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青丝白发错爱一生
正文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沈从文)

墓碑上的两张照片,是那样鲜明的对比,黑白照片里的男子三十出头,彩色照片里的女子白发苍苍。他们是一对夫妻,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曾在沈从文描述的那座桥上交错。如今青丝映照白发,终于再度牵手。丈夫已经接到他苦等半个世纪的妻子,他们携手走入下一个轮回。衷心祝愿我的公公婆婆,走向天堂,那有爱的地方!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罗山县一个偏远小山村里走出一位帅气的小伙儿,他是家族几辈人里第一个走出山窝窝,考上学并端上国家饭碗的公家人。此时在亲人们欢天喜地围送下,大步流星地踏上去申城的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儿时失去父母的他对养育自己的大哥大嫂更是感恩和不舍。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让亲人们过上好光景。

在一个国有大公司里,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做到财务总会计。几年后,迎娶了他的新娘,也是他的同乡,远近闻名的漂亮姑娘。她是家里的独苗,家境较好,上过几年学,聪慧且勤劳。这对才子佳人在一间简陋的小平房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开始了温馨的生活。日子很清贫,但也快乐,他们经常把节省下来的粮票、布票寄回老家,有时偷偷买些红薯请人捎带回去。虽然是杯水车薪,却也聊胜于无,帮助他们渡过那段最难熬的缺粮日子。“三年自然灾害”过后,他们的三个孩子相继出生,仅靠公公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着,生活的担子更重了。年轻的公公,家里家外一把手,上班、洗衣、做饭、冬天腌制咸菜,总是见他忙碌的身影。一边干活儿一边吹着口哨,一副不惧艰难的乐天派模样,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对未来充满希望,使平凡劳累的日子生动而不枯燥。

婆婆内敛,不大出门,三个孩子是她全部的工作。他们忙碌而清贫的生活,朴实而温暖。不经意间渡过他们夫妻最美好的五年光阴,而这之后,他们两人就象世界著名钢制雕像“ Ali and Nino”。交错而过,且阴阳两隔。(《Ali and Nino》的故事在欧洲国家脍炙人口,无数人慕名而来,看这两尊雕像在十分钟时间里如何道出爱情某种真相。而大部分人看到的是奋不顾身相融交错然后带走彼此的温度,从中看到心酸,也看到了幸福。)1968年的初春,美好生活的希望刚刚种在这对年轻夫妇的心田,恶运便随之而来!

今年春天,婆婆离开了我们。在清理遗物时,无意间看到了这封被婆婆收藏半个多世纪的遗书。薄如蝉翼的一页信笺,捧起来却似铅坠般沉重。泛黄的页面上因泪渍的浸染字迹模糊,尚可辨认。读来震撼心灵,场面带着血腥,更有留书人心底深深的绝望。那强加于他的耻辱以及非人的折磨,将他逼向死亡。一再声明自己丝毫没有反党反毛的心,自己被冤枉、被挂牌游街、脖子上被吊钢圈、被跪砖块、被扇耳光都不会改变自己对党的拥护和爱戴,可就是没人相信他。他们下手一次比一次狠,看似非要置其于死地。倒不如了却生命以此表自己的清白和衷心,于是他忍着伤痛……无法想象他是怎样留下这样一封绝笔后把自己交给了死神!他始终相信党会照顾他的家,把他的孩子养大成人。一个刚看到生活希望的热血青年,一个三个孩子的父亲,一个与爱人携手五年的丈夫,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自绝”于人民,横尸在那“人间最美四月天”!我,不禁潸然泪下,再次浸染这纸黄页。

顷刻间,这一五口之家,失去了顶梁柱,塌了天。年轻的母亲,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恶梦般的劫难更是无法自持。公司那些对立派乘机将他们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扔到一辆车上,强行将她和三个孩子拉上车,连夜送往他的老家,象扔一堆垃圾一样。在那个“多事之秋”,亲友们没人敢接收这窝“反革命”的兔仔子。

一间摇摇欲坠的土屋四面透风,一堆扔下车来的生活用品破碎不堪,一团瑟瑟发抖欲哭无泪的妇孺,就是苍天也忍不住落泪了……

听老人说起1968年的冬天,罕见的大雪,漫长的严冬。申城的街头多了一位年轻的乞讨婆儿,怀里总会抱着一个男孩儿,一边一个女孩儿,大的五岁,小的刚会走路。他们的家被暂时安顿在公司旧仓库的一角,有一天晚上,来了个看似小头目的男人,指手画脚地说了一通大好形势,革命形象什么的。然后厌恶地转身出去,端来一盆冷水,浇在娘儿几个正围坐的火炉上。随即跟进来几个人,再次要强行拖他们出去。这次,年轻温驯的母亲没有再软弱,竟象发疯的母狼一般,一边护着孩子,一边以死对抗。她吼叫着:你们只要将我的孩子养活长大,我可以随你们走,就是现在把我枪毙了都行!

之后婆婆的日子艰难,艰难的程度是常人无法承受的。此时她刚过三十岁,家庭的顶梁柱顷刻间倒塌,没有了经济来源,却给她留下三个嗷嗷待遇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山一样突然压在她孱弱的身上。婆婆出人意料地坚强,坚强到令许多男人都汗颜,她一边替冤死的亡夫申诉,一边顶风冒雪领着三个孩子讨饭。她怀揣一个执念:只有自己活着才能养活孩子,才能有出头的一天。婆婆因母爱而坚韧,坚韧的美德赢得街坊邻里们交口称赞。为了孩子们有个温暖的家,有自尊地成长,她甩掉了讨饭的棍儿。白天象男人一样扛包装车,再抽空到站台外捡拾煤块儿,晚上加班看职工澡堂,直到深夜才拖着精疲力尽的身体回到工棚似的家,喝两碗能照人影子的稀汤饭。婆婆因为传统而坚贞,坚贞执着的力量令人敬而生畏。看着她如此劳累不堪,娘家亲人劝她回老家,可以种田收粮食养大孩子。也有好心邻居劝她另走一家(改嫁),找个好人帮着带一把,共同抚育孩子。她断然回绝:一不能断送孩子们的前途,二不能让孩子们有了后爹受委屈。再苦再难也要和孩子们在一起,不能让他们失去爹后再没了娘!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婆婆也积劳成疾,早生华发。1980年以后,政策开放公公的冤案得以平反。大女儿到公司上班,二女儿考上大学,儿子顺利进入高中,按政策规定分得一套40平米的楼房,多年饥寒交迫含辛茹苦的日子结束了,幸福的生活刚开了头儿。我来到这个家里,是婆婆最开心的事。她把我当女儿一般呵护,闲聊时总讲些过去的事情。一个饱受苦难的母亲声泪俱下的倾诉,常常感染我唏嘘不已,我一边听着一边安慰她,人要向前看,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两年后孙子出世,婆婆喜极而泣,不顾重病的身体,起床为我煮面烧汤,她坚持要为儿子取名叫“战胜”,虽未被采用,但我能理解她心里长久压抑的委屈、受人欺负之后苦尽甘来,欣喜和自豪的感受。她现在什么都有了,幸福的生活,儿孙绕膝,她胜利了,战胜了所有的艰难困苦,从此再不用忍辱负重委屈求全,我和她的儿女一样为有这样坚强慈爱的母亲感到自豪!

但是,不幸再一次降临:二十年前的冬天婆婆突然晕倒,经检查:心脏早博、糖尿病、房颤、结石及肾衰。婆婆的一生真的是命运多舛,在痛苦中挣扎,在病魔下苦熬,大半生都在苦水中浸泡。

我和婆婆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虽没过成“母女情深”,却也情同母女,胜过许许多多的母女亲情。我们之间有过分歧有过委屈和争执,这些都慢慢烟消在琐细的生活和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便有更多的彼此信任、依赖、照顾及关爱油然而生,迅速弥补了婆媳间的代沟和缝隙。最后两年,婆婆因脑梗瘫痪,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随后又失语不能说话。幸好我处在人生的留白时段,得以全天候照顾她,直到陪她走完最后的人生。令子女们欣慰的是,能相伴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且走的安祥!

从青丝到白发,人的生、死皆相似,不同的人生就如我这年轻的公公与年迈的婆婆。相知相爱不能相伴,只在爱的桥上交错而过,带着对彼此的牵念。而今,那边等了五十年的丈夫穿越时空来接自己的发妻,一个青丝,一个白发。婆婆几十年留白的青春,只为儿女而活。现在她坦然地要去和公公做伴了,沿续未了的情,我相信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