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转载--------诗实战】之:谬论!谬论! |
正文 | 诗实战】之:谬论!谬论! 原创 十耘 十耘说诗 3天前 按语: 说诗终为实战。携志趣相投朋友数人,结合十耘说诗往期某篇诗技,写诗,评改。一为温故知新,二为加深理解。虽然诸君诗歌基础不同,理念风格各异。但我认为,对不同水平类别作品的评点,不仅能够取长补短,更能照顾不同层面诗歌学习者的需求,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笔分两色,评点力求切中要害,言简意赅。三色笔的评点侧重于写,蓝色笔的评点侧重于赏也尽量兼顾到写,可根据需要选择来看。诗友评点以橘茶色表示。 本期作品,是诸位结合诗技【谬论!谬论!】进行的实战创作。 诗技回顾: 【谬论!谬论!】 一只鸟飞走了 诗/比特时代的老农夫 一只鸟飞走了 一片天空空了 一只鸟原来这么大 错误的结论,往往是诗意的。 一只鸟飞走了 一片天空空了 正常的结论是:一只鸟虽然很渺小,但对庞大的天空很重要 错误的结论是:一只鸟原来这么大 诗人最终选择错误的结论,才能瞬间击碎读者的思想准备。产生硕大如鹏的张力。 重点:用这种技术写诗的时候,前边先正常叙述,该咋叙述咋叙述。到结尾,一定要找到一个听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儿(这一点特别重要),实际上却是“没理搅理,忽悠人”的假结论。是智慧一刹那的闪光! 诗技详情请点开链接:【谬论!谬论!】。 优选好诗: (排序不分先后) 糊口 诗/杜晓旺 在乡村舀几勺子 在城市捞几筷子 许多时候你把我扔在旷野 我这根行走的葱 等阳光从蓝天白云里出来 继续吃继续蘸它的酱 我的穷一青二白 【诗友评点】 原振东:把人比作葱,让心心酸,写出了生活的艰难。技法也挺到位,点赞! 【十耘评点】 这是首好诗,理解是欣赏它的前提。三个问题: 1.许多时候你把我扔在旷野,这个“你”是指谁?我认为应该指生活,或者是命运。 2.等阳光从蓝天白云里出来/继续吃继续蘸它的酱,“它”指谁?阳光,阳光的色泽状态像酱。 3.我的穷一青二白,这个“一青二白”怎么来的?青是蓝天,第一个白是白云,第二个白是“我”这个白丁(或白身)。 所以你看,他的语言看似随意随性,其实都是“有据可查”的。这点我们要特别学习。 该诗也有一定的思想性,在乡村舀几勺子/在城市捞几筷子/许多时候你把我扔在旷野……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进程难以阻挡,但也不可否认其弊端。一开始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失去土地后,只有进军城市。但在城市又没有安身立命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过硬本领,只能出卖劳动力糊口,难于获取稳定的住宅,无法取得城市的认同,难于融入城市文化。最终沦为失业者和漂泊者。 当然,城市、农村、旷野,不一定是按时间线性排列。也可以把此诗理解成不同身份的底层人士共同宿命的揭示和呐喊。他们有可能是农民、农民工,有可能是城市小手工业者、街头艺术家,也有可能是四处漂泊的所谓盲流……这些底层人士同时都是诗里的“我”。一生为糊口劳劳碌碌,难以挣扎出阶层的天花板,永远是命运的玩偶。 无题 诗/原振东 论功行赏的时候 藕说脆 莲花说红 后来荷叶获了奖,因为它脸大 【诗友评点】 隐喻贴切而生动,并且在诗技运用上有双层发挥。由小及大,值得学习! 【十耘评点】 小诗,好诗,不动声色,味在其中。重点要学习的是,它漫不经心的话语搅动了读者的多种感情。使人又笑,又气,又哀。影射了现实中不良现象。 因为喜欢,我也想凑个份子,改个版本,可能不如以前好玩儿了: 无题 诗/原振东 论功行赏的时候 藕说脆 莲花说红 后来荷叶获了奖,因为它脉粗 送葬 诗/田浩国 生性懦弱的李四走在最前面 后面一群人五人六 天蔚蓝,风蔚蓝 他终于 成为寨子里的老大 【诗友评点】 赵召恒:小人物终于成了老大,但他还是小人物。技巧用得好。 红尘清欢:我喜欢田浩国的“送葬”可怜可悲的小人物,只有在葬礼上成了主角,画面感很强,小人物也是庄严的,也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春雨润物”般化用了“谬论”。 【十耘评点】 [本诗给写作的启迪] 1.细节上对结构的讲究。李四,人五人六,四五六这么下来的。 2.补丁的使用。天蔚蓝,风蔚蓝,自身没有太多作用,但给予前后一个“阻隔”,使诗不至于顺到平顺。 3.有意制造误会。生性懦弱的李四走在最前面,故意用“走”,在加上《送葬》这个题目,让读者以为李四此时是送葬队伍的领头人,怎么回事?难道是李四的父亲去世了。结尾才明白,李四是被送葬的。 [本诗存在的不足] 天蔚蓝,风蔚蓝。我总觉得还可以再改改,但还没想到怎么改。微诗字数有限,我们要争取让每个语句都身兼数职,发挥多重作用。 [本期诗技使用情况] 虽然还不是我想要的谬论——那种智性的突然爆发,但效果还是不错的,小人物只有依靠死亡才可以获得尊严,心酸呐!但问题是,如果等到人五人六也死亡了呢?死亡世界或许依然是尊卑贵贱,如同凡间。 握手言和 诗/风中的眼睛 退休后的王大爷,和公园里 一棵老柳树,较上了劲儿 每天傍晚,王大爷都来到公园 背柳树,柳树也背王大爷 有一天,王大爷没来 金鸡岭的墓地,竖起块墓碑 隔那么远的距离,老柳树 与王大爷,握手言和 【诗友评点】 张标:整首诗,铺陈有序,符合启承转结的逻辑结构,但整体语言不够精炼。本诗最后一节,用“握手言和”化用了“谬论”诗歌技法。 沽船:选材非常好。爷爷背一辈子柳树,一天柳树终于背起了爷爷。按照这一脉络写更好。语句还可精炼。 【十耘评点】 不知道为什么,有淡淡忧伤在里面。老年就是这样,那是人生难得的悠闲时光,平时看起来笑逐颜开其乐融融,说不行就不行了。王大爷走后,老柳树也是孤独的。以前人与树的间隔只在不同物种,现在生与死的间隔却要跨越阴阳。其实,老柳树哪里是老柳树啊,它就是另外一个退休老人,和老王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较劲了一辈子,临了只有靠死亡达成和解。 诗的叙述是讲究的,比如这个“有一天,王大爷没来”,“有一天”不是“有一段时间”,意在说明王大爷不是久病在床最后去世,而是突然去世。 本诗好也好在起承转合,坏也坏在起承转合。语句间的衔接有点过头了,语言也有点太明白,这感觉好像看孩子的爷爷,恐怕孩子丢了。我试着修改一下: 握手言和 诗/风中的眼睛 退休后的王大爷,和公园里 一棵老柳树,较上了劲儿 每天傍晚背柳树 柳树也背王大爷 有一天,人没来 金鸡岭的岩石,多了一座 隔那么远距离,老柳树 与王大爷,握手言和 一样重 诗/幽兰清香 三奶奶嫁进门那年 三爷爷随一杆旗南下 再没回来 60年后 三奶奶归天 儿子把刻着三爷爷名字的砖 装进棺材 人们感觉两口棺材一样沉重 【诗友评点】 长河一叶舟:本诗有故事,时间跨度大,诗意的悲剧色彩,给了我沉重的心理一击。谬论诗技运用恰当。 【十耘评点】 [本诗给写作的启迪] 1.首先是传奇性。大婚那年三爷爷随军南下一去不回,三奶奶归天,儿子把刻着三爷爷名字的砖装进棺材,这些都是有“料”的故事。 2.三爷爷随一杆旗南下。没写随哪只队伍南下,而是用一杆旗借代。更形象更诗意。 3.人们感觉两口棺材一样沉重,一样沉重具有多解性。一种可以解释为三爷爷与三奶奶的历史分量一样重,一种可以解释为棺材里躺着的虽然不是三爷爷肉体,但此时,其名字对三奶奶而言和肉体一样重要。 [本诗存在的不足] 个别语言可以再精炼,如三奶奶嫁进门那年,嫁字可以去掉。 题目可以改为《重量》。 证词 诗/长河一叶舟 开庭那天,梅花开了 她手捧一纸胜诉判决书 喜极而泣 那满头大雪 怎么也没想到 白纸黑字 让白大白于天下的 不是白,是黑 【诗友评点】 首句梅花开了,预示苦尽甘来,春天也到了 ,满头大雪,好像是指一位老人家,或者是暗示蹉跎,沧桑的岁月,在后面的叙述中,巧妙运用进诗技谬论,学习了。 【十耘评点】 一纸胜诉满头雪呀!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让白大白于天下的/不是白,是黑,也大有文章。这场胜诉,很可能是嫌疑人互咬、黑吃黑的结果,怎么可以看出呢?注意题目——《证词》。可圈可点的是,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利用每一个合适的机会甚至题目,渗透出来。 白云 诗/美好 自驾帆船 城市也去乡村也去 等游到了草原 就再也 游不出去了 【诗友评点】 成永军:诗很精炼,又有浓浓诗意,写出白云飘荡的动感。在诗技的使用上,正常结论是白云能游出草原,谬论是白云游不出草原,喻意草原辽阔。 【十耘评点】 成老师评得好!简短几句把诗评透了。前面的想象生动光洁,后面的结尾出乎意料。 火焰山 诗/李治杰 大火热锅、油冒烟 干煸豆角,焦成黑炭 “我的爱?我们的爱呢” 红着脸,俩人埋怨: 煤气孔冒出一座火焰山 【诗友评点】 小倩:作者从柴米油盐平常细节入手写爱,用火焰山的大,来寓夫妻爱的无处不在,很有诗意,煤气孔冒出火焰山最后形成谬论。技法运用的很好,学习了。 【十耘评点】 诗歌写得生气勃勃!煤气孔冒出一座火焰山也真是有意思,有感觉。其实鼻孔也可以冒出火焰山的(开句玩笑)。这句话突兀了——“我的爱?我们的爱呢”,能不能换做生活的语气表述? 诸君有诗: (排序不分先后) 告慰 诗/刘为红 果盘端上石碑 整个山岗丰满起来 这只果盘真大呀 苹果留给过路的鸟雀 糕点赠予蚂蚁与爬虫 半杯酒,与一朵地菜花对酌 母亲摸了摸石碑 草叶颤动,仿佛外公 轻轻颔首 【诗友评点】 海明:1.意象丰满。2.诗巧似有不妥。个见。点赞! 【十耘评点】 有些词还是太文了,如:赠予,对酌,颔首……感觉随时都不太放松。 伞 诗/海明 雨一一 如万马奔驰进春天 飞翔明亮,且载着哒哒声 的伞 有着天空一样的辽阔 【诗友评点】 杨哥:1.意境很好;2.好像不符合作业要求。 【十耘评点】 小诗还是有些大气象的,思路还可以再打开。有个地方比较扎眼,雨一一。破折号是这样——,不能用两个一来代替。 酒驾 诗/杨哥 他喝的摇摇晃晃 嘟嘟囔囔坚持开车上路 生与死的界面 他就是自己生命的阎王爷 【诗友评点】 田浩国:技法行,诗意一般。 【十耘评点】 的地得的用法是基本功,不要再错。 流行 诗/赵召恒 李医生技术高明 治好了厅官 治好了十五个病人 他发明了专利 是金刚不倒之身 不染毒,不带毒,不传毒 他是太上老君 不需要文凭,不需要资格 更不需要管理 【诗友评点】 新鹏:用笔幽默,讽刺辛辣,把荒谬当作现实,运用技法得当。 【十耘评点】 不是谬论,是反讽。但反讽还是要有个度,通篇反讽的话反而会过犹不及,语势过强也不好,这就像吃菠萝加盐一样,给多了会苦会咸,给一点儿最好。 老窦 诗/刘新鹏 她是老窦的媳妇,二十三岁了 住在社区仅存的棚户房 常有蜜蜂和蝴蝶,惊扰她的脸庞 人们笑着说,老窦真有艳福 老窦正拉着一板车垃圾 从社区大门出来,额头上幸福荡漾 老窦说,在垃圾场 发现了毒瘾发作的她,管她饭 阳光,在她的身上静静融化 现在,坐在审讯室的她 呜呜哭着,为什么要逃走呢 老窦的胸膛,真是一片天 【诗友评点】 蔡拥军:用笔幽默风趣,选材贴切得当。我觉还是偏题。 【十耘评点】 反映了底层的一种尴尬。身处底层者按说应该抱团取暖,但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身处底层者的社会处境是一样的,但他们各自又有各自的不同的苦难,实难共融。 如果写好了,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点。但本诗从语言上看,啰嗦了,力度不够。从思想上看,拷问不够彻底。 清晨 诗/蔡拥军 太阳公公每天早起 把大地翻晒 却激怒雾婆不满 把大地笼罩 雾婆训斥太阳公公 大地为何如此暗淡无光 【诗友评点】 文羽:文笔新异,技法熟练,但缺点生活元素。 【十耘评点】 自己做的事却要反咬人一口,雾与太阳的关系有点意思。但我不建议用通篇拟人的方式来写一首诗,这种处理方式更适合于童话。 娶亲 诗/文羽 隔壁,拐二哥终于娶亲了 多嘴的喜鹊飞遍小村每一个窗口 新娘是后山憨三伯家闺女 据说,发麻疹留下一脸疤痕 娶亲的场面很热闹 只是鞭炮有点受潮 二哥很慢,新娘在他怀里像根青藤 一片叹息的目光聚焦在红盖头上 秤钩悠悠,钓出一朵桃花 消息传播十里八乡 【诗友评点】 风中的眼睛:最后用的是比喻,好像不是谬论。 【十耘评点】 故事可以简述为:拐二哥娶得新娘都以为是个麻疤脸,后来一看不是。你看,这个多单薄。所以,这种故事类的诗写完了,有个最好的检验方法,那就是一定要自己提炼一下情节,看看有多少故事容量。 移山 诗/张标 愚公和我 正对一座山发愁 愚公手持铁锹 不停地搬 我却手无寸铁,呆在窗口 我比愚公厉害 一关窗子 山就移开了 【诗友评点】 尹德灿:一关窗子,山就移了。厉害了,眼前的困难,看不见、心中无,皆不存在。其实也是,很多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尤其是一些困难,没有越不过的坎。 【十耘评点】 这应该是技法使用最贴切的一篇。也是对经典寓言的颠覆和对传统价值的消解。但故事还不是太出彩,关于山已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话说默罕默德带领门徒们去传教,路遇大山,默罕默德说,只要我叫山过来,山就会过来,结果他喊了一阵子山纹丝不动。默罕默德于是抬起脚步,对门徒说:山不向我走来,我就向山走去。 吃豆腐 诗/沽船 豆腐白嫩鲜香 她的柔软从心而发 我咬一口锛掉一颗牙 【诗友评点】 红尘清欢:您娶了漂亮媳妇,没少受气。匆忙没有说明老师的技法,那么软的豆腐,没有硌牙,和利器般厉害“锛”掉牙,用老师的技法“谬论”很到位。 【十耘评点】 哈哈!这诗有意思。豆腐可不是想吃就吃的,媳妇还好,其他的赶紧打住。 春风 诗/红尘清欢 春风没完没了的刮 老人们说这是为摇醒树 口罩上的眼睛在风中伸长 萌生出芽绿互问致敬 【十耘评点】 的地得呀,不能错呀。 口罩上的眼睛在风中伸长。有点诡异。 台灯 诗/尹德灿 单眼皮的光 迷人,一闪一闪 书页里的慢时光 文字,扉页中站起 夜读,光线是立体的 当枕,入睡 【诗友评点】 幽兰清香:语言凝练,有跳跃感,画面感。诗技化用:当枕,入睡,感觉是“喻”,不是“论”。 【十耘评点】 单眼皮的光,不错,台灯的形象出来了。但台灯和人的关系没有在诗中得以有深度呈现。比如,台灯是人对光明的自欺欺人,台灯也是人对自我不能发光的一种否认,台灯是整个房间最能发光的盲人,而人是不会发光的灯,等等等等。 洗 诗/成永军 下班回家 放一盆热水 洗完 水脏了手脸 【诗友评点】 害虫:能从生活中提取诗歌元素,不错。谬论有了,但还不是很贴切,还有诗呢?思呢? 【十耘评点】 小诗还是有点单薄,有必要加点什么。 日子 诗/窗外 一秒,一分,一时 一睁眼,天黑了 又亮了 一天,一月,一年 风从春天吹到秋天 叶子落了 下雪了,雪儿化了 原来一生 这么长,那么短 【诗友评点】 幽兰:此诗运用该死的一,准确到位,睁眼闭眼,起,承,转,合,时光即逝,涵义丰富,意味深广。 【十耘评点】 成也“一”,败也“一”。技术的使用,一定要警惕文字游戏的倾向。 池塘边 诗/幽兰 池塘中碧绿晃动 游鱼在莲花下投下影子 抱孩子的小媳妇,看 那人走过 她心里有了木门转动的声音 开启一颗心 原来只需打开一扇门 【诗友评点】 微小尘:前两节朴素自然,气息也流畅,最后一节诗歌技巧使用感觉有点儿突兀。 【十耘评点】 这个结尾坏了。它不但没起到谬论的作用,而且使诗歌流于心灵鸡汤。 寒夜 诗/微小尘 夜是个冰窟窿的样子 死神刚刚来过 戴口罩的黑影还未走远 悲伤正替小女孩呼喊灵车里的妈妈 悲伤有无数根银针,四方飘散 女孩不知道 有一根透过玻璃屏幕,射中了另一个悲伤 【诗友评点】 古月:因为病毒,妈妈离世。而更多的生命也徘徊在死亡边缘,悲伤波开。不太确定技法用的准确否,但是作品很好。 【十耘评点】 整首诗不错,语言有张力,结尾是非常好的。但个别语句不太隐蔽,如死神、灵车,这些都可以“改头换面”。我修改一版试试: 寒夜 诗/微小尘 夜是个冰窟窿的样子 持镰者刚刚来过 黑影还未走远 悲伤正替小女孩呼喊白布下的妈妈 悲伤有无数根银针,四方飘散 女孩不知道 有一根透过玻璃屏幕,射中了另一个悲伤 等候 诗/古月 丫头,起床啦! 就算在梦里,她也能听到来自蓝屏的问候 后来,她先于梦醒来 坐进手机等候 【诗友评点】 锦哥:说得对,有道理。 【十耘评点】 最后两句很考验人的脑子。悖论不仅进入时间,也进入空间。 他 诗/锦哥 他死了 死在二十二岁 死在五十八年前的 二十二岁 他竟然还活着 而且还会一直活下去 他的名字叫雷锋 【诗友评点】 梅紫评点: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虽然是正话反说,却不象是谬赞。 【十耘评点】 这首诗高就高在你不知道是扬还是讽。结尾我也认同。但我觉得是不是还可以不这么直说。试修改如下: 他 诗/锦哥 他死了 死在二十二岁 死在五十八年前的 二十二岁 他竟然还活着 而且还会一直活下去 他的名字很像西湖边的一座塔 这样,让雷峰塔给诗句增加一些内涵,或象征或预示。 手掌 诗/梅紫 老农感慨地说,这大一片地 种上庄稼,几辈子都吃不完 一日,某大款走过来大手一挥 土地都拢入他的掌下 老农瞪圆了小眼 手掌比土地还要大? 【诗友评点】 小小:用平实的语言表现当今的一种社会现象,城镇化步伐加快,更多的人最后会失去了故乡,读后让人深思!本诗技法运用我还不太懂。 【十耘评点】 想法是不错的,谬论的意思也有了,结尾瞪圆了小眼也特别传神。但这类诗不要写得太抽象,能具体就具体点儿,关键是具体到人,给读者真实感和在场感。我简单修改一版,同意的话您再改: 手掌 诗/梅紫 老焦不叫老焦,叫老茧 锄地锄的 他感慨呀:这大一片地 种上庄稼,几辈子吃不完 一天,某大款走过来大手一挥 通通拢入掌下 老茧瞪圆了小眼 手掌比土地还要大? 大雪 诗/陌小小 落在城角。两只木凳 挪动着倾斜的黄昏 收钱找零。归整袜子,钥匙扣,证件套 路人缩着脖子,匆匆而过 一场突降的大雪 下进蛇皮袋束住的身体 下在凌乱的头发上 脊椎,腰部,和双腿 直至他的后半生 【诗友评点】 张钊:用满含悲悯的目光关注了一位贫困中挣扎的残疾人,画面很有冲击力。然后,本学渣表示,我也没学会那个“谬论”的知识点,评不出来用没用,用在哪了。 【十耘评点】 写实写意结合到位,语言也干净。对底层的关注还不能停留在对命运本身,还要找到一个具体的点。比如,他的孩子如何受到教育,他的家庭又和这座城市有什么共鸣,和自己的老家有何格格不入等等……一定要就问题剖命运,这样的命运更深刻。 钓 诗/张钊 阳光收竿时 他是被钓起的 也是去垂钓的 备足了饵料 等了一天 他也有鱼获 ——他钓起的 是条红鳞闪耀的河 【诗友评点】 萍子点评:读到了渔歌晚唱的余韵,读到了知足者的从容。他被钓起或去垂钓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夕阳西下,一条泛着红霞的河,是垂钓者真正收获的安逸,和鱼篓里的鱼多少无关。 禅意自知,知足常乐的一首,喜欢。 谬论诗技运用正确。 【十耘评点】 鱼获这个词很好,还有结尾“红鳞闪耀”的画面感,作者凝练语言的本领很强,简练又不怪异,说明是个成熟的写者。 我要特别提示大家学习的是,他钓起的/是条红鳞闪耀的河,在运用畸连手法时,量词的选用至关重要,河不能被钓起,鱼可以被钓起。鱼既可以用条、也可以用只,河不能用只、只能用条。所以这里作者选择的量词是鱼和河都能用的量词条。 再举个例子,鱼钩上的一条富春江活蹦乱跳。本来是鱼钩上的一条鲤鱼活蹦乱跳,除了鲤鱼什么都没换,一条既能搭配鲤鱼也能搭配富春江,有了量词的协助借代更安全可靠了。 就本诗整体来说,诗里边有禅意了。但禅意未必是禅空意远,波澜不惊,我也可以让它波澜起伏,荡漾心绪。禅未必是空,禅也可是“乱”。试加一句: 钓 诗/张钊 阳光收竿时 他是被钓起的 也是去垂钓的 备足了饵料 等了一天 他也有鱼获 ——他钓起的 是条红鳞闪耀的河 河水每次上钩 却从不跟他回家 醒来 诗/萍子 这一条狭长梦境 早晨7:00醒来 枕头,余温,最后半片月光 山路上,一队牛车慢吞吞,慢吞吞 捂不热的太阳,一脚把球 踢进红尘 【诗友评点】 微笑:技法还行,萍子的诗我挺喜欢的,这首略单调,“慢吞吞”这句很有画面感,结尾则有点刻意了。 【十耘评点】 借这首诗说一下,本课技法没有几位理解到位,运用成功者更是寥寥。谬论谬论,一定要有论,论是一种判定,而非叙述状态。 庄稼人 诗/微笑 明亮的第三只眼 穿破黑暗。一根扁担跨过露水 几粒星星被挑成彩霞满天 勤劳双肩,挑出了春天 【诗友评点】 幻:诗技运用不错,一个挑字就把春天挑出,用的好!赞. 【十耘评点】 讴歌的诗最不好写,但这并不是说要降低难度和要求。相反,我们要把它写到更好,否则在这个更热衷于批判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看。拿此诗来说,对庄稼人勤劳的赞美还只浮于表面,没有到细节,也没有独特性,比如说,就写乡下人的足弓,或者肩轴,或者睫毛,以小博大。 白银坨 诗/幻 春风一来 白银坨的头就绿了 秋风一来 白银坨的头就红了 秋风再一来 白银坨就被剃度 遁入空门 开始敲打北风 诵读落叶扎起的经卷 【诗友评点】 下一秒再现:这首诗写的好,不过好在哪里,学渣我不会评啊。 【十耘评点】 春风一来/白银坨的头就绿了/秋风一来/白银坨的头就红了/秋风再一来……真是喜欢得不得了,又自然又清新又有生命美。大俗大雅。可是怎么搞个那么个看似禅意却又俗不可耐的结尾呢?这就好比一开始都是无拘无束的竹林高士在不拘小节的瞎聊乱侃,这时候突然进来一个之乎者也扭扭捏捏的书生,败兴呀!我改一版,去之为快: 白银坨 诗/幻 春风一来 白银坨的头就绿了 秋风一来 白银坨的头就红了 秋风再一来 白银坨就被剃秃了头 月亮 诗/下一秒再现 白天一再掩饰 晚上 刚一露头 河水分娩 温暖的星星 和月亮 在水面努力挑动水花 【诗友评点】 汐水:诗是好诗,小巧、小情怀。本期我也没学会,不过这首似乎用的是“有中生无”,而不是谬论。 【十耘评点】 《月亮》这个题目似乎无法概括全诗,而且与正文中月亮重了(当然不是一定要不重,只是诗太短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不如换个题目《孕》。 我回乡下走亲 诗/汐水 村子里静悄悄 六婶家盖起高高的围墙 大伯家也盖起高高的围墙 邻居的围墙和邻居的邻居一样高 我犹豫着先敲哪一扇围墙 摇摆的手像哈利的尾巴 哈利是六婶家的狗 狗的叫声比围墙还要高 【诗友评点】 王景云点评:当今社会的复杂性,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邻里间争相修高墙。诗不错!诗技运用也很自然。 【十耘评点】 我犹豫着先敲哪一扇围墙/摇摆的手像哈利的尾巴——由手到狗,用的是比喻过渡的手法,衔接自然,值得学习。 但个人感觉全文意思还是有点太直露。此外,亲人之间的冷还没有写到入骨三分,围墙的高耸可怕没有写出来。高,冷,孤独,这三个关键词是本诗重点要突出的写作走向。 太阳输了 诗/王景云 懒成一朵云 摊在椅子上,喝茶,看书 花香撩拨我,时不时瞥一下窗外 春风占领了制高点 院里,梨花,李花 聊得吵闹 从午间羞怯的粉桃花 到小鸟归巢的黄昏 太阳肆意,住在春天里 而春天,天天都在我心里 哦,原来我的心 装得下太阳 【诗友评点】 汐水:整首诗可圈可点,“懒成一朵云”比喻让我眼前一亮,第二节“梨花,李花,聊得吵闹”也不错。整首诗叙述,娓娓道来,但是跳跃性还不够。倒数第二节不够精炼,建议修改,最后一节用上诗技,很自然。 【十耘评点】 我们要用更少的文字传递更多的信息,而不是用更多的文字表达更少的内容。此诗文字多于内容,十行足够,要减。 变化 诗/汐水 小时候,说起大海 祖母眉眼弯弯 哦!沙滩、鱼篓、海螺 还有淘海的惠安女 现在,说起大海 祖母便跺小脚 哎!比基尼女人 让鱼儿,长了针眼 【诗友评点】 梦:语言精炼,让鱼长了针眼,技法运用正确,写的有趣,有新意。 影子 诗/梦 采摘野果时 她被蛇咬到了手指 花了六千元钱 才从死神那要回了一条命 从此 蛇 住进她心里, 成了影子。 【诗友评点】 李治杰:一个生活片断自然流畅的带出了谬论,梦的此技法运用自然。 【十耘评点】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新。换一个角度吧。 糖丸 诗/小倩 小时候 我最惧怕,穿白大褂的医生 母亲,捏着鼻子灌药前 总爱用一粒糖丸诱哄 长大后 我才知道 心心念念的糖丸不是甜的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他把苦,炼成了佛 扶直瘫痪儿子 母亲,终于挺直腰板,向着太阳奔跑 2019 脊灰糖丸,散满一地 悄悄地,他走了 如一根鸿毛,重如泰山 【诗友评点】 木矛:情感真挚,爱满人间。问题一:指称不明,如“他把苦,炼成了佛”似应是“她”?问题二:语句可仔细斟酌,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最后一句有些突凸。 【十耘评点】 “木矛老师,我写的《糖丸》是写顾方舟教授,55年中国乃至世界脊髓灰质炎疫情肆虐,死伤无数,周总理忧心如焚,57年顾方舟带领他的团队隐藏在云南密林,研发疫苗,条件异常艰苦,通过在于人类接近的猴子身上实验成功,但是人类基因和猴子不一样,顾方舟教授自己大胆服用,尝试活体液体疫苗,以后他又让自己一岁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尝试糖丸……‘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无数可研人员为了人类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全部,只是我水平太有限,不知道如何写出讴歌他们的诗,感谢老师您的点评。” 大家看看,其实有正如作者所说,隐藏云南密林的艰苦,自己服用前的不安感,让儿子尝糖丸的思想斗争,有那么多的好细节可以写,但诗歌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诗歌要用细节说话,细节才能说动人。 丛林 诗/木矛 大象用沉重步伐 把一生交给草木 自由和自在 终抵不过时间的磨损 当它归寂 被从不肯踩踏的 小小蚂蚁 抬回家 它们的步伐 比大象更沉重 【诗友评点】 晓芬:富含哲理。 【十耘评点】 《丛林》这个题目可圈可点,是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颠覆和反解,我喜欢。但正文的哲理不是太自然,有说教的感觉,总感觉背后有个声音在说: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和善对待弱小的人,好人有好报。 春 诗/晓风 山麓,花开了 半山腰山顶,花次第开了 春天是一条河流 由低流向高 【诗友评点】 古月:自然的春天,自南向北推进,自低向高浓郁,这不是我们的自身经历困难迎来幸福的时刻吗?毕竟冬天刚刚过去。 【十耘评点】 小诗还是不错的,春天是一条河流/由低流向高,自己先做一个判定,然后再否定,值得学习。但我还要说明的是,不是否定或扭曲了事实就是谬论技法,而是要做出一个听起来真像那么回事的谬误结论,而且要有智慧一瞬的迸发。这首诗如果符合诗技(当然可能不如原诗好,我说的只是符合谬论这个诗技),要这样改: 春 诗/晓风 山麓,花开了 半山腰山顶,花次第开了 原来,春天的河流 都是由低流向高 两枚月亮 诗/古月 北风退回北方。我登上月亮 斟满月光 大醉一场 眼眶溢出另一种蓝 漫过北纬三十一度 那座 发呆的城市,隐藏进一块纯白的墓碑 上面印着两枚月亮 【诗友评点】 木矛:第一段很好,但第二段与第一段有脱节,两段之间应该还有一段,细节似乎没有清晰。缺个过渡,或者交代。用评论语言说,就是缺乏细节支撑。 融化 诗/卷毛 可乐里的冰块来自北极 “喀嚓” 那是北极熊骨头摩擦的声音 大海里的水越来越多了 大海却越发瘦小了 北极熊也融化了 捕鱼的网子注定救不了苍生 【诗友评点】 心开:以结论倒叙,生存的危机是存在的,受害的不只是北极熊,也还有生物链顶端的人类,所谓有因就有果,循环往复。 冯长俊:海水多了,大海瘦小了,谬论技法用的好。晚学末学,不知其他咋评。错误之处,敬请批评。 眼睛 诗/心开 红外线扫描串串数字 那是药品的身份证 X射线照射人体 感知病灶部位 洞穿世事的眼睛 看烟火红尘里人们 沉默不语 【十耘评点】 这是对比的手法,人还不如机器有情啊。但这种结构不新,要想办法调整。 眼晴 诗/冯长俊 50年前的春天,眼里 青山绿水,姹紫嫣红 19年的春天,眼中 车水马龙,来去匆匆 20年的春天,眸子里 山般的责任,水样的柔情 不知哪位魔术师 一样的春天,不同的眼神 一样的眼睛,不同的春光 【十耘评点】 用数字表示年份,一定要注意统一性,否则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绕口。50年前的春天,这个50年是五十个年头。19年的春天,这个19年,又变成了2019年的简写,因为有了前边的五十年,容易被误读为十九年,20年的春天也是。请调整一下。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