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小说】新校长 |
正文 | “换校长的频率太快了,孔校长两年,李校长一年,这学期又换了。” “眼看就开学了,今天才得到通知,局领导人事调动够随意的。” “换谁都一样,烂摊子一个!校长来来去去,反正都是过路的和尚,念两句经走人。要不然,学校也不会落到如此田地。” 。。。。。。 七点刚过,晨光小学会议室就热闹起来。 晨光小学很少有开晨会的习惯,或者说晨光小学很少有开会的习惯,这么多年以来,若不是临检,会议能省则省。 整个暑假,阳光稀少,雨水充足,会议室显得霉味很重,加上嘈杂声混着烟尘味儿,会议室像个刚被打开的陈年货仓。 不过,今天的天气不错,会议室虽然光线暗淡,但几缕晨光还是从污迹斑斑的窗玻璃穿透进去,落在会议桌上。会议桌旁,坐着学校几位中层和一位头发已然银灰的宁副校长。发牢骚的是几个年轻的主任,宁副校长端坐着,表情漠然,不时朝门口看看。 昨天夜里十点左右,宁副校长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您是宁校长吧,我是杨振兴,局长刚找我谈过话,安排我到晨光任校长。明一早我去报道,您通知行政人员开个会。”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就这么两句话便挂了机。宁副校长摇摇头,笑了笑,放下手机。 宁副校长五十来岁,是晨光小学的元老,负责校长的迎来送往不少年头了。说起这位宁副校长,全县没几个校长不认识他,一则他是酒场上的常青树,二则是他那头三十多岁起就闪闪发光的银丝。坊间传言,宁副校长之所以修炼得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全得益于美酒浇灌。他自己也解嘲说:“宁负一头青丝,不负满座宾朋”。不过,和他年龄相近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光辉历史的:工作头三年小升初考试他的班级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他作为最早一批县级骨干教师被任命为全县最年轻的小学校长......然后呢?然后就是无休无止的饭局,然后就是一头银灰的发色,然后就是一干十几年的副校长。曾经有人劝他染发,他却说:“色掉了就掉了,何必再染,再说染了色不就没特色了。” 前几年校长换得勤,个中原因宁副校长是清楚的。去年局领导换了,说是搞纪检出身的,换校长自然更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了。不过,根据惯例,新校长上任总得先和学校班子成员会个面聚个餐,融洽一下关系,可这个杨校长似乎是个另类,一步就跨到台面了,有点嫩呀!“看来是个履新的愣头小伙子。”宁副校长自言自语道。 “叮铃铃铃。。。。。。” 一阵手机铃声让会议室安静下来,大家把目光聚到宁副校长身上。宁副校长从桌上拿起手机,先看了看号码,轻轻地摁下接听键。 “到了呀,好好好,我去门口接你。” 大家知道,新校长大驾光临了。 这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孔校长般的老练世故,还是李校长般的恬淡散漫?对急功急利的孔校长大家颇有微词:一向爱做形象工程的他,给学校镀了一层银光粉后便拍屁股走人,跟他一同消失的还有那层夺目的银粉;坚持了一年的李校长倒没怎么折腾,俨然一个读多了老庄哲学的书生,一年来无为而治,会都懒得开,上班就像旅游。就这样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没丢下一页纸片没带走半片云彩。两任校长都把晨光小学当做了自己的进城的跳板,无心扎根育苗。于是,学校教学质量一直滑坡,学生数锐减,大家眼睁睁的看着学校从一个拥有两个校区六百多学生的一贯制学校变成只有六十来名学生的光屁股小学。 晨光小学虽然属于薄弱学校,但教学水平不薄弱。教师多是本地人,大家都有一股子把本地教育办好的决心,只是那一股劲儿使出去却打在了棉袋上,生生的被人给卸了。 这时会议室门外想起了脚步声,伴随脚步声是一段简洁的对话: “都来了?” “都到了。” “帮我安排间宿舍。” “现在吗?” “现在,我的生活用具马上就到。” “啊?” “大家好!” 还没见人进来,就听见一句问候。跟着声音走进来一位年轻人,三十多岁的年纪,整洁,精神。 会议室里仿佛忽然亮堂了些。 “我叫杨振兴,今天叫大家来是先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没等宁副校长介绍,新校长就完成了开场白。 会议开得简洁明了,安排好各部门的工作后,新校长顿了顿,看了看宁副校长,似乎还有什么事儿要安排。 宁副校长好像有所会意,如释重负的靠上椅背,拿起桌上的手机,找出一个熟悉的号码。 新校长的目光停在宁副校长的头发上,下定决心似的说:“剩下的时间,我们留下来打扫卫生,宁校长去染头发——我们既要紧抓工作,又要注重形象呀。” 宁副校长拿手机的手一阵轻微的颤抖,手机的玻璃屏幕上他分明见到了三十年前的那副熟悉的面容。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