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过大坝之布尔噶苏台》鉴赏
正文

奉使三音诺言①记程草(其一)36、 过大坝之布尔噶苏台②

(清)佚名

大巴汉岭高入云,我今策马入云里。

四围天地青旋螺,数点牛羊黑聚蚁。

自笑拘文牵义③人,心境开朗顿如此。

前程万里定何如,目空一切自兹始。

[注]

①三音诺彦:宝鋆在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奉使三音诺彦部,三音诺彦部为外蒙古旧部,即赛音诺颜部。该部在雍正三年(1725年)分土谢图汗部西境置;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加汗号,为喀尔喀四部之一,在今蒙古国后杭爱、巴彦洪戈尔等省境内。他于这一年八月初三从北京到昌平出发,初六到怀来,初十到老龙背,初九到十四日在张家口。他沿张家口驿路出发,共行程27天到达后杭爱山的三音诺彦部。于咸丰八年(1858年)十月集著《佩蘅诗钞》,而《三音诺彦纪程草》作为该诗集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当时察哈尔地区和乌兰察布盟四子部落旗的情况吟咏如下。宝鋆(1807-1891年)清满洲镶白旗人,索绰络氏,字佩蘅。道光进士。历授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等。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十二月,调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咸丰十年(1871年)任总管内务府大臣,理户部三库事务,会办京城巡防。以财政拮据为由,反对提库帑修缮热河行宫,触怒咸丰帝,致被降职。逾月后因巡防有功而又复原官。同治帝继位后,入值军机,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于洋务“新政”等多有筹划。同治六年(1862年)擢户部尚书。同治十三年(1874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三年(1877年)晋武英殿大学士。光绪十年(1884年)被免职。著有《佩蘅诗钞》。

②布尔噶苏台:即布尔哈苏台,改建后的张家口驿路之驿站,除了张家口汉站外,在察哈尔境内安设的第一台察罕托罗海、第二台布尔哈苏台、第三台哈留台等,共18台。第二台布尔哈苏台,在张北县坝上一带,意为有柳树的地方。该台由“布尔哈苏台河”命名,此河流域多产柳,故名。

③拘文牵义:古代成语,拘泥于字义、文义 。

鉴赏:

“大巴汉岭高入云,我今策马入云里。”此句写岭之高而“入云”,虽语言浅近,但气势已足。“策马”以动态来表现诗人的兴致,更见形象。诗人可能是第一次上坝吧,见高入云端的山岭而不由心生快意。远望这奇崛之境,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策马扬鞭冲九霄而“入云里”,激动之情尽含其中。

首联从平实处起笔,易读易懂,虽看似平淡,实则饱含了诗人浓烈的情绪,语言拙中见巧,耐人寻味。

“四围天地青旋螺,数点牛羊黑聚蚁。”颔联紧承上句,既是对坝上景物的细致刻画,又是诗人“入云里”后独特而美好的感受。

上句“青”字色彩鲜明,只一个字便勾勒出坝上初秋时节风景最显著的特点——上有湛蓝苍穹,下有碧波绿野。也许会有人质疑:说“青”字写草色没问题,于天空则有些牵强了吧!但试问,无湛蓝之晴空还能见青青之碧草吗?在现代雾霾重重的都市中青草不是也都早已失了颜色了吗?唐代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将青山喻为青螺,此意象一出,诗歌境界顿开。而此处除此意味之外,“旋螺”一语更妙在使色彩具有了动感,且看诗人在这样天高地阔,纯净明朗的环境中,举目四望——脚下青山、碧水,头顶蓝天、白云尽收眼底,天地融于一色,使得置身其间的诗人着实有些眩晕,感觉脚下青山在“四围天地”的包裹中真的像只陀螺似得旋转个不停。此情此景,诗人的内心该是何等的惊喜啊!

下句“数点”用词精妙,突显了山岭之下草原的空旷深远。坝上牛羊多,一群群逐水草而放牧,但此刻的诗人登高而望远,在偌大的天地背景之下,群群牛羊早已化作点点“黑蚁”,或聚或散点缀在大草原上。想想牛羊尚且如蚁,更遑论诗人自身,眼前天地之大与自身之微形成强烈的反差,冲击着诗人的心扉。

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述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此诗颔联就有转折得力,别开新境之妙。“自笑拘文牵义人,心境开朗顿如此。”作为由景入情终达于理的过渡,诗人道出自己本是“拘文牵义” 之人,“自笑”不料如今突然“心境开朗”,何也?人物性格与心境的错位,足以证明其内心正经历着强烈震撼。诗人究竟想到了什么,此句并没有说明,虽欲言又止,却已呼之欲出。

“前程万里定何如,目空一切自兹始。”作为社会中人,日常生活免不了庶务缠身,或者被局促的环境限制着,或者被琐碎的细节纠缠着,身体疲于应付,思维陷于停顿,生活多靠惯性维持,忙碌而盲目。俗人大凡如此,恐诗人亦不能免。诗人今日奉命出使,说明平日免不了也多受人差遣。

然而,此时此刻,诗人被坝上草原纤尘不染、空旷辽远的景象深深触动,真是“天地既然如诗如画,心胸岂不豁然开朗”,生活中的喜怒也早已荡然无存,于是思想境界顿开,自己对前程、对人生开始有了重新的思考和定位。“前程万里”、“目空一切”显示了诗人此刻达观的人生态度和藐视一切的生活自信以及包容万物的博大胸襟。此感受颇相似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又有比之更加丰富的意蕴。只不过这样的人生考量于诗人而言前所未有,但会“自兹始”,表明了诗人对新的思想的悦纳和改变人生态度的决心。全诗情感在尾联达于高潮并得以升华。

纵观全诗,诗人目光所及天地广阔,笔触所至描绘生动逼真,且意到笔随,感情、议论生发自然,全诗景、情、议融为一体,值得称道。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