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街子古镇 |
正文 | 一 江流绕古镇, 游船映画舫。 御龙桥磅礴, 味江水绵长。(1) 唐求坐青牛, 一瓢诗名扬。(2) 麻饼号长发,(3) 香酥味道长 。 二 高高吊脚楼, 铺板老街坊。 雕花大水缸, 猫狗睡夕阳。 溪流沿街淌, 粽香传街巷。 茶园话语喧, 戏台旧时光。 三 青石板路阔, 足痕磨时光。 前街与后院, 幽兰飘馨香。(4) 千年银杏壮, 飒飒历风霜。 百载字库塔,(5) 岁月见沧桑。 四 淳朴街子镇, 温润且安详。 文化见底蕴, 魅力赶周庄。 浪漫街子镇, 热情也开放。 动感且炫彩, 活力追丽江。 (晏宗文) 注: (1)街子古镇位于四川省崇州市,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味江流经古镇,御龙桥位于味江河上。 (2)古镇有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唐求曾隐居于此,据传常骑青牛入集市,醉饮而归。写诗每有所得,捻成纸团,投入葫芦中,未曾示人。至晚年,将诗瓢投于味江中漂流而去,且祝愿说: 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 (这个诗瓢如不沉没,捡到的人才知我唐求一生的苦心追求啊。) 当时人称其为“一瓢诗人”。 (3)现已美名远扬的老号“汤长发”麻饼创始于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素有“传媳不传儿女、一代只传一个”的祖训。作为传承标志的“长发祥号”匾至今在该店保存完好。“汤长发麻饼” 它是以上等面粉、白糖、冰糖、菜油、芝麻等为原料,经过制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特殊工艺程序制作而成。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列为当时蜀州(今崇州市)四大名小吃,以酥、脆、香松著称。 清代乾隆年间,经历了明末战乱的崇州市街子、三郎、西山、怀远及青城山一带的古刹庙宇,又在钟磬声中渐渐复苏起来。在清新脱俗的尘世之外,一时之间,僧侣芸芸,善男信女不断,梵唱之音不绝于耳。由于僧众戒食油荤,于是,在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崇州市街子镇南场口头脑聪慧的乡民汤仕元成立了一家以制作素点心为主的手工作坊:长发祥号(寓意汤家长发财、长吉祥),创造出了一种麻饼,即后来享誉川西的名小吃“汤长发”麻饼。 (4)“青山绿水抱林盘、村庄小镇嵌田园”新型城乡小镇——街子镇是全国驰名的“兰花之乡”。 (5)字库塔,建于清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塔高15米。塔呈六方体形,分五层,最上面的四层外墙刻有“白蛇传”等壁画。 何为 “字库”?原来是信奉“惜字是福”的街子人认为,随便丢弃、污染有字的纸是缺德的事,应该把废弃不用的字纸放在特制的纸篓内集中起来焚化。于是分别在街道的上场口和下场口修建了两座专供焚纸用的字库。上场口的那座已毁,下场口的这座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古镇的一道景观。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