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清明祭母 |
正文 |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八年了,走的时候才四十九岁。记忆中,母亲会湘绣、剪纸,心灵手巧。那时每年的清明节,祭奠亲人用的清明吊,都是母亲自已动手剪的,一边剪一边还念念有词“不望节不望年,只盼清明节上一吊钱”。那时的我还小,还从没有深切体会过“生”与“死”的距离,和“生死两茫茫”的无奈和伤感。 直到母亲去世,才知道那是个没有距离的距离,你不知道她在哪里,也得不到她任何的消息,哪怕再怎么想念,再怎么想见,都是不可能的了,她就那样静静的躺在泥土里,无声无息。虽近在咫尺,却阴阳永隔。就象流水,回不了头;就象破碎了的杯子,再也无法团聚。 唯有在清明节这天,站在这一抔黄土前,就当她还能听见,放一挂长鞭,就当她还能看见,烧一点纸钱。其实都是活人的自欺欺人罢了。与其说是告慰亡人,还不如说唯其如此,才能稍稍减轻自已内心的苦痛和想念。而母亲却早已尘归尘,土归土,了无知觉,连梦里都寻不到她的踪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母亲,留在我们心里的永远是离别时的容颜,回忆永远定格在那时我们共同渡过的美好岁月。 清明节,就让我们逝去的亲情再次回归、重温、团聚。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