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义父
正文

义 父

茶余饭后,打开电脑浏览一下小城天长,看看身边的人说着身边的事,既亲切又新鲜。其中不乏网友对时事的议论和评论,既有感慨现状的名篇也有借景铭志的名句,尽管不知道这些网友姓甚名谁,但可以肯定一点: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看到网友热情议论干亲的话题,勾起了我对义父的无限思念。

我出生地在万寿镇汊河村,祖籍在杨村镇沂湖大王庄,因祖辈的成分原因,文革后期被迫举家迁居至此,这在我前期的《清明节偶书》中有过介绍。祖父在文革中备受折磨,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后经祖父姨弟林炎公帮助,搬迁至现居住地---汊河村。父亲自小也被小伙伴们称为“地主顽干”,尝尽世态炎凉。那时我还没有出生,母亲身怀六甲,尽管村里很多人都是祖父的老表或其他近亲,但是主动上门嘘寒问暖的人很是稀少。当时农村还处在大集体时代,村里在高邮湖外滩开荒植树造林,办起了林场,父亲小时候在当过私塾先生的曾祖父的熏陶下练得一手好字,便去林场里当个会计。说是会计,实际上只是管理或收发一些农具和树苗,再登记造册。当时一块干活的几个年轻人没有因为我家的成分原因而疏远父亲,父亲也逐渐和他们有了很多共同的语言,也许是人以群分、物以类别吧,他们几个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或伙伴,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我义父的曹姓年轻人。

78年春节刚过,大伙在一起商量准备在林场的空地上栽种花生,可是去哪里购买花生种呢?那时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买卖市场很不发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父亲给大家介绍便益乡地处高岗,旱田作物--花生,比较常见,而自己的岳父家就在便益,如去那里购买肯定不会落空,结果商定由父亲和曹姓年轻人负责办理此事。那天,天还没有亮,曹姓年亲人便来家里等父亲一起出发了,走近我家门前时,发现门虚掩着,我的祖父和祖母在厨房里忙个不停,大概是张罗农村生小孩时的特有风俗----煮毛米粥吧!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祖父拖着年轻人说:太巧了,我家夜里添了个小马(因当年是马年),这时“曹”就到了,正好上槽。年青人顿时明白了祖父的意思,爽快的说:“太好了,出门抱到个干儿子。”就算是天赐良缘吧!我刚生下来就拜了义父。

70年代末,人们出行交通还很不发达,我家和外婆家虽然同在一个县域,来往需从汊河村北部白塔河与高邮湖交汇的新河口乘轮船至县城的港口处,再从北门车站乘坐汽车(当时叫大通道)至便益乡,轮船和汽车每天只有两个班次,如赶路不及时,错过了当班的汽车或轮船,当晚就到达不了目的地。小时候去一次外婆家的经历远远超过现在去一次上海,当然带来的喜悦也远远超过现在去上海旅游。我家到新河口是2公里左右的羊肠小道,要想赶上早班的轮船,凌晨5时便要起床准备,春节期间的天气一般还异常的寒冷,所以小时候父母很少在春节期间带我去外公外婆家拜年。每年能去外婆家住上几天是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遇上雨雪天气,这个愿望就要寄托在下一年了,久而久之,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没有大年初二和父母一起给外公外婆拜年的概念了。相反义父家和我家在同一个村子,两家相距就在1.5公里左右,在我的记忆中,每年正月初二都是父母带我给义父义母拜年,刚吃过早饭,义父便神采奕奕的来我家,将我扛在肩上或驮在背上说:你的两个哥哥和妹妹等你一起捉迷藏呢!就这样,每年风雨无阻,义父都要在大年初二的上午将我接到他家,义母早就满脸笑容的站在门前接应了,嘴里说着“儿子回来了”等让人感觉非常甜蜜的话语。

在我和爱人正式确立恋爱关系前,每年的正月初二都是我给义父义母拜年的日子,午饭是丰盛的馒头、点心和笼糕,当然开饭前还要在供放义父先人牌位的堂屋烧香磕头,仪式简单却非常庄重。午餐只是正式年饭开始前的序幕,也就2小时后,正式年饭便开始了。80年代初的农村刚刚解决温饱,但是家家户户杀头猪过年还是必须的,腌制好的猪头肉、猪肝、香肠肯定要等到过年有重要客人串门时才能摆上餐桌,我想这一天我一定是义父最重要的客人了,除此以外,还有我特别喜欢吃的蛋饺,多么美味可口!今天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鲍鱼、海参、大闸蟹等名贵海鲜都呈上了百姓的餐桌,其色香味远远赶不上义父家的年饭,那也是我有生以来吃的最为丰盛的年饭!临回家时,义母还要将我喜欢吃的馒头、点心装上一包给我带上。回家后,我会仔细的将从义父家带回的馒头、点心与自家的区分开来,因为义父家的点心更可口,虽然我那时只有五六岁的光景。每年的端午节和中秋节,义父肯定会按时送来节日礼物,端午节除了有粽子和鸭蛋外,义父还要赶到县城为我挑选一两件漂亮的汗衫,即使遇到栽秧割麦的农忙季节也不例外,穿在身上觉得非常合身又非常体面,中秋节的团圆月饼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到农历的四月底和八月初,我就会自然而然的向村庄的路口多看几眼,因为或许这几天义父就要给我送节日礼物来了,看看有没有义父的身影。据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说:拜了义父后,义父需连续给义子送节3年,满三年后就不送节礼了。但是自我出生后,义父将送节日礼物的事宜一直延续到我过了十岁。

义父是一个忠恳诚信、勤劳简朴的人。义父的家紧邻高邮湖滩,滩涂水草肥沃,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80年代中期,义父在湖滩置起帐篷养殖白鹅,风里来雨里去,家庭的经济压力迅速缓解。义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哥出生于71年,年长我7岁,最小的是女儿,和我是同龄人。义父用他勤劳的双手供养了两个大学生,大哥仁勇毕业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小妹玉清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颇有建树。义父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应有的回报!同村人见到义父总会褒扬一番,这其中更包含着几多羡慕,义父走起路来更加精神了,干起活来也更有劲了。

至2002年,义父家的三个子女全部成家立业了,义父和义母的家庭责任也算告一段落,可以欢度下半生了。我也是在02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办的婚姻大事,那几年,我所在的企业经济效益特别好,生产非常忙,春节期间都是年初三正常上班,一算已有好几年没给义父、义母拜年了,我和妻子商量在03年的春节一块去拜见义父、义母。然而就在02年底的一个午后,接到了家里电话:义父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再次见到义父时,他已经躺在冰冷的草铺上,嘴角似乎还留有一丝笑容,义父走的非常突然,但是应该没有一丝遗憾。乡野的风依旧缓缓地吹着,屋后的竹林依旧轻轻地随风摇摆,一切还如同旧时的模样,可是义父却毫无商量地一去不回头了。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严重偏移,传出了许多干爹和干女儿的风流韵事、亲家公与亲家母之间的暧昧丑闻,严重亵渎了我国在干亲方面的优良文化传统。有人说:“干亲干亲,篮子拎拎 ,篮子一断,干亲就不算”,我丝毫没有这种感觉。义父去世后,义母和二哥仁强一家在镇上居住生活,大哥和小妹在离家很远的外地工作,虽相隔一方,但亲情依旧,每逢节日我和义父的三个子女都会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互至问候。他们回家探亲时,也一定会联系我,见见面说说家长里短。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天伦之乐吗?

时维九月,节近重阳,更勾起了我小时候和义父一家的许多美好回忆;窗外秋风渐劲,满地黄花,就让这终将凋零的黄花捎去我对义父无尽的思念吧!

2013年重阳节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