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完四月天 |
正文 | 怀揣着一颗平静的心,读完了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这本书始于好奇,为何最近两年总有人把这八个字拿出来作文字秀?之后我又转战看起了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看的差不多的时候,不得不佩服黄磊与刘若英的演技,剧中这么多人物,唯有徐志摩与张幼仪这两个角色被演绎的最传神,当然这里要说的不是演员,我想说的,想写的,还得回到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中。 张爱玲曾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每个男人的心里都有两朵玫瑰,一朵红玫瑰,一朵白玫瑰。如果都照这般比喻,林徽音自然就是那朵白玫瑰,不,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白莲,被三个最优秀的男人爱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特别让我震撼的是,金岳霖为守候林徽音,终身未娶。红玫瑰,无疑要落到陆小曼身上,她风姿卓越,娉婷聪慧,一代名媛,为了与徐志摩生活在一起,不惜与刚升为参谋长的王庚离婚,还背着他们二人打掉了肚子里的孩子,手术失败,失去了生育能力,虽说后期生活奢靡,与徐志摩矛盾多发,但是她一直爱着徐志摩,吸鸦片时,口中念叨的也一直是那个"摩"字,徐志摩逝世后,她哀痛之中写下了<哭摩>,而生前的徐志摩也是一直娇宠陆小曼,任她胡闹,也忍住性子,几所大学来回授课,补贴家用,供陆小曼生活玩乐;下面主要来谈一谈张幼仪,她是我最欣赏佩服的女子,也许她没有林徽音的才华,没有陆小曼的风姿,但是,她有一颗坚韧隐忍的心,最重要的当属她那宽大的度量,刚嫁进徐家就不受徐志摩待见,之后漂洋过海陪伴丈夫读书,最后只身一人带着孩子留在了德国柏林,还被徐志摩要求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当然这些都只是开始,后来的张幼仪,一口流利的德语,回国后担任过哥哥银行的副总裁,还管理一家新开的服装店,说话做事早已没了当初徐志摩口中那个土包子的影子,可以说,张幼仪是活的最明净的一个女人,她真实,理性,善良,与她相比,林徽音多了一分懦弱矫情,少了一分勇敢,披着道德外衣过了一辈子,张幼仪在感情上未曾有过奢求,而林徽音呢,她想同时得到三个男人的爱,她凭借自己的满腹才情与白莲的形象,得到了徐志摩的浪漫灵魂,得到了梁思成给予的温暖,当然,还有金岳霖一辈子未娶的痴痴守候。同样作为女人,三种人格,三种未来,最属张幼仪在世时间最长,生活安稳平静。 如果说为了爱,他们都没有错,我在想,如果当初林徽音多那么一分勇敢,徐志摩也许不会英年早逝;如果陆小曼多那么一丝稳重理性,或许她的结局不会孤独一生;那张幼仪呢?若她当年坚持读完师范,不答应徐家这门亲事,她们的结局又会是一个什么样? 女人可以贤惠,但不可没有思想,你看徐志摩是为爱而活的男人,理应会对原配负责,可是他把张幼仪孤身一人留在柏林的时候,未曾有过一丝的愧疚,更多的应该是解脱。而他对林徽音呢?他说:"徽徽,你告诉我,你怕什么?我已经离婚了,你若怕罪名,罪名由我来扛,你若怕公论,公论也由我来扛!"这是一个男人的担当。再来看陆小曼,这个女子奢靡成性,按照徐志摩的职业养活她有些困难,可是因为爱,徐志摩身兼数职去满足陆小曼的所有需要,这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责任心。 一个男人爱你,他愿意努力,愿意包容你,特别是夫妻。王庚就对陆小曼说过:正因为我们是夫妻,我对你才如此一次次的包容,忍耐。"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全怪是哪一方的错,若对了,总是好的,错了,就回不去了,那何不当初就学林徽音懦弱些,自保,方可一生幸福,可她幸福吗?所以,过去也好,如今也罢,按着自己的心的方向走,无论结局如何,至少不曾后悔过,在这个恋爱自由,婚姻也自由的社会,我们只要保持一颗纯粹勇敢的心就好了。不是你若安好,便都可晴天,自己安好了,方能真好,晴天那是心情,你晴天,才能打动他人,仅此。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