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小人书”情结——昨天的记忆(之五)
正文

“小人书”情结

——昨天的记忆(之五)

吴东林

如果说少年时代什么是我的最爱,那当数“小人书”了。“小人书”的学名就是连环画,她是我儿时的精神家园。前些日子去逛书店,想再找找记忆中的“小人书”,已经很难找到了。看到的只是那种大大的铜版纸的画册了,花花绿绿的,画得挺张扬,少了那种质朴与真实。带着些许的失落,使劲地拍着脑袋——我的“小人书”都丢哪儿去了呢?

小时候真正能看的书是不多的,所谓“四旧”之类的书是绝对不敢看的。课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革命词”,没什么看头,看小说也只能看《金光大道》、《艳阳天》、《西沙儿女》之类的,不过还是看的津津有味的。但是,厚厚的小说是很贵的,要一块多钱一本。要是分上下集或者更多集的,那是绝对买不起的。所以,要想过把瘾,就去买“小人书”。

其实,那时候对于我们来说,“小人书”也算是奢侈品。在那个吃饭都困难的年代里,能够让你念书,给你交上学费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哪有闲钱让你买这些东西。那时候我家的条件还算是好的,因为爷爷是个老师,有工资,每个月是四十九块五,应该是很不少了,但是这些钱要养活十二口人的家庭,也是紧张得很。爷爷还是偶尔会给我毛儿八七的零钱的,让我买个铅笔作业本什么的,富裕个几分钱就攒着,攒够了一毛两毛的就飞奔去百货商店,买那些心仪已久的“小人书”。当时的“小人书”最便宜的是三分钱,贵的也就是两毛钱左右,一般的大都是一毛多钱的样子。记得有一本“小人书”叫《带响的弓箭》,就像现在的“口袋书”一样,小小的,薄薄的,价钱只有三分钱。那时候只要是买到了一本新的“小人书”就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要兴奋一个礼拜。自己看完了,就招呼小朋友们一起看。白天看完了,晚上睡之前还是要再看一遍。看完了,把书摁平,放到枕头底下,必须保证第二天拿出来跟刚买来的一样。

要买更多的“小人书”,仅仅靠自己攒钱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礼拜天会和小伙伴们去车站旁边的工厂门口检点废铁卖给供销社,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还有就是民兵打靶的时候,去拣一些铜弹壳,卖到修自行车车铺里是五分钱一个,要是拣得多了,能买好几本。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是最害怕写作文的,我倒是没觉得这有多么可怕。这可能跟我爱看“小人书”有很大的关系。我觉得“小人书”是我的启蒙老师。在“小人书”上学到的新字新词,我都会及时地用到我的作文里去。就是“小人书”里的内容,我也经常会用到我写的读后感里去。所以,我的作文是老师经常读给大家的“范本”。我的“小人书”里有好多英雄人物的故事,象《黄继光》、《刘胡兰》、《罗盛教》、《董存瑞》、《雷锋》、《邱少云》、《张思德》等等,很多很多。还有就是战斗故事,象《鸡毛信》、《小兵张嘎》、《地雷战》、《敌后武工队》、《雁翎队》,这是我最爱看的。我的收藏里还有外国的故事,那就是高尔基写的啦,象《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象老的故事,古代故事,都是视为“黄书”的,如果有,记得就是《三打白骨精》了,这样的画册能够出版可能跟毛主席诗词里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有很大关系吧。有时我还会发现一些过去的老画本,都是两头没皮的那种,象《三借芭蕉扇》、《三请樊梨花》、《连升三级》,这些东西都是偷偷看的,它们尽管破旧,但是内容很有意思。为了丰富我的收藏,我会像淘宝一样,拿一些新的“小人书”把这些旧的换过来,然后把卷起的角,一页页抻平,重新包上皮,写上书名,俨然一本新的、风格迥然不同的“小人书”又诞生了。这一摞摞的“小人书”,丰富了我的精神记忆,构筑了我知识的原始积累,积淀了我对纷繁世界的了解。

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小人书”的了,反正是在我的小学时代就攒了近百本。书多了总要放到一个保险的地方,于是把父亲的两个盛杂物的灰木箱子要了过来,装上还正好。有时候看到这些“小人书”是很有成就感的,因为这是我的精神财富。

我的两只木箱子,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是小伙伴们向往的地方。每到礼拜天,小伙伴们都会聚集到我的家里,我打开两个灰木箱子,让伙伴们在故事的海洋里自由的徜徉。

读“小人书”的年代过去很久很久了,随着在外边读书的岁月,也真的不知道这些“宝贝”是在何时而逝、何地而失的。当回首过去的快乐时光,再去寻觅“小人书”的踪迹,也已是荡然无存了。时光的河流缓缓地流淌,带走了的只是岁月的痕迹,永远带不走的是美好的记忆!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