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穿越龙洞
正文

在八仙工作那阵,听说千家坪的龙洞有出口,有人穿洞而出,我寻机欲往。

那天晴,约几位朋友,从镇政府乘车,顺207省道向朝镇坪方向进发。进入龙山村,请上向导,他见我们都穿短袖,建议预备衣服,我们向林场苗圃的朋友借了衣服和手电筒。再行二公里,就到了龙洞河(与正阳镇龙洞河同名)。

驻车,逆龙洞河步行。这是一条废弃的运煤路,路面都是拳头大小的石头,很难走。虽然这里海拔大约1500米,但正午的太阳还是威力十足,路上热气腾腾,大家都被太阳晒蔫了,步伐越来越慢。步行约一二公里,前方出现一栋房子,向导介绍这是一座空庙,已经快要到龙洞了。过空庙,转向旁边的一条岔沟。我们不由自主的加快了步伐,踩着青苔,淌过薄薄的溪水,钻过横在路上的树木,路边的奇花异草也无暇顾及,一心想早点穿越传说中龙洞。

溪水声慢慢大了,只见前方一丈悬崖横断在小溪中央。远远看见崖上一个洞口,那就是我们要去的龙洞。洞口一股清流顺坡泻下,给龙洞挂上了飘飘的白髯。另一股更大的溪水从崖旁的山凹处飞溅而出,原来一个十米高的小瀑布躲藏在幽山之中,把崖底冲出一个小滩。正午的阳光让瀑布下的大片岩石更加油光水滑,嫩绿湿柔的青苔像是一块块千姿百态的挂毯。我们甩包扔鞋,争相入画,净手洗脸。细密的水雾,就像游泳时遇上的小鱼群,不断亲吻肌肤,暑气顿消。

瀑布对岸,一条小路通往崖上的龙洞。一路的落叶、湿土、石坎,逼得我们手脚并用,如蛇爬升。其实,这段坡只有七八十米,却让我们有些气喘,急迫的心情暴露无遗。洞口近一人高,顶上刻有云台山字样,装两扇石门。听导游讲,以前有道士在洞内修炼,装门避风。登上洞口的小平台,冷风从洞内呼呼向外吹,这已不是凉快,而是寒冷。难怪有人把它叫风洞。

我们请向导带路钻洞。这时二位向导说,他们也只听别人说,自己没钻过。我们有些不知所措。

“反正有人钻过,再说里面有这么大的风,上面肯定有出口。”几个胆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大家鼓劲。

“有手电筒,实在不行还可以回来。”一位朋友跟着附和。于是胆大的朋友带头,大家先后朝洞里走,向导虽觉尴尬,还是随我们进了龙洞。前行十多米,一片漆黑。大家打开手电筒,收紧皮肤,睁大眼睛,趁着微光前行。脚下水流潺潺,崖壁凸凹不平。特别是那冷嗖嗖的风,让人生畏,生怕跑出来蛇鸟之类的吓人东西。不时有宽敞的支洞。支洞不深,有的还有门,据说是道士的卧室。

我们一直顺着来水的方向前行,发现一个分叉。一个较小的洞,洞口有水流从地下沽沽冒出,原来这是水的源头。向导介绍,这是传说中通到四川的那条洞,是早先背盐的道路。我们不敢钻这条玄乎的洞,顺右边较大的洞继续前行。越走越宽敞,没有传说中需匍匐前行的狭窄处,也没有万丈深渊,甚至没有看到老鼠。先前紧张的心,慢慢放松了。伸展蜷缩的腰,开始甩手甩脚,大步前行。大约十多分钟,前面出现了亮光,原来真的有出口,大家好像从冬眠中醒来了,大呼小叫,手舞足蹈,异常兴奋。同我们的心情一样,龙洞也不再拘谨,敞开胸怀,豁然开朗,最大处十多米高,八九米宽。洞壁的岩石如云朵般多态,如龙似马。岩壁表面如鹅卵石一样光滑,与进口的岩壁绝然不同。这神奇的龙洞非人力能为,我们好像钻进了龙的血管,让人耳目全新。几个同伴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跑步到了出口,大声喊叫。他和洞口树枝的影像,宛如一大幅剪纸挂在洞口,成为又一道美景。

龙洞出口约四五米见方,进口的风可能就是从这里进去的,风行至窄处,速度加快,加上洞内的低温和水气,所以让人感觉阴冷。出口外绿树成荫,落叶满地。我们席地而座,好像在享受冬日暖阳。龙洞里的半小时,我们又经历了夏秋冬夏一个轮回,这是何等的奇妙。顺洞口的小路下山,不久竟回到了进口处,又增添了几分神秘。

林秀气新化龙山,冷峻幽奇在龙洞。君若有幸进龙脉,壮志阔步做龙孙。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