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清明节,与书香为伴 |
正文 |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因为儿时学过的一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记忆中,清明节总是应该有雨相随相伴的。这个清明节也下起了雨,听到了雨声的我有了一种满足感。 清明节的第三天,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晴天,阳光、蓝天、棉絮一般的云,一样都不少。早上,去市场买了一些菜,便匆匆赶回家。本来在这样的天气是应该驻足于茵茵青草,看柳摇曳身姿,听溪水潺潺,嗅“迎春”香色的,可因为正在看的一本书,让我收住了踏青赏景的脚步——张晓风的《玉想》。这本书搁在枕边已多有时日了,却不知为什么没有翻开它,直到昨天,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翻看枕边放置的几本书的时,才打开它的书页。 《玉想》是同事买来借我读的。我喜欢的台湾文人蒋勋在介绍这本书的时候,说它是要有一盏“春茶”搭配来读的,因为那尘封了近三十年的文字,只有在茶香里才能一一复活。看着蒋勋介绍,我打开序言,慢慢品读,再也不能放下。这便是我不顾春日美景,匆匆回家的原因。一本书对于我的吸引大过了自然风景,一页页文字沉静的力量,让我得到的滋养,远远胜过花香树影。 我常常想,书就是我捧在掌心中的世界,所以我会与书为伍,与书为伴。在书中感知万物,在书中省察人生。《玉想》让我在张晓风的世界中穿越行走,看着书中的一行行文字,想,作者在写下它们的时候,该是一个怎样的情形?是冥想之后的陡然落下?亦或是长思之后的悄然偶得?不然如此华美的语句,如此隽永的语境,怎么会这样珍珠般散落在章节和段落中,莹润着看它的眼,滋养着观它的心。 “色识”、“火中取莲”、“仗美执言”一篇篇美文让我无法放下,更让我无法取舍,索性就一直读下去,直到最后一页。之前没有接触过张晓风的文字,所以对她少有了解。《玉想》是我读的张晓风的第一本书,她的文字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玉想》让我认识了张晓风,也让我走近了一群我不曾了解的台湾艺术家和学者。他们身上焕发出的文人气质和家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感动了我。他们用自身对生命理想的执著求索告诉我:人活就要活出一种风骨与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练达出你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感悟,留给后人凭吊、怀想。 三天的清明节假期,我读完了《玉想》。《玉想》不是玉之想,而是看玉人之想。作者以玉看人,凭玉观世,得出了“玉是许多混沌的生命中脱颖而出的那一点灵光”的结论。凭此结论,足以让我有了崇拜作者的理由,因为任我怎样想象也无法想出这样灵性生动的文字。所以我要谢谢晓风,谢谢《玉想》,因为她和它,让我这个清明节的假期有了书香为伴。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