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龙天佑事略
正文

龙天佑:(1644---1690)出生于现盘县保基彝族苗族乡,彝族,明末清初土司。龙天佑自幼聪明过人,习武善战。普安州同知龙祖烈逝后,龙天佑袭普安州同知,康熙十八年(1679年)归附清朝。吴三桂反清,龙天佑与沙启龙(彝族土司)建盘江桥,渡清兵过江,并随清廷征伐吴三桂有功,清廷赐予总兵官防职爵位,人称龙总兵,战绩故事被当地彝族人民赋予神话传说至今,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光禄大夫左都督,享正一品衔,其墓碑位于今盘县保基乡天生桥。距县城大约61公里,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建,总占地大约180平方米,做北向南。碑正中楷书阴刻“皇清特授光禄大夫左都督正一品总兵官大柱国显考龙公之墓”的铭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墓碑雕刻精细,反映出当时当地石刻的精湛技术,是当时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作。

墓志铭为:管土司兵丁总兵官左部督龙公讳天佑,粤稽分之流传荫,自神农相沿至今,黔疆未设,悉皆为先人之故址,水西东川共同宗派,及后分茅兹土,其始祖元授怀远将军,以开其先,二世祖授宣慰司以守其土。明授安宁宣抚司,管普安州同知,世皆弗替。越数百余代暨公之身,一旦振兴光大前业,竞力建功,矢志报效,皇上特恩赐以总兵官防左都督号纸,数年以来,汉彝安堵,商贾通行,共乐枚宁,夜不闭户,虽薄海内外,无不向风者,颂圣人之道。然一隅倾心,使其革面,公之勤劳,不可泯焉。

铭曰:维岳之精,维川之灵,诞荫于公,公以振兴,建功于国,笃忠于君,彤庐失沐恩荣耳。其河如带,其山如砺,公则云,佑启后人。

保基:彝语地名,彝语为“ 博纪”之谐音,又为“簸箕”之谐音,意为刀砍山上方,《西南彝志》记载:濮吐珠液家支的阿外热家,住在皮嫩博纪,是德施氏的子孙,故作彝语为皮嫩博纪,作汉语说叫普安州。皮嫩指八纳山,博纪指刀砍山,濮吐珠液指北盘江;阿旺热指古时龙氏土司家。普安州世袭龙氏土司原本无汉族姓氏,明代以来,始有汉姓,其正宗为龙氏,其支庶为陇氏,故保基为居住山名演变成地名、乡名。保基古属龙氏土司所治,明清时属乍希黑营;清朝顺治、嘉庆年间属于簸箕营;1927年设保基乡。

簸箕营: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管辖保基、风座、茶町、上阿郎、格所等地和普安县的部分地区,彝族八纳部从云南东迁贵州时就定居在这里,并在此发迹,后逐渐分支关岭、晴隆、普安、兴仁、安龙、兴义,云南的思宗和罗平。广西的隆林和睦林等地。发展形成八纳部、习旧部、普安部和龙部等四大部落,八纳山为藏祖灵筒之处。明末居鲁土营,清初州同知居善德营,后从善德营今旧营迁往簸箕营,后迁洒基洼。清顺治时,普安州分设普安厅、兴义县和普安县,鲁土营辖地属普安,因其地离普安厅较远,输粮、管理等事项都有不便,故申请设保基为其代办,遂设簸箕营。簸箕营地处偏僻,故而一直存于清末民初,民国初年方被废置。清末民初,上至胜境关,下至盘江铁索桥一带,仍属簸箕营龙氏土司管辖,一切事务都由龙氏独断,龙家设有官衙,衙署内有公堂、监狱、刑具、养有兵丁。辖区民众要向其进贡纳粮,簸箕营附近的养马寨、养牛冲、养猪冲、菜籽冲、厨子寨、席寨、鼓手寨等,专为龙氏土司服务各类劳动服务。提供所用猪、牛、羊、马等。

簸箕营曾有龙氏官衙,今土司衙门官署遗址尚存,遗下正房,为木结构瓦房,原整体为四合大院,两层,正房五间,分别为正堂、二堂、三堂。正堂办公处理公务;二堂为迎接宾客;三堂为卧室。中间为庭院,青石铺设;大门称为龙门,呈八字形;大门左侧设有两所监狱;正房柱上雕刻有各式各样龙的图案,壁上有雄狮含宝图案,是研究盘州彝族古建筑的重要资料。民国10年(1921年)曾被暴民火焚,后虽几经修缮,但远不如前气魄雄伟!

得旨嘉奖史料录:

月21日吴三桂起兵造反,杀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明年为“周王”元年。蓄发易衣冠,旗帜皆白。贵州巡抚曹申吉、贵州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桂皆从贼。《圣武记》

1680年12月贝子章泰奏:“普安土官龙天佑、永宁州土官沙起龙、礼廷试等倾心向化,各率土兵缴败贼众,造盘江浮桥以济大军”。得旨:嘉奖。下议政王大臣等议叙。《东华录》

1681年大师克盘江、进败伪将军线域于江西坡。遂复新兴所、普安州。《类征.章泰传》《征西纪略》。

附:明朝、郭子章著《黔记》土司土官世传

普安州属土官土司

土判官祖益智,普山土酋,有权略,善驭众。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归款授怀远大将军曲靖宣慰使,掌管普安路土管府事,终于官。孙那邦,一作金龙,袭祖职。功升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仍领普安路事。元季兵乱,保障境内,民以宁谧。其妻适恭,本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为知府。适恭卒,子普旦嗣知府。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普旦与平钺州阿资、本府马乃等连兵叛,陷普安府。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讨平之,罢府,置普安卫。以普旦弟者昌为贵宁。安抚。者昌故,子慈长奸诡无良。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置普安安抚司,以慈长为安抚。近吏部尊旧制,奏罢安抚司,然本境地阔民稠,岁于普安军民府输粮三千余石,且路当要冲,旧有湘满等驿,乞仍设安抚司督治为便。上曰:“祖宗大经大法,万世不可改。其他若时有不同,后世当因时损益以便民,岂可执一而不知变通之道?天下之人既以为便,则当从之。”命吏部仍置安抚司,改贵宁道为普安。赐以印章,置流官吏目一员,隶属四川布政司。十三年(公元1415年),慈长谋为不轨,改安抚司为普安州。初设流,隶贵州布政司,领罗罗夷民十二部,号十二营。名其部长曰“营长”。正统间始以慈长四世孙隆本袭本州土判官,始姓隆。九年(公元1444年),升州同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功升镇远府通判,男隆寿袭判官,历畅、礼、宁,今文治。

附:明朝、郭子章著《黔记》宣慰列传

汉 济火

济火为牂牁帅,一名济济火。善抚其众,闻诸葛武侯南征,通道积粮以迎,武侯大悦,遂命为先锋,赞武侯以平西南夷,擒孟获。及归,克普里仡佬民所与争雄者,拓其疆土。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0: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