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论脱贫标准-曾绍奇
正文

一、脱贫标准是多少

现在国家有扶贫政策,要求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限期内甩掉贫困。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县乡下文规定农民人平均年纯收入达到1300元就算脱贫。有的地方甚至标准定得更低。于是,全国的贫困村在一两年全部摘掉了贫困帽子。

岂不知,农民一千三百元的收入能做什么呢?如果按市价每百斤稻谷200元计算,这点收入只能购回650斤稻谷。如果按每天每人消费1.5斤大米计算,这样每个人一年需要大米547斤。而农民实际收入650斤稻谷折合大米却只有390斤,这之中的粮食缺口就是157斤。这就说,农民连吃饭问题都没有解决,怎么能说达到了脱贫水平呢?

何况农民除了吃饭,还有其他需求,如穿衣、看病、坐车、子女上学、请客送礼、买香水、抽烟和看戏购书等等各种日常生活消费。更为重要的,农民种田需要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和薄膜等生产资料,以及雇佣机械耕作收割。现在单生产开支,一亩地每年的成本付出就超过了700元。如果把以上两项开支扣除,实际上农民不存在纯收入,甚至会出现负收入现象。

什么是真正的脱贫?脱贫的标准是多少?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会贫困?因为没有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人无衣住则寒,无食则饥。古人云:“饥寒切身,不顾廉耻,慈母不能保其子也。”正因此,一个人要摆脱贫困,根本的出路在于解决衣食住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因为马克思说过:人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的活动。这就说,人必须先能生存,然后才能干其他事情。

怎样才算解决了“衣食住行”?人民要做到身上有衣穿有房住,才能不寒冷而感到“温暖”;如果无衣穿无房住,身上就无“温暖”。其次,人民要有饭吃才能不饥饿而感到腹中饱足,如果无饭吃或饭食不足,腹中就会感到饥饿。所以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首先在于满足人民对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需求。因为如果这两种财富不充足,人民就永远会处于贫困状态。

下面再谈第二个问题:不同的地区,人民脱贫的标准是不同的。这个大致情况如下:城市的标准要高于农村,沿海发达地区的标准要高于内陆欠发达地区。因为不同地区,物价水平不同,人民解决温饱所花费的钱财多少也不一样。这个水平大致是,在城市或发达地区,人民解决温饱的开支水平要大于农村或欠发达地区。

举例说,目前同样购买或建筑100平方米的两层钢筋水泥烧砖洋房,在江西农村,农民的开支普遍在20万元左右,而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如上海却高达200万元。从食物价格看,大城市的物价比农村普遍要高出1倍,如1斤白菜在宁都只卖2元钱,而在上海可能要卖4元钱。总之,在中国的城市或发达地区,人民脱贫所负担的钱物开支标准,要比农村或欠发达地区高许多,大概前者是后者的两倍甚至百倍。

二、宁都县农民脱贫现状分析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近半个世纪快过去了,宁都县农村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城乡脱贫致富的人口大大增加。许多农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纷纷改建起了新洋房,有的人还购买小汽车。各种高档电器等也进入寻常百姓家。下表是本文作者通过走访调查所取得的资料:

(1) (2) (3) (4) (5) (6)

总户数 盖洋房户数 外省打工户数 本地乡镇企业务工户数 副业户数 种养业户数

江背村

莲湖村

七里村

黄贯村

说明:(2)=(3)+(4)+(5)+(6)

下面对这张表格略加说明:1.作者所调查的村分别是宁都县石上镇的江背村和莲湖村,以及梅江镇的七里村和黄贯村。所谓“村”指一个村小组而不是全部村小组,如黄贯村实指黄贯村小组。2.每个村的总户数按一个男丁计一户为准,而不问这个男丁是否结婚。3.表的(2)栏为全村新盖洋房的户数,第(3)、(4)、(5)、(6)栏则分别说明能盖洋房的家庭,其经济收入之来源,如(3)栏说明盖洋房的资金主要来自到外省或沿海发达地区打工。4.在宁都县农村,人民所从事的副业主要包括:泥瓦匠、木匠、石匠、运输贩运、杂货店、手工作坊如砖厂等。5.种养业包括:养鸡鸭鹅和鱼类等,承包荒山和耕地,种茶种果,种蔬菜等。6.在宁都城乡,没有盖新房的贫困户,只能住祖上流传下来的旧祠堂,有些人则住解放初做的破烂泥瓦房。这些旧房很多不能遮风挡雨。而很多人因贫困外出打工迁到外地生活。还有5、6户人则因子女上大学走上了考试移民之路。

下面对每个村的脱贫现状略加分析如下:

第一、江背村:这个村位于石上镇西北方20华里处,村的四面皆山,属于交通闭塞型。但这里土地面积大且肥沃,人均拥有1亩3分耕地。所以这个村的农民以种植业为主。这个村盖洋房的有30户,占总户数的6.4%。其中靠外出打工收入盖房的有10户,占到总盖新房户数的33.3%。在本地乡镇企业挣钱盖房的只有3户,只占总盖房户的10%。靠手艺(如泥水匠和木匠等)挣钱盖房的有8户,占到总盖房户的26%。靠种养业挣钱盖房的有9户,占到总盖房户的30%。

第二、莲湖村:这个村位于石上镇的西南5华里处,这里不但人均耕地多,而且因靠近乡镇,因此这里的大部分的农民,靠在乡镇企业挣钱致富。这部分盖房户占到总盖房户的50%。其次,这个村靠种水稻、白莲和花生等农作物,以及养鱼致富而建新房的户数也占到总盖房户的24%。

第三、七里村:这个村处于县城郊区,属于交通发达型。这里耕地多且肥沃,因此,农民主要靠种商品蔬菜和办砖厂,以及搞商品运输致富,其中因搞副业盖新房的户数占到总盖房户的36.6%。其次,因搞种养业致富而盖房的户数也占到总盖房户的41.5%

第四、黄贯村:这个村处于梅江镇西边10华里处的大山之中,属于交通闭塞型。这里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3分。农民致富主要靠外出打工。因此项挣钱盖新房的户数占到总盖房户的65%。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前农村人口摆脱贫困的道路有多条,农民脱贫致富尤其要大力发展本地乡镇企业,以及立足农村的土地资源,大力做好开发利用土地的文章。此外,要明白我国农村扶贫任务还很艰巨,因为就宁都县讲,贫困人口的户数仍占到总户数的92.4%以上。然而,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2019.10.21)

论政府公司制

一、每个人都要挣钱养活自己

按生产的商品不同来分,人类社会存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甚至还有第四产业即人类自身生产产业。不同的产业又有不同的职业所组成,第一产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第二产业主要从事工业生产,第三产业是服务性行业,它包括政府、军队、教师、演员、律师、邮电、商业和餐饮等服务劳动者。第一二产业生产的商品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而第三产业生产的商品是无形的服务产品。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物质生产者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而服务生产者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因为前者的产品可以用来交换,而后者的产品不能用来交换。用马克思的话说:“前者的劳动同资本交换,后者的劳动同收入交换。前一种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后一种劳动消费收入。”(《剩余价值理论》第1卷148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生产性劳动”概念?首先,所谓“生产性劳动”指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劳动,而“非生产性劳动”指只会减少资本家利润的劳动。

其次,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是属于资本家还是他自己。用这个标准去考量马克思关于“生产性劳动”的定义就很清楚了。如果劳动者把自己雇佣给资本家,为资本家生产商品,如果生产的是物质商品,就可用来对外交换,从而获得剩余价值,所以,他们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但对于泥水匠、裁缝匠、补鞋匠和钢琴师等家仆,为资本家提供生活服务,由于他们的服务产品不能用来对外交换,因此,不能获得剩余价值;相反,它只会消费减少资本家的既得利润,所以,他们的劳动应属于“非生产性劳动”。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大资本家,那么,官吏、军人、教师、演员、科学家乃至商人,就是这个大资本家所雇佣的“工人”,他们共同为这个大资本家提供各种服务型劳动。但是同样的,由于他们的商品是无形的,不能用来交换,相反,他们的劳动只会减亏国家大资本家的既得利润,所以说,第三产业的“工人”,他们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

因为是非生产性的,所以他们生产的服务产品就没有价值。因此不能为国家带来任何经济收入,更不能谈为国家积累财富。因为他们真正的身份是“无所事事的人”和“寄生者”,是“吃粮食的人”,而“非生产粮食的人”(马克思),是“为享受果实而生的”阶级(贺雷西《书信集》)。他们生存的物质资料,全靠物质生产工人创造,即“这些生产工人创造着养活非生产劳动者,因而使他们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同上书181页)一句话,由于服务生产者的商品不能用来交换,因此没有价值。所以,服务生产者只能由物质生产者缴纳各种税收来养活。

《旧约》中说:“富是人的丰满,却不容他睡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拥有财富当然是好事,但想要获得财富,你就必须辛勤劳动,甚至连睡觉的时间也要用来工作。这句话说明了获得财富的秘密,这就是:必须人人挣钱养活自己。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二、官僚主义休矣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场政治革命的伟大功绩就在于:在中国大地上,消灭了统治人民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权,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过去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人民“公仆”。

人民公仆管理国家已由过去的“统治人民”转变为“服务人民”,即“为人民服务”。国家的领导者不再是主宰人民命运的“皇帝”,人民不再是官府的“奴隶”。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官员也是劳动者的一部分。正如《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所说的:“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总之,这场政治革命是深刻的,它消灭了官僚主义,也消灭了专制等级制度。为人民带来了全新的民主政治生活。

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没有健全的法制,更因为缺乏铲除官僚主义存在土壤的理论武器,致使官僚主义作为社会腐败的产物,它时常会重来复辟。什么是官僚主义?《新华字典》上说:“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道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可以说,官僚主义一旦出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党风政风,就会被腐败分子全部糟蹋。他们成了统治人民的“土皇帝”,对人民颐指气使,搞瞎指挥,每天坐在政府打牌喝茶,公费吃喝。不再“急民所急,忧民所忧”。坐着当官,见百姓死活不救。

这个理论误区就在于:过去的思想认为,坐着当官也有功劳,坐在政府不为民办事也有报酬。岂不知,这是封建专制统治的余孽。在今天的新社会,官员都成了人民的“勤务员”,他们必须为人民提供各种生产生活服务,才能有功于民。在基层,干部必须带领人民脱贫致富,他们必须学习江苏华西村的书记吴仁宝,学习贵州盘县的带头人刘经达,学习广西金竹园的村领导徐达华,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为人民建功立业。正如《管子》中所说的:“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政治好坏,全在于广大干部是否竖立了正确的“忧乐”观。

在新社会里,既然政府职能转变为社会提供服务,即建立服务型政府,那么事实上,政府就成了生产单位,成了和企业公司一样的经济组织。政府官员成了政府公司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而大多数干部则成了政府公司的“工人”。正是政府实现了向经济实体的伟大转变,才使政府生产的服务产品向商品转变。

过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府工作是“非生产性的”,然而,通过公司制改造,却成功地使政府职工的“劳动”,由“非生产性”向“生产性”转变。这个转变是这样完成的:政府里的每个公务员,都成了国家大资本家所雇佣的“工人”,为国家大资本家生产各种服务产品,然后,把这些服务产品卖给全社会其他产业的人。这样,政府里的“工人”就能为国家带来经济收益,也能为国家创造剩余财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另一条途径是:政府可以通过大办实业,大办农工商企业,从事物质产品生产。这样,也能使政府由“非生产性劳动”行业转变为“生产性劳动”行业。

三、要重视干部民生

官僚主义者不但不顾普通百姓的死活,对政府干部也是视死如归。他们只顾自己发财,只顾自己争权夺利。对下级干部的要求视若罔闻,对他们的忧愁痛疴漠不关心,对缺乏衣食住行的干部不闻不问。其实,他们就是“尸位素餐”的“社鼠”。官僚主义者一旦当上大官,他们就把下级当奴狗驱使,使下级贯彻工作却不计报酬。

然而,造成“官僚作风”的深刻原因仍然是,政府没有实行公司制改造。过去政府运行不计经济成本,不计经济效益,不关心员工干部的福利增长,不计较政府的利益最大化。他们计较的是如何当上大官,如何用尽国家财力为自己多捞“政绩”,以此为跳板爬上更高的官位。他们大搞“重复建设”和“浪费建设”,把老百姓的血汗钱扔进水里不伤心,然而,偏又是这些贪官能发财。这正是应和了一句名言:“致富就是盗窃。”(肖百纳)因此说,当今的官就像猴子,他们只知往上爬,却不顾是否会摔死还是会饿死。也像猪,他们只知从百姓主人那里馈施得一份粮食,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赚得半盅粮食。

英国的大戏剧家沙士比亚说过:“有的人是生来的富贵,有的人是挣来的富贵,有的人是送上来的富贵。”我们应当做哪种“富贵人”好呢?如果要做生来的富贵人,那么,我们的祖先一定要为我们留下大笔遗产,否则,我们不可能一生下来就能成为“富翁”。如果要做送上来的富贵人,这就说,祖先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丰厚的财产。我们想富裕只有靠别人奉送。其实,这种人就是剥削者,他们只有靠剥夺别人的财富才能致富。在当今社会,这种人其实不少,比如,政府里贪财好利的贪污分子,还有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江湖骗子等。我们既无遗产有无人送富,那么,只有走挣钱养活自己之路。应当说,这是中国大多数人的致富之路。他们必须勤奋创业,努力公关,刻苦学习,历经千难万险才能达到目的。(2019.11.4)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2: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