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等到木棉花开的时候 |
正文 | 文/冬虫夏草 失足浪子走向新的生活,靠的是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但以血缘关系建立的最真挚与深厚的亲情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向读者叙述的是一位母亲,她为能让服刑的儿子真切感受到母爱的温馨、人间的亲情,毅然辞去教师的工作,不远千里离开家乡与亲人,只身来到儿子服刑的监狱,并在高墙外摆地摊修鞋度过近10个春秋,一直等候儿子刑满出狱与家人团聚的一天。且看—— 迷恋网络陷囹圄 在新世纪交替的1999年8月的一天,家住江西省吉安市的中年妇女李红英,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寄来的对其儿子张启下达的刑事判决书。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刚步入“不惑”之年的李红英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19岁的儿子会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如此年轻而正充满朝气的生命将走向阴暗在大墙内度过,今后的生活中,她作为母亲将要失去的也是唯一的儿子。双手捧着判决书,她的心如刀绞、思绪万千,一种懊悔、自责、内疚的泪水流向面颊。 张启出生于1979年,有一个姐姐名叫张欣,是当地某法院的一名法警,其父亲张玉海是吉安市 某汽修厂的工程师,母亲李红英担任小学教师。按说,张启的家庭条件与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不错的。张启从小生的聪明可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他也自幼听话好学,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升入高中后,由于父母把整个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对儿子的生活与学习日渐无暇过问,致使张启的情绪有些波动,开始迷恋上网,学习成绩也逐年下降,到了1998年夏季的高考竟落了榜。心灰意冷的他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整日无所事事。闲得无聊,隔三差五的出入于网吧、酒店,因此交上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就是在这一年的11月份,他竟离家出走,到山东省的枣庄市去会女网友小k。27日的夜晚,他与女网友小k在一家酒店就餐喝酒时,从外边进来一个穿着时尚的男青年,看到小k就上前搂住她的脖子,口中还不时地污言秽语,张启见状上前阻拦,两人发生口角并撕打。撕打中张启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那男青年猛地捅了一刀,那男青年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张启被捕羁押在当地看守所。 家中父母得知消息,如晴天霹雳十分震惊,之后又处于异常的悲痛、挂念与自责之中,后悔冷落了儿子,没有尽到义务照顾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全家人一下失去往日的平静与欢乐,生活中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阴影在笼罩着,父母整日闷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他们惧怕乡亲们投来鄙视的目光。其姐姐也不敢去单位上班,因她无法回答那些同龄人的关切询问。他的母亲更是寝食难安,心里没有一天踏实过,思念儿子此时的心情是否烦躁?天冷了有没有衣服增添……在茶饭不思的情况下,张启的母亲先后三次到看守所要求探望儿子,都未得到狱警的允许。 张启在拘留所数月不见父母一面,误认为自己犯了罪,父母不在像以前那样疼爱他了,是彻底不管他的事啦。一时没了精神寄托,情绪低落到极点。可他哪里知道,他的父母正在为他揪心般的四处奔走,给他寻找律师,投亲告友四处借贷,倾尽家产筹集了25万元,作为受害人家属的赔偿费。一年后的1999年8月,张启一案开庭审理被判处无期徒刑,关押在山东省滕州市监狱服刑。 真挚母爱释亲情 俗话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娘为儿的主心骨。”在张启被判刑后的日日夜夜,其母李红英每时每刻都在挂念着儿子,有多少次她曾梦中见到儿子亲口对她说:“妈妈,我错了,您不管我了吗?”不久,她又见到儿子张启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爸爸,妈妈:儿子对不起你们啦!儿子在这里给你们磕头了。想起以前儿子在家中,你们是那样的疼爱儿子,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想要啥就给儿买啥。自从我高考落了榜,你们知道吗,我当时的心情有多沮丧,可你们却无动于衷,不闻不问,直到我犯了罪,你们又在哪里?儿子看不见你们的踪影!是不是嫌我给你们丢人就对我不管不问啦? 爸、妈,请原谅儿子今后不能给你们尽孝啦,无论我是死是活,都不用你们管啦,就当没我这个儿子吧……” 看了儿子的来信,母亲李红英整日生活在一种痛苦的煎熬中。为此,她想狱警积极提出申请,迫切要求到监狱探望儿子。时间从萧瑟的秋季走向冷酷的寒冬,又从寒冷的冬天划过冰雪消融的初春。2000年的4月份,李红英被批准允许她到监狱探望儿子。一接到通知,她喜出望外,盼望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匆匆打点好后便乘车赶到了山东省滕州市监狱探望儿子张启。她买了些儿子最爱吃的水果和豆沙包兴奋地去见儿子。一见面谁知儿子却生气地说:“我不用你们管了,来看我干啥?带来的东西你都拿回去吧!“李红英顿时觉得头翁的一声眼前天旋地转。一阵短暂的沉默后,李红英对儿子张启哭诉道:“儿啊,谁不管你不要你啦,哪个儿女不是娘的心头肉,自从你犯罪入狱,没有一天为娘我不对你惦念,食无味、夜难眠。又不知有多少次梦中与你相见,泪眼都哭干。我与你父亲来了三次,监狱有规定,在犯人判刑之前不准家人探监,后又操心为你聘请了律师,赔偿了受害人家属25万元才得到政府的宽大,给你判了无期徒刑。一接到监狱的通知,我就带着急切的期盼与思念来到这儿……” 稍停片刻,李红英心痛的盯着儿子,又继续嘱咐道:“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妈知道你是一时糊涂才走到这一步。这不要紧,政府不是还给了咱改过自新的机会吗?只要你能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还是妈的好儿子……”渐渐地,李红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似有一种无言的疼痛在折磨着儿子的内心,他眼中也噙满了悔恨的泪水。“妈妈,我错怪您了,我一定配合政府好好改造……”说吧,收了物品,张启的身影缓慢的消失在李红英双目暗淡的视线里。 这次探监后,儿子的悔悟,更加坚定了母亲李红英对儿子那份不舍不弃的牵挂与信心,她感到只有付出了温馨的母爱,才能让儿子感受到亲情在向他召唤,去帮助儿子改造早获新生。她决定辞去教师的工作,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到山东滕州陪儿子服刑。 她的义举令众乡亲们十分感动,都自觉送钱送物,以备其路上之用。临行前,丈夫张玉海与女儿张欣更是泣不成声。张玉海抹了一把红肿的眼说:“孩他妈,这回可苦了你啦,你一定得保重,我和女儿小欣在家等待着你们早日归来全家团圆……” 由于巨额赔偿,家产被掏空,李红英家经济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为节省钱,她从吉安市出发,开始不舍得坐车,用了近一个星期,沿铁道线竟徒步行走了300多公里,双脚都磨出了血泡,才又改乘车于2001年初独自来到山东省滕州市郊,在郊区以每月60元的租金租了3间民房住下。因没有资金又不能做其它生意,她只得买了一架修鞋机,在离监狱不远的市郊摆了个修鞋的地摊,为的是能在此长期生活下来。一边修鞋,一边经常能去监狱探望儿子。让儿子更好地感受到母亲的挂念,更加激励儿子积极地配合改造。 多年来,李红英从事的是教育职业,对于修鞋这门手艺还从来没接触过,从江西到山东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活路一时很难拓展开。她便报名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修鞋培训班,经过刻苦学习,便初步掌握了修鞋的技能。有道是“万事开头难”,初期修鞋时,当然是没少吃了苦头,比如钉钉子,一不小心锤子就砸在手指头上,钻心的疼,紫泡马上就起来;整鞋换底子必须十分细心,否则鞋底不是容易上偏就是歪扭,而招来顾客的嘲讽。但她全不在意,一直坚持边干边学,始终不离开鞋摊,这样修的次数多了,也就熟练了。每逢节假日,修鞋的人多,她只要往鞋摊前一坐,几个小时就甭想起来。一天下来,几个手指一度被绳子勒得个个都有血口子,白天倒不觉得疼,一到早上起床穿衣服时手都握不拢。时间久了,手上白花花脱了一层皮,起了老茧也就不疼了。 就这样,她在滕州一边修鞋,一边每个月都要去监狱探望一次儿子,并对儿子谎说自己在滕州找到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给人家做家教,生活不错收入也高,让儿子安心改造,不用担心母亲的一切。每次来,她都给儿子张启买些好吃的和书籍,使儿子受到很大的精神鼓励与安慰。 并不是所有的辛勤付出,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李红英摆地摊修鞋亦是如此。尽管她每日起早贪黑,一天修几十双鞋,但收入也并不算大,因为她修鞋收费标准比较低,一般大一点的毛病每双才收1至2元,若是小一点的毛病,只收一、两角钱或大多免费给人修理。即便如此,还不时招来个别人的刁难与意想不到的麻烦。有次一个男青年修好鞋后不但不给钱,还说修的不如意,口中不三不四还扬言要将修鞋机给砸坏。幸好这时有位爱写新闻报道的监狱干警来此修鞋,被其马上制止,后又认出了李红英是张启的母亲,他深受感动便给李红英拍了修鞋的照片,拿到监狱的宣传栏上作宣传。并同时找到张启谈话进行教育引导:“张启啊、张启,你母亲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来滕州哪里是找到了工作,而是在市郊摆地摊修鞋,为的是陪伴你服刑,用人间的亲情和母爱,来唤起你早日对新生活的渴望。你一定要积极改造争取减刑,不然的话,将如何能对得起你这位挚爱的母亲……” 张启如梦初醒,终于明白了母亲不远千里迢迢离开家乡,来山东滕州的良苦用心,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母亲李红英的理解和爱。 失足浪子悔人生 亲情,是人间最朴素、最自然,也是最原始的一种感情。也正是因其朴素自然,有人常以为它理所应当受之坦然。此时在张启的脑海中,他越来越感觉到他受之不那么坦然和理所应当了。他极力搜索着犯罪的前前后后,一种悔悟之情便油然而生。于是,他拿起笔又给母亲李红英写下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儿子错了,儿向您忏悔。多少天来,儿子几多思念,常把悔恨的泪水抛洒。按理说,天底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孩子的,要不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了,可儿子曾一度错怪了您,我的好妈妈。 是您,给了我生命并将我养大,从小叫我自立自强,做个好人,我却没把您的话记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游手好闲的恶习,最终向贪图享乐、自暴自弃犯罪的深渊里滑。我犯罪后,您毅然辞掉心爱的教师工作,千里迢迢来滕州摆地摊修鞋陪儿服刑,受尽艰辛。是您给了儿子绵绵不断的爱,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给了我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记得在哪本书上有这样一句话:“母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是作为我们感受到母爱、感受到亲情的人,应该学会感恩、报答。放心吧,妈妈,儿子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减刑出狱,绝不辜负您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看了儿子的信,母亲李红英恰似在黑暗中长期跋涉的人,瞬间又看到了一线曙光,顿时增添了克服一切困难、坚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也更加激发了她教育感化儿子、使其渴望生活走向新生的意志与热情。为能使更多的犯罪青年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与母爱的伟大,鼓起他们走出阴暗的大墙和踏上新生活的风帆,她应监狱干警之邀,来到儿子服刑的监狱,给犯罪青年做了一场生动的演讲报告。会上她结合自己家庭和儿子犯罪的亲身经历,做了题目为《当相思树花开的时候》(相思树也叫木棉树)的演讲报告,所有在场的干警与犯罪青年,听了她那动情地、如泣如诉的报告,无不激动地一次又一次地为她鼓起热烈的掌声。尤其是在报告中那段精辟而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孩子们,监狱的高墙虽然将母子的视线隔断,但大墙外母亲的心是同墙内儿子的心息息相通的,她正像一株矗立在天地之间的相思树,没有一天不在餐风饮露,盼望着儿子早日回归依偎树下。当相思树绽开她那星星点点鹅黄色小花的时候,身在高墙内的儿子是看不见的,但作为母亲一定让儿子的心感觉得到,因为那是我们母子用亲情的力量浇灌出来的,相信我们母子一家团聚的日子会早日到来……” 有不少犯罪青年感动的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并高声地向李红英保证说:“请放心,我们一定要配合政府积极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 近10年来,儿子张启并没令他母亲李红英失望,在政府与监狱干警的多方教诲下,在狱中安心改造,各方面表现突出,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工余时间还通过练习打乒乓球来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一直都是狱内的文体骨干。并且闲暇时,他还通过自学,掌握了乐理知识,由他自己创作的文艺节目《亲情让我们心有所属、爱有所归》,参加了全省第二监狱系统的文艺汇演,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受到监狱的嘉奖。 “您是我永远忘不了的温存,您是我永远解不开的疑问。您是我迷路时远处的一盏灯,您是我怨您时刻在心头的皱纹……啊、母亲!”每当李红英读到儿子张启写的这首小诗,想起着这些年自己付出的努力,换来了儿子多次被评为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先后4次获得减刑奖励的回报,她为儿子在改造中所取得的这些成绩而深感欣慰。 ——王义尚(2006年10月25日 农历九月初四深秋)2014.7再次修改 2014.9.26获“中国梦”主题文学征文二等奖: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作家网: http://wwwsdzj.org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