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锦官城内 |
正文 | 锦 官 城 内 蔡 怀 森 一 成都,有锦官城之称,是西南名城,川中首府。 史料载,公元前五世纪建城,取周王迁歧“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得名成都。因位于巴蜀,也叫蜀都。 公元前316年,汉中秦国先后吞并巴蜀,在统辖成都期间,秦昭王委任李冰为蜀郡太守,即有了李冰治水都江堰的千古业绩。 都江堰水利工程惠及成都及川中平原,使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以繁荣,其时农耕兴盛,商贸活跃,百姓富庶。川中多植蚕桑,使丝织业得以发展。丝织品称锦,蜀锦色泽鲜艳,贴身柔和,在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生活消费时代,尤显重要,其华美贵重,传与黄金等价,是王公贵族们区别于布衣平民的衣饰之必需,也是当时对外贸易交流的重要商品资源。皇帝还常以锦帛赏赐官员。成都时为蜀锦织造中心,朝廷设官衙督造,所任官员称之为锦官。 锦官是个什么官,是何岗位职责,史上未见有详细记载,估计锦官应和史上的盐官,织造官为一类,属经济管理官员。蜀锦是川中重要商品资源,也是蜀汉政权的重要财税收入。锦官估计有些象如今的央企官员,只是应该比现在的央企更集权,更垄断。曹雪芹祖上是皇亲国戚,任江宁织造官,府上自是尽享荣华富贵。盐官更不必说,江淮盐官盐商一起,家中修了多少庭院楼阁,还品出了淮扬美食菜肴。锦官当然也应是富贵一族了。看看如今修复的锦里旧城,即是当年的锦官城部分再现。千百织锦业户聚集于此,机杼声中,质之优劣,价之高低,计划指标,许可证颁发,全凭锦官监管定夺,业主自然会把锦官们服侍得“巴适安逸”。若是锦官们私下参股经营,则更是财源滚滚了。 如今的锦里,位于成都著名的武候祠旁,步入街市中,只见修旧如旧的石板古街,铺面屋舍,绿树映衬。小楼临街,通体木构,平脊灰瓦,宽檐长廊,古朴之风尽现。店铺中,地方土特产,各种风味小吃,树下,街旁,廊中随处可见的茶座,连同店面檐上悬挂的各色幡旗和身着汉服的店员,让人恍如隔世穿越,实在是别有一番情趣和风味。这片街区分明是浓缩了古成都生活的精华场景。酒肆,茶楼,客栈,菜馆,戏台。沿街边上还修砌了流水小溪,间以苇草,灵石。越小桥阶,入茶楼酒肆,木桌,木椅,木厅堂。木栏,木窗,木地板,全无豪华富贵之气,有的只是自然,质朴,清新,让人身心放松,全无拘谨的感觉。 锦里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是感受浪漫休闲的精神驿站,也是体验蜀汉文化,锦官遗风和成都民俗风情的魅力街区。 二 到成都,一定要去位于市中心地段的宽窄巷子走走。 宽窄巷子实际上是由原老城区中的名为宽巷子,窄巷子,后来又加上井巷子的三条平行老民居街巷。据说宽窄巷子百年前是清代朝廷八旗军家属住地,相当于现今的军区大院宿舍区,或干休所之类,建筑多为清末民初的四合院,有些北方胡同的文化色彩。如今历经百年风雨,早已物是人非,只一普通街巷而已。成都地区的官员们聪明且有眼光,面对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地段,没有大拆大建,而是极具创意的精雕细刻,造就出了现在代表和浓缩成都旧时生活风貌场景的旅游景点,让几千年蜀都的文化发展精髓,传说和民居的风格特色,在此得以集中体现和延续。 如今,城市繁华,高楼林立。地皮,空间规范程式化的设计,造就了千城一面,万户趋同的生活方式。一样车水马龙的街道,一样的金融商务中心,一样步履匆匆的人流,没有多大区别的居民住宅小区。置身宽窄巷子,眼前的三街六巷,临街几百所庭院,有新阁,有深宅,有浅院,有旧楼,明暗厢房,曲径迂回,各不相同。随便进入一院内,留心细看,竟似精致园林。不算大的宅子,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有竹,有花草,楼阁墙上尚植有藤类攀爬植物,绿意茵茵,令人神清气爽,浮噪之气荡然无存。忽然想到:倘若此处被拆迁办看中,以平方米论个价,然后平成一片废墟,再卖给开发商,真就有些可惜了。 走在街中,看百年老屋,陈旧古朴的生活气息,一盏清茶,一支串串香,街檐下的老茶馆,老人在茶座上安闲的喝茶,摆龙门阵。门前院落成古董商品鉴把玩收藏的经营场所,行家们在此相聚,品茶,品古。宽窄巷子中,人们感受着成都人一种慢生活,闲生活的意味。然而与之意境相衬的又是满街摩肩接踵,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小吃摊前的长队,古董店里的喧声,土特产店中的询价,川剧场里的惊叹,手执小旗导游的声声催促。。。。。。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氛围里,人们虽过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干快上”的年月,可每天奔波劳碌在钢筋水泥筑就的森林里,拥挤在车水马龙的人流中,竞聘,竞岗,竞争,房贷,车贷,卡贷。老人病了要求医,孩子上学要求人,业绩完不成要下岗,年薪几十万不知能否长久。。。。。。 但愿宽窄巷子的小街,小院,小花,小草能让人们的生活节奏慢一点,闲一点,精神上放松一些,自由一些,对金钱,地位,靓车,豪宅的追求放缓一些,象成都人那样,生活多一些悠闲自在,象他们那样多一些“巴适”,自由,畅意和随遇而安。 三 成都在清王朝终结期间,有俩位主官值得一说。 一位是熟悉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熟悉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都知道的,时任四川都督赵尔丰,满正蓝旗人。 1903年9月,清政府为推行新政,允许民间集资成立铁路,矿务公司。川人鉴于蜀道难,“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由川人集资入股,修一条四川万县至湖北宜昌的铁路。1911年,清政府宣布川汉铁路路权收归国有,不偿还路款,所持股票参与国有股份。这对川中百姓,尤其是中上层商贾士绅是很大伤害。遂群起抗争,继而成立了四川保路会,发动全川罢市,罢课。初时还仅是争路权,要路款。无奈的是已经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拒不让步,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日渐风起云涌的川人抗争中,先是拘捕了保路会首领多人,继而又对游行请愿的人群喝令开枪狙击,致死伤无数,酿成血案,终使矛盾彻底激化。导致武装斗争的烽火燃遍全川。清政府获知消息后,调派湖北新军日夜兼程入川,武汉空虚,终酿成了武昌起义。这就是辛亥革命。这一革命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终结。末代川督赵尔丰后来在成都被初时的保路会,后来的革命军捕杀。短短时间,一场争路权,不给。要路款,不给。结果是给了政权,给了性命。 与赵尔丰同期的还有一位成都主官,叫玉昆,满镶红旗人,1909年由凉州副都统升任八旗驻防成都将军。(相当于现今的军区司令官),据传这位将军举止沉稳,态度雍容。他思想开放,目光敏锐,顺天应时,敢有作为。 清末,八旗军驻防制与大清朝廷一样,已呈现出种种衰败之象,面临民主,立宪的改革大潮,世代不务农,不经商,享受财政供养的八旗家属子弟,面临皇粮断炊,生活无着的风险。玉昆将军为成都数万旗人将如何适应这一瞬间变化的时局深感忧虑。 成都建城即有大,小城区域之分,大城为主城,商贾住户密集,小城亦称少城,为城郊之地,清末是八旗军驻军营地,附有满蒙旗人居民区,地广人稀。一日,将军登少城城楼,看着大城内车来人往,雍塞噪杂。再看少城,人烟稀少,林木繁茂,金河两岸清溪竹林,风光娟丽,思绪油然而生,决定为旗人生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造和发展第三产业,辟出一地,设公园娱乐场所,开茶肆,酒楼,招徕大城人前来游览消费,何愁旗民无生计。决心下定,玉昆把将军衙门旁的部分官地,及正蓝旗军的部分马棚,仓库,操场,连同附近的水田,菜地和旗民的一些住宅地,规划成建造公园的园址,还引金河水蜿蜒曲折贯串公园,栽花种草,广植林木。修楼,堂,馆,亭,由旗民在园内开业谋生。经一番努力,公园在1911年春建成,玉昆将军亲题“少城公园”。时为中华国人所办第一公园。其时园内游人渐旺,酒肆茶楼人头攒动,生意兴隆,京戏唱罢,川剧开锣。原先的无业旗民初涉商道,尝到了自食其力的甜头,从此衣食有源,解决了变革后旗人的生存之道,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处精美的文化遗产。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满人成都将军,在1911年掀起的四川保路运动中,表现得开通明理。首先他不赞成总督赵尔丰对群众诉求所用高压手段,继而反对并阻止捕杀保路运动及立宪派的几位领导人,认为这几位都是地方有名望的士绅,争路权,要路款属经济纠纷,应协商解决,并非叛逆,力主释放,使得这些后来成为新政权执政的革命党人,幸免一死。也为后来成都的和平过渡创造了条件。避免了满汉阶层的流血纷争。 辛亥革命,成都成立新政府,因有玉昆将军大义明理且有保护革命党人事在先,遂几经斡旋,军政府厚待满蒙旗军及家属,其中重要条款有:所有房产,一律发照颁证,许其自由买卖,再拨款项,安抚部分满人困难群体,终使旗军缴枪,成都和平易帜。 如今的成都少城公园,解放后改称人民公园,几经扩建,已是成都市中心的一块宝地。喧嚣闹市中的林园,百年古树名木荫森,亭台楼阁雅致,小桥流水清新。百年老茶馆尚在,遍布林苑每处的树荫下,亭台前,水榭边,曲径旁的茶座,几张藤椅,一方小桌,青花瓷盖碗。人们闲了在此消遣,累了在此歇息,烦了在此静心,甜了在此品味。生意商榷,业务攀谈,老人静观世间百态,青年呼朋唤友,憧憬未来。一只靠背椅安抚身心,一盏盖碗茶涤荡心菲。这就是成都人生活的一个剪影。也许是玉昆将军和当年满蒙贵族留下的生活遗风。 成都人爱茶馆,爱喝茶,象是一种嗜好,也是一种传承,它淡定淳朴,自然和谐,贵贱无别,老少皆宜。世界宜居城市和幸福指数排在前列的成都是当之无愧的。 如今社会,注重文化内涵,崇尚历史人文典故,千方百计打造景点建设。公园里有一座四川保路运动纪念塔,历经百年,透出厚重,深沉。公园也应有一碑一亭,甚至可以有玉昆将军一塑像,既叙了公园的历史起源典故,还可启示世人:官不可与民争利,当为大众谋福祉,民不应与官谋权,寻得富贵享太平。 2013年 3月 30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