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蘅芜枕霞拟诗题潇湘咏菊巧夺魁(读红楼梦诗词笔记之八) |
正文 | 蘅芜枕霞拟诗题 潇湘咏菊巧夺魁 (读红楼梦诗词笔记之八) 菊花诗十二题,见于《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话说史湘云和诗二首参加《海棠诗社》,至晚宝钗邀住蘅芜院。当夜两人商议,宝钗设宴《藕香榭》,请贾母一行吃酒赏桂花,席罢作诗。湘云说“日前作了海棠诗,明天作菊花诗如何?”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过会又说“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先拟几个题目,都要两个字,一个虚字,可选通用字,一个实字,就用菊字,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也不落套,又新鲜大方。”两人随即研墨动笔,宝钗念,湘云写,议出十二个诗题,又编排先后顺序,竟成菊谱。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菊》,访之既得,便《种菊》,既种盛开而赏,是《对菊》,赏兴未尽,故折插瓶玩,是《供菊》,既供而吟,应当《咏菊》,既入词章记之,便是《画菊》,既画而不知菊妙何处,不禁有问,这是《问菊》,菊有解语,使人狂喜亲近,便要《赞菊》,如此人事渐尽,还犹有可咏者,便有《菊影》,《菊梦》,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又议道,将这题目謄好,到时贴在墙上,任己喜爱选题而作,数量不限,高才捷足者为尊。咏物兼赋事,体作七律,韵脚不限,皆署“雅号”,众评魁首。 次日天明,《藕香榭》大开螃蟹宴,赏桂已罢,送走贾母一行,重开一席,众人不拘坐位,随意吃喝走动。湘云便取出诗题,用针绾在墙上,每人选好在题下署名,没有顿饭功夫,各自诗成謄好,交于迎春,就评看起来。 先说《忆菊》,宝钗借回忆菊花盛放之情景,来吐露心中痛苦之忧怨之气。春天就应栽满菊花的“空篱旧圃”,可到秋天了,满眼是“蓼红苇白”,看不到菊花,只好在一钩弯月清冷霜的朦胧梦中去寻找了。末联用的是疑问句,是说自己因忆念黄色菊花而病,只能待到重阳相会了。宝钗在这首诗中因怀有对自己日后归宿的焦虑,所以一反其平时雍容娴雅稳重的淑女风度,写出内心哀伤凄苦的情怀。在《画菊》中,她又借菊“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来说自己在贾府从不出头显露轻狂,而是用温言慎行来塑己形象,使人看见的是娴雅淑贞,是聪慧颖香,一旦被采“东篱”,即“以慰重阳”使心愿成真。 宝玉写的是首《访菊》,是接着宝钗的《忆菊》之意而来。秋兴出门,四下游访。来到篱边,见到菊花,不知是谁家于“霜前月下”所种。颈联的“蜡屐”是一典故,见《世说新语·雅量》。晋代文人出游常穿的木屐,是涂上白蜡的有齿木底鞋。宝玉穿着“蜡屐”远来访菊,“冷吟不尽兴悠悠”,表明他的闲适。末联一句“黄花若解怜诗客,”是访得名菊后,要花挂杖头归。《种菊》是访菊既得,故需移种。夜喜雨落,今朝花开。颈联“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说世人因爱菊而在重阳为你吟诗千首之多,今日备酒并洒一杯于地,与你同饮。末联的“井径”是指田间十字交叉的小路,说菊花虽生于田野小路旁,我今移圃多加爱护,使你远离尘秽而盛开。这末句其后就应验了他最终人生的绝尘离世。 史湘云的是《对菊》,所蕴深意在“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这两句。细读《红楼梦》中的诗词,就可以领会到好多深含的意境,通过诗句表达了小说主体描绘中一些不便说的话,这是借题发挥,也是微词讥贬。古时读书有成就的男子或做官后称儒冠,只有隐逸狂放之士才抛帽光头称“科头”,湖畔岸柳下少见有小姐“抱膝”而坐于地。这是化用唐代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诗人的吟风弄月,总要为文造情,有时说的也未必全是自己。湘云的命运,脂评说她是“自爱所误”,这与她在《对菊》诗中的“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相合。湘云引菊花清香是己“知音”,虽在《供菊》中有“来新梦”,但最终在《菊影》中成“梦也空”,未能过上“春风桃李”的美好生活,这也表现了她自己不愿追逐世俗荣华的心态。湘云寄寓贾府,觉得日子如秋光叠复,心情似潜偷度径,看他人常隔窗,锁己身于篱内。她把自己时下的境遇,喻借《菊影》“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说了出来。在宝钗的影响下,她曾一度羡慕功名富贵,也劝导过宝玉要立身扬名。虽说对自己的人生路常有美好的想法,但有如“霜印”再“传神”也易被“踏碎”。这实际上是湘云涉世不深,此时尚未真正知道人生若何,所以虽知“珍重”,但对于自己的追求还是模糊不清的,只有“醉眼认朦胧”了。 黛玉《咏菊》,“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抒发自己对菊的喜爱,“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两句,说出了她的孤独苦闷。用“孤标傲世偕谁隐”来《问菊》,又从《菊梦》中“醒时幽怨同谁诉”,把她的寂寞内心说的再也清楚不过了。黛玉把菊花看作知己,用询问的语气和秋菊悄悄诉说心里话。“你我品同洁,迟开是为谁?霜欺性何寂,孤香也相思。”“菊梦”是写菊之梦,诗中只有“睡去”和“醒时”之语,遍寻不见一梦字,这是写咏物诗的重要技巧。首句“篱畔秋酣一觉清”,就点明了菊酣梦中。颔联则延续梦境,仿佛成仙而非化蝶,去寻清高傲世的陶公相会。颈联是进一步述说梦魂随雁南飞,但又被深秋蟋蟀的悲鸣惊醒。末联是述说醒来感到的“恼怒心情诉与谁,满眼寒烟无人知。” 探春才清志高,洁身自好,与宝玉情趣相投。她写的《赞菊》颌联典用“长安公子”,是指唐代长安诗人杜牧,其《九日齐山登高》诗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 彭泽先生指陶渊明,其任过彭泽县令,喜菊爱酒。“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赞菊》中的这四句,主要是探春借赞菊来抒己之心志。不过小姐何能短发,又怎敢路边拍手。这些应是写的文人傲世形象。百花秋妆卸,枯枝伴雪飞。此时的菊花再傲,也是叶萎花落。从《残菊》这题目就可看出探春的“渐倾欹”和“翠离披”,而“万里寒云”和“暂时分手”正是她远嫁难归的结局。 且说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颂声,不绝于耳。每首诗意都呈现选咏者各自特点。李纨笑道:“通篇从公评来,各有自己警句。咏菊第一,问菊为二,菊梦属三。题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赞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 《菊花诗》与《咏白海棠》属同一类型,都是在花事吟赏上反映了当时的都城社会习俗和贵族人士的文化生活情趣。菊花诗分咏十二题的形式,其实不是宝钗、湘云偶然想出来的,它完全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着的一种诗风的艺术概括。和大多数同类内容的诗作一样,它寄情寓兴的诗意,还是好的。 话说到此,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不得不说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十二题菊花诗。在前年春节后又读红楼梦时,正值我刚开始学写古体诗,曾把这十二首菊花诗有兴揉合而集句成诗八首,今日写这篇文时,又寻出一读,也算是印证自己有过的文字迹痕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