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向左,善良;向右,邪恶——罗尔之踵 |
正文 | 在朋友圈第一次看到好友转发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时,并没有在意。直到连续几个好友都转发了此文后,我终于耐不住好奇点开了文章。一字一句的看完,底部有捐款的金额。我注意到,这篇文章已经有+转发和+的捐款了。我点了5元钱捐款,显示:今日捐款已达上限。我只得转发此文以示支持。 我当时心想,等明天有机会了再捐款。同时很欣慰,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关注和支持,罗一笑一家肯定会好过一些。 中午从移动营业厅出来,点开微信,就看到几位好友在转文后的留言“不要转了”“假的”“这是营销”……又看到了凤凰网评论员的《罗尔之踵》,呼吁大家理性慈善。而后面的评论也是大面积的附和,称期待已久的大媒体终于发声。我不知这是何种心理,难道一次发自本性的善行还需要“媒体”的发声作为风向标吗?我的心里蹭起了一团怒火。这个景象与“狼来了”何其相似! 这些年,“碰瓷”使得路人竞相望而却步,“乞丐”让行人匆匆视而不见。每出一次“扶人”、“捐款”的事件无不成为各大媒体争向报道的“谈资”,可是,这种助人为乐只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小部分,它本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事,可为什么却成了媒体宣传的“稀奇货”?国人们难道没有人来思考这个问题吗?曾经一位老师在谈到这种事时忧心忡忡的说到:“本来每个人都会做的事反而成了稀奇,这是社会的退步,也是民族的悲哀。”我很赞同这种观点。当今这个时代很有一部分人的价值观是不正的,甚至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事也是黑白颠倒、正反不分的。穷人更穷,富人更富;投机取巧者买房买车,踏实工作者为生计奔波;虚假的被认可,真实的被弃置;正义被扭曲,邪丑却猖獗。所以,身边很多现象我们能理解,但我们不应该盲从。我们应该努力去分辨是善是恶,而不管真或者假。我们要始终明白,这个社会始终是善的多一点,而不是其它的什么多一点。人性的出发点只有两方面,善的,亦或是恶的,真的不一定是善的,而假的亦不一定都是恶的。而真假,请记住我们是法制社会。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可以理智,但不能冷漠,更不能无情,否则整个社会都是没有温度的。人民最愚昧,人民也最美丽。我们的媒体首先应该帮助人民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然后才是教他们成为一个理智的人。因为生而为人,首先有本性,次而才有理性。但现在呢,我们的媒体在干什么?他们首先分辨的是人民理不理智,而不是人民的出发点是什么。在罗尔事件中,媒体给它的定义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是“利用网络诈捐”。我感到悲哀,我看了好几家媒体的报道,甚至有北京青年报的采访,并不能说明这是一次诈捐和营销。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辨明事件的真假,即使是假的,我也还要为那些献出爱心的人民问声好。我在此讨论的是,媒体在一整面白色的墙上揪住了一个黑点不放,它们的眼里只有这个黑点,并用放大镜无限放大,而忽视了整面墙的白色。这难道不可悲吗?在罗尔的事件中,转发或者捐款的人有多少?100万?1000万?甚至更多?那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关注网络媒体的人有多少?为什么罗尔事件就成了“成功的营销案例”了呢?是的,也许这件事最终被证明是“诈捐”,是“营销”,但是在“头条”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恐怕更多的人第一反应不是支持,而是“理性”的去分析,得出“这件事是假的”结论,然后冷漠对待,或许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在看不到的角落痛苦离去。长此以往,“狼来了”会成为人民大众根深蒂固的思想。这真是媒体需要的效果吗?当善念不存时,所谓理智何尝不是冰冷的无知呢? 我还是要给在罗尔事件中伸出援助之手的善良的人们点赞,善良的人最可爱。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个疑问,是“宁可错杀千人,也不让一人逃脱”是你所欲,还是“牺牲我一个,成就千万人”亦你所欲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理智”的去看待“罗尔事件”,和第一种选择有何区别?而那些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民不就是第二种选择吗?他们坚守本心,从本性出发,即使被谴责,还是将一份善意传递出去。岂不可喜兮!只要自己内心值得,那就是真的值得。作为对比,一些善意的谎言比所谓媒体的做法高多了。当今社会,理智固然重要,但善意却不可少,先让“善”成为常态,至于对错,自有社会制度进行评判。而现在再在网络搜索“罗尔事件”,又有多少家所谓的“媒体”是扯起“罗尔”的大旗进行产品宣传的?这又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而对于罗尔事件本身,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这件事是“营销事件”的人,我想请问一句,如果没有后期媒体的大肆报道,请扪心自问一下,你还记得他是为哪个公司做的营销吗?抨击罗尔“诈捐”的人,你有了解过罗尔是否有一个女儿正在重症监护室呢?批评罗尔募捐款数过多的人,这又是何种心理?还有说罗尔募捐没有经过专业慈善机构进行操作的,对不起,让您想起几年前的红十字会事件了。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去抨击哪些人,而是希望大家从一个重病女儿父亲的角度去考虑一下。推己及人一下,万一有一天需要帮助的人是你呢?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呢?你希望你求助之后,大家听到的都是“狼来了”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有大善者“日行一善”,那我们呢?人性的两种选择:向左,善良;向右,邪恶。一念之间,善恶不同。最后,用食指《相信未来》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相信善良成为常态!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