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矛盾与是非 |
正文 |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用三句诗来概括人生的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解释玄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解释苦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解释顿悟。王国维使诗从爱情领域上升到治学领域 ,赋予其深刻的全新内涵。 人生的境界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无法简单的解释,但从一个角度解释,人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全部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交流融合所构成的抽象化的集合,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的陷入矛盾和纠结中,世界是矛盾的,人把自身的矛盾性主观的映射到客观世界中,矛盾是思想情感的产物,假如人不存在矛盾感就无法感知世界的矛盾性,那就无所谓矛盾与不矛盾了。同时,世界的矛盾性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矛盾感的形成,因为人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从幼稚到成熟,人的矛盾感也是从无到有一步步的形成,人成长的过程狭义的讲就是矛盾感形成的过程。 矛盾是一个被高度概括化了的具有强烈解释性的哲学名词,好多东西用其他途径来解释似乎很困难,但有时用“矛盾”两个字解释就显得合情合理,很多人都能理解。矛盾把对事物的解释权变相的赋予了人们,但表面上似乎“矛盾”就是答案,其实不然。 是非,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矛盾的子集,是非本身就充满了矛盾,是具体化了的矛盾,世界的矛盾性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是非的存在,我们无法避免与是非打交道,理解是非,辨别是非,解决是非,但是非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它总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只要矛盾存在,是非就会存在。 假如用是非来解释人生历程,人生可分为四个阶段:无感是非,不明是非,是非分明,不以 是为是不以非为非。 刚出生的婴儿,天真无邪,没有能力去感知和认识世界,当我们处在无忧无虑的阶段时,我们也不理解何为是非,况且我们也无需理解是非,但是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丝毫没有察觉,对于是非我们连最原始的感觉都没有。这时我们的人生处在最低层次阶段。 人的心智是从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随着心智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是非开始对我们的生活有了影响,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世界上还存在是非,有了最原始的感觉,我们感知到了是非的存在,但我们还不能透彻理解是非,我们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处在成长阶段,相对于第一个无感是非阶段,我们已上升到不明是非阶段,有了质的提高。 我们继续成长,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自我思维能力的提高,理论和实践的磨练,使得我们能理解是非,它在成熟的心智面前揭开了神秘朦胧的面纱,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时我们的人生已上升到了是非分明的阶段。 对于第四个阶段,与其说阶段,不如说是境界,很多人无法达到这个境界。不以是为是,不以非为非,这句话充满了哲学的辩证思想。是在此处是是,是在他处是非,非在今日是非,非在他日是是。这是动态的思维模式,看问题并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判断标准和所得结论是不断变化,很多东西并不能绝对的衡量。更深层次的讲,“不以是为是,不以非为非”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世界是矛盾的,人是矛盾的,我们用矛盾的思维来解释充满矛盾的矛盾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答案没有对错,唯一的区别是是否能拥有一个豁达的人生。 是是非非,无谓是非,既是是非,无是无非。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