班。全班共6人,5女1男。 7月7日至9日,在八五O农场考点第1考场参加高考。因“偏科”,仍以四科成绩与其他考生六科成绩较量。高考成绩距大学录取线又差4分。不得已而服从分配,被第三志愿(表)中的第一所学校——牡丹江商业学校计统专业录取。至此,大学梦破灭。 9月13日,上班途中遇大雨,躲进21连商店,遇在此工作的女同学,竟不敢语。平日亦讷口少言。 9月27日,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文艺晚会。为合唱节目写序诗《中天一轮大月亮》。朗诵(或者说是喊)了希腊诗人奥?埃利蒂斯的《俊杰》(节选)。 10月3日中午,乘火车离开辉崔。在密山姑姑孙桂芬家停留后,于次日晚到达牡丹江。入住牡丹江商业学校,同寝室12人。所在班为计统12班。 12月24日,作诗《新年杂感》,在同学间引起一场议论。 1981年1月14日,寒假离校。 寒假回到辉崔后,经姑奶奶孙玉芝介绍,与科研所会计大花处对象。暑假时曾一同去八五五农场八连。两人平时以书信往来。 3月至6月,诗兴大发,平均每三天写一首诗。作《春雪小兴》,自娱道:小兴小诗,小诗小兴。 3月的一天,带着自己学着写的诗,向语文老师胡克(文革前的研究生)讨教。其言:“你具备了写诗的素质。” 6月19日下午,带着短诗《从立事牙想到的》去见《牡丹江日报》副刊部编辑黄赫。其对短诗未作评论,而是讲了40多分钟的诗歌写作。 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内容博杂,做有笔记。 开始写日记,每年装订一册。在校及此后多年,几乎看过了所在城市上映的所有影片,并在日记中写下观感。 5月1日,和几位同学徒步去海林,瞻仰杨子荣烈士墓。 11月9日,因学生食堂饭菜质量差,发生全校罢课。此前,曾在应用文作业(《简报》)中提出过食堂存在的问题,并由王二川老师转给校方,但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11月10日,在《农垦报》发表小短文《对垦区商业工作的几点建议》。此乃首次有文字见诸报端。 12月,写《商黉梦录》(初名为《山葡萄梦》)。 12月31日至1982年1月1日,搭乘铁路货车至东京城,步行至渤海镇,再折返东京城,乘火车至石头站(宁安农场)。张德臣接待。次日返牡。 1982年4月1日,作诗《读罗中立的油画〈岁月〉》。 4月12日,向《牡丹江》文学期刊编辑庄严请教。其言:“你走的路子(指学习写诗)我基本上给予肯定。你能通过一些细小的事物,挖掘出一些新意。但挖掘还不够深。” 5月20日至7月30日,在佳木斯糖业烟酒采购供应站计统科毕业实习。其间,随科里的同志去富锦、集贤、双鸭山等地开展统计调查。 6月24日,在《南昌晚报》发表散文《朝花小拾》。 8月9日,毕业离校。两年间,先后与梁克羽、李行、张百良同桌。 经牡丹江行署人事局王振业科长过问,分配在牡丹江市工作。 8月21日,先后到牡丹江行署人事局、商业局、百货采购供应站报到。一路走下来,最后被安排在百货站小百货科,接替已退休的老仲太太,做纽扣调拨员。 此后,扛着皮箱(内装样品),披星戴月,奔走城乡,推销商品,便是常态。数月后,所负责的纽扣批发销售额较以往有大幅提升。 口吃现象时轻时重。 1983年2月25日,在《南昌晚报》发表小诗《岗地小憩》。 5月23日至6月3日,跟随站里的老同志参加了在石家庄举办的全国一九八三年下半年百货用品供应交流会。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参观了华北烈士陵园、北京故宫、北海公园等处。此次参加全国供货会,打破了“来站里不到一年的新人不能参加全国会”的惯例,自以为是领导的一种认可和奖励。 6月30日,作诗《夜里蛙声》,有“农家说雨水,怕误一年约”句。 被评为“五讲四美积极分子”和站上半年先进工作者。递交入党申请书。 7月1日下午,在新华影剧院参加商业储运公司成立大会。 萌生“专业归口”去计统科的想法。小百货科科长孙庆昌说:“我还不糊涂,不能放你。”副科长付全义则直接对计统科科长邓克长说:“你不能挖小百货科的墙角。” 7月31日晨,大花来牡。傍晚一同回辉崔。只因无法将其户口、工作关系办进牡丹江,又不想回农场工作,也不想婚后长期两地分居,经过半年多的思想斗争,艰难地做出了两人分手的决定。虽以两人没有发生性关系,不需要负责而“自我宽恕”,但毕竟给大花的心理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有诗为证:此身虽全此心碎。 8月6日、8月13日,先后在《黑龙江日报》发表《小商品的地位》和《再说小商品的地位》。 8月26日,正准备坐火车去鸡东公出,被告知交接工作,几天后去哈尔滨学习市场预测。至此,到计统科工作的愿望实现了。 8月30日至9月4日,在哈尔滨友谊宫参加省商业厅举办的市场预测培训班。牡丹江领队是行署商业局计统科科长庞愚男。 9月1日傍晚,同学失约,独步松花江边,得句:秋水宜游人,双双又双双。江边一孤独,此是孙郎往。 10月至次年3月,参加“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电视讲座”的学习,因经常公出,坚持的不好。 10月15日,本站同事来信,言其朋友是军人。 11月5日,短稿《化妆品色泽流行趋势》刊载于省财贸经济研究所、省商情研究会编印的《市场信息》(9)。 12月18日,“生日之际,今年的生日诗格外难写,想写的太多,能写出来的又太少。” 小百货科和计统科的多位同事、人事科刚绍春、食堂姜师傅、同学马德勇等都曾介绍过对象,对方有女同事、市总工会打字员、女教师,其中也有领导子女,或不见,或感觉不适合,均未相处。 1984年1月1日,由女同学吕广霞介绍,认识了百货大楼保管员苑丽华。 3月,参加牡丹江市“千人调查团”财贸分团,进行城乡居民购买力调查。 4月2日,借调到牡丹江市第一商业局(原行署商业局)计统科。此前,庞愚男已改任局办公室主任,离开计统科时,对副科长贡晓华(上海知青)说:“咱们科要进人,就进孙维华,那是一个好孩子。” 4月13日,贡晓华向局里建议正式调转工作关系。23日,局里同意正式调转工作关系。先是庞愚男(新任副局长)去百货站谈调转关系一事,百货站经理庞乾(庞愚男之父)不同意放行。副局长张焕斗再去百货站,仍不放行。最后由局党委书记、局长姜甦出面,百货站始放行。 5月17日,执笔的《关于一九八四年市场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以局红头文件,呈报市政府和省商业厅。此后,起草局正式文件的情形渐渐多起来。 5月29日,正式调入市第一商业局。 在黑龙江商学院《商业研究》(双月刊)1984年第三期发表《浅谈儿童玩具经营》(编辑陈树明),受到姜甦局长在局机关干部会上的表扬。 6月,报考牡丹江教育学院。业余做剪报。 6月28日,将行李搬到局招待所。同住一室的还有齐忠彦(时任局团委负责人,此前系百货站同事)。后各自住在本部门办公室。 9月,被牡丹江教育学院业余中文班录取。因“不对口”,局里不给报销学费。此后三年,每周三、日下午面授,每年有两次集中授课。 10月5日,被调到局基层指导科工作。与王连国、时福祥共事。该科主要工作内容:总结和推广本系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组织外县(市)商业系统先进企业和个人评选、商业网点统计、零售商店“优质服务”的检查督促、商业操作技术比赛,以及各种临时工作和不属于其他科室职责、“无人管”的事务等。 在《财贸经济研究》1984年第十一期发表《商业统计分析管见》。 1985年5月9日,在《经济信息报》(第二版)发表消息《舞会带来收录机热销》。 5月18日,《牡丹江日报》(第二版)刊登报道《为了孩子们的节日》,署名孙维华、王连国。 执笔的《零售企业实行目标管理的初步探讨》发表在《商业经济》1985年第三期,署名丁世奎、周茂正、孙维华。 在《财贸经济研究》1985年第四期发表《试谈消费者对服装购买意向的形成》。 6月,带队参加牡丹江市第六届珠算技术比赛。 7月15日,时任《北大荒文学》编辑的王凤麟就《荔枝》退稿,亲笔写下了退稿信。 9月,苑丽华通过同学王丽娟借用其姐空闲住房做为结婚时的“新房”。 9月12日(星期四),和苑丽华在爱民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 9月22日,和苑丽华结婚。一切从简,接亲后在借来的“新房”短暂停留,然后去车站,乘火车离开牡丹江。没有婚纱照,没有典礼,没有婚宴。在牡丹江说回到农场办婚宴,回到农场说在牡丹江办过婚宴了。伴郎于学博,伴娘徐微。齐忠彦(时任局团委书记)“待东”。局里的同事每人随“份子钱”1元,且是从各自工资中扣出来的。 当晚20时10分到达密山。韩全忠接待。夜宿密山铁路青年旅社218房间。次日晨,乘火车回辉崔。 结婚时,包括锅碗瓢盆、床单、雨伞、拖鞋在内,全部家产合计5800元。 10元3日,填写了非党积极分子登记表。 10月,市第一商业局(负责工业品供应、外县市商服企业)、第二商业局(负责副食品供应)合并。党委书记李胜国,局长张焕斗。 10月18日,原一商局各部门办公室搬到原二商局办公处(由牡丹街搬至七星街)。两局合并后的基层指导科由荣敏娴(副科长)担任临时负责人,后正式任命为科长。 11月,父母家由辉崔搬到连珠山镇(农管局机关所在地),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2月3日,因“新房”房主再三下“逐客令”,搬进九米斗室。斗室位于南小太平路与昌德街交叉处,跃进粮店楼上。这座小楼系危房,除临街的南墙是砖墙外,其余三面墙均是板条白灰间壁,一二楼之间的天花板也是木制的。冬天无法生火取暖,白天靠太阳光采暖,夜间靠电暖风驱寒。此间斗室曾由SunHB使用,局里早在半年前就决定让其腾房,其一再推延。后经多位局长和其所在公司多位领导共同施压,才将斗室腾出。斗室太小,将家具和部分物品存放在岳父家、妻姐家及办公室、青年宿舍等处。 12月24日,托苑柏华请市电视台郭继野书写了一幅字“巢居知风寒”。张贴于斗室。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