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
正文 | ![]() 【文/黄坤亮 摄影/黄坤亮】 大学的阅读,从图书馆二楼到三楼是一种进步。而从三楼到二楼呢,或许也是种进步,也或许什么都不是。但别人早已跨入那扇门,我才刚刚发现这扇门。一切像回到过去,回到那个青山绿水的小村…… 我的阅读时代进入得晚,小学初中的阅读量近乎零。这不仅由于身处农村资源有限外,老哥的功劳似乎也不可没。老哥通常以小说为友,即使处在上高中的初三阶段。抽屉里的课本常常往桌上放,剩余的空间留给小说。后来小说多了,抽屉也藏不住。班主任偷偷看了觉得太过精彩,忍不住叫爸妈也来看,看了却不跟我分享,只道是没出息。 爸妈对小说的理解是狭隘的,这种狭隘甚至延伸到了各类文学著作。无奈儿子不敢顶撞老子,只得低头捧着课本咿咿呀呀。一天天过去,我也始终没有看过一本课本以外的闲书。 我的阅读时代的开启,某种程度上还得归功于高考。没有高考语文关于文学的选择题,或许我永远不会靠近阅读,大学不会选择这个专业; 更有甚者, 此生和阅读是永远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 阅读,读的是心。读懂自己,看得轻;读懂世界,放得下:拈花一朵。 前不久于丹老师来汉讲座,我拉着奔哥风尘仆仆跑去。奔哥有些不愿,原因是讲座的主题没什么可听性,最后戏说去见见名人。而我则不然,大学以来,名人早已司空见惯。主要是近来读书读得比较多,读得多了反而有些迷茫,而于丹老师的主题恰好迎合了我的心理。一切看起来那样的巧,整个讲座像是为我而举办的专场,欣欣然里还夹杂着理所当然哩! 听完讲座,奔哥迫不及待的跟我说:于丹是我见过最优雅的女人!这场讲座确实讲得好,没有白来! 我翻来于丹老师几年前的《百家讲坛》,跟现场见到的相对比,似乎现场更能体现她的淡定从容,她的笑如兰花。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学识更让人打心底里说赞。或许走下节目的她更通过阅读,读懂了自己,读透了世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内之剩,如今悠然见了南山。 读书是种阅读,讲座也是种阅读。我想这是对这场讲座最好的诠释。 我一直坚信:人会亏人,书籍不会亏人。 阅读如同种地,只要以农民的勤劳洒下了汗水,终究会到来盆满钵满的金黄。易中天先生也曾说,当初如果没有住在阅马场旁边,没有及时到省图书馆去阅读,也许就没有他的今天。武大,他也是冲着武大图书馆五百万册图书而奔去的。 现如今很多人都忙着做自己的事,忙里忙外忙过华威先生。而一旦闲下来,却感到一种无所适从,甚至忘记自己是为何而忙。读书是不忘记自己的一种方式。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阅读像人吃饭食蚕吃桑叶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读多了把它当做享受,而少了则一页都不行。但愿某一天当我站在图书架下,站在各个伟大的作家作品面前时,不再感到无知,不再感到失落,全身不再战战兢兢,双腿不会再无力抖动!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