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雨伞的故事 |
正文 | 红雨伞的故事 文/陈 潇 // 《红色雨伞》 干旱似乎永无止境,美国中西部一个村庄的农夫们陷入窘境,开始酝酿离开村庄去别处谋生。教会认为是出来做点事情的时候了,便筹办了一次求雨祈祷会。出于世世代代对宗教的虔诚,村民们陆续来到教堂,牧师慢慢走向讲台并逐一向面熟的村民们点头招呼,他忽然注意到教堂前排坐着一个十一二岁小女孩,鬈曲的栗色头发扎成两个小辫垂在肩上,长着浅褐色雀斑的红扑扑脸蛋表现出兴奋的神情,而真正将牧师的心一击而中的,是她旁边放着的那把红色雨伞。 她,相信会下雨。 这一幕美丽而单纯的情景,使牧师在感动之余发出了会心却羞愧的微笑。这个不怎么漂亮的小女孩所表现出来的虔诚和信心,似乎是教堂里所以人包括他自己所忽略的。因为众人都知道此次祈祷是为了求雨,但没有人期待看到成果,唯独地,真正用心等待着神的回应。 // 读完这个故事,我久久未语,缄默着。那个红扑扑脸蛋满溢兴奋神情的女孩和她身边那把红伞一直在我眼前晃动,特别是那伞,刺耀我眼睛。我鼻子发酸热流冲撞,心涩涩的酸酸的又暖暖的痛痛的,好不忍好不忍呵——不忍触碰孩子那清纯无辜的眼睛,不忍触碰孩子那善良稚嫩的心,她心中那刻是不是正开着一朵娇嫩柔弱的花?是不是一触碰就会伤及那娇柔的花瓣那水灵灵的花骨朵儿那翡翠碧玉似的枝蔓? 孩子年幼,她执着地相信大人相信祈祷,在情理之中——单纯,究其实,就是天真,当然是因为经历少,人生还只是一张白纸,自然对世事的无常、人生的艰难了无体会,于是她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雨会在祈祷声中淅淅沥沥下起来……我们一点也不会去哂笑她的幼稚和无知,反而会感动——被她的纯净可爱感动被她的真诚善良感动,我们也该为她的心纯心善心诚喝彩。世上确实有许多事,只要带着心灵的虔诚怀揣着执着信念和不懈努力便一定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是的,一定要加上“不懈努力”加上自身的奋斗,这是因为天上不会靠想像靠虔诚的祈祷就自动掉馅饼。 一直认为,人善良有性格遗传的因子,也有后天文化与教育的熏陶;而人单纯则更多是因为生活中没有(或者很少)经历挫折、坎坷和失败。人生活太顺,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几乎都是好人善人,这不见得都是好事,因为长此以往,会对人心的叵测体会不深。这样的人光明磊落冰清玉洁晶莹剔透,正所谓“一片冰心在玉壶”,以自己的纯净来想像世界的纯净绝无害人之心。但,世界如果真这样,天下就太平了!现实是:大千世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表演着各自的人生。所以,人单纯,虽然不失可爱,但有时面对林林总总的世界时,免不了惊愕、免不了诧异,免不了张惶,免不了睁着大大不惑眼睛,有惊慌感错愕感茫然无所适从感。 这个故事既让人面对女孩善良的眼睛和身边的红伞时心头一热顿生暖意,但感动之余又不免让人有点心痛有点心疼——心疼女孩耽心女孩,害怕她如此下去,会一路走得好吗?走得顺吗?她的虔诚善良会否被人利用而遭不测呢?……人活世上没一个理由害人却有一千个理由保护自己呵!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故事也说明未经成长未经人生历练的小女孩与我们所有人一样,天生都是在乎结果的。其实,人生历练越多越会明白:过分在乎结果有时会对心理产生更多更重阴影。我们应该更多在乎过程。故事中的祈雨就是人们在所有手段和措施用过后依然无法改变缺水现实的无奈之举,人们心里已经积聚了太多的焦虑与无奈,唯有祈祷才能安抚心灵的焦灼,不祷告无以抚平心中的焦虑和绝望。祈祷是一种心灵自我抚慰自我温暖自我疗伤的过程。 由此想到网络上的心灵交流也真的不要去在乎结果,而只需在乎一个快乐的过程——这个快乐过程足以抚慰自己心灵的孤独和情感的苦闷,能让心灵不寂寞能让平淡的生活不再单调,就足矣。试想,一个人如果交到知我者,让自己在心灵孤独时有暖暖牵挂,在茫然无措时有甜甜期待,在忧郁苦闷时有心灵寄托,这还不够吗?这还不够幸运吗?这不就是最好结果吗?生活因此而生动活泼起来,这就够了呵! 有些人总喜欢纠结结果,还没开始就在担心“陷入”、还没陷入就在担心失去,结果总在犹疑中瞻前顾后总在挑来挑去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到头来也许经年累月还站在那儿原封不动一事无成。 很欣赏香港著名作家张小娴的话,借以作为本文结束: “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