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父亲 |
正文 | 孩子像衣服,杰出的让父母有面子, 引以为娇傲,但他们常常很忙很远,想见一面都难, 平凡又体贴父母的孩子像老棉袍, 不漂亮却厚实,而且天愈冷愈觉得温暖----题记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想起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我真的想家了, 想家里的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不同的是今夜没有月亮, 喧闹一天的城市终于有了片刻的安静, 望着窗外远处的霓红的闪烁, 涌动的思绪早飞到了家,飞到了小镇那虫鸣蛙唱的夜晚… 儿时,在我懵懂的记忆里,父亲对我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 像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父亲总是以这样的姿态存在: 沉默、强壮、威严;父亲三代单传, 那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私人经营, 父亲继承了祖父的工作,在镇上的食品站当采购, 天南海北地跑,父亲为人豪爽,耿直,朋友自然很多。 每次父亲出差总不忘给我们带回很多好吃的。 即使这样,我们兄妹还是对父亲有一种惧怕, 也就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 我常常幻想父亲像电视剧里那样, 和蔼.亲近.沉稳。 那种幻想成了儿时的一个梦,陪我度过了儿童时代… 直到上初中读到朱自清的《父亲的背影》 心里有了一些触动,也知道父亲的爱是沉淀的, 无言的…只是这种爱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扼杀了父亲与子女之间做朋友的可能。 我感觉父女之间隔了一层坚硬的外壳。那时既不想,也不知道如何打碎这层外壳…… 这种严肃的环境造就了我性格上的内向与任性。 那时即不想、也不知道如何打碎这层外壳…… 如今想想,人生就是一次长途的旅行, 而我就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成长, 结婚,生子,工作养家!我惆然的发现, 父母的腰已不在挺拔硬朗, 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让我在远嫁他乡后心生愧疚… 让我在柴米油盐的平凡日子里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亲情的珍贵…也让我怀念与时光一起消逝的不仅我的童年和青春; 而是由当年的人、树木、房屋、天空、亲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世界。 其中也包括我当年的爱和愁、乐和忧,我的整个心灵世界… 这些年也许是我远的缘故,常常听母亲在电话里说: “你爸想你了,每次喝完酒都不停的唠叨, ‘妮咋恁长时间不打电话,啥时候回来看看, 我深深的体会到:每对父母的心上都被孩子系上了一根线, 牵挂疼惜都是一样的,所以长度相等,但是当你远离父母之后, 这根线会将父母的心勒疼… 不能忘记父母整天忙碌的身影,最开心的是每次回家父母那欣慰的笑容, 还有就是一大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时的热闹,那种拥挤的快乐气氛… 听到父亲在酒后那喋喋不休的叮嘱,那种感觉和儿时成了正比… 心痛的是每次临别时父亲送我时的情景, 父亲麻利的为我扛起他亲自种的大包小包的土产品! 还说着路上注意安全,别瞌睡! 那一刻我望着父亲苍老的背影渐渐的变成一黑点… 泪水早淹没了视线…我更体会到“ 儿女在父母的眼睛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这句话的真含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从未停止过, 光阴何尝不是这样,像一条河,让我们伫立其上, 河水从身边流过,而从我们身边流过的东西,不仅仅是河水和生命, 而是由亲情、和爱相融在一起的共鸣与感动。。。。 父亲,一直以来都是家的脊梁。 他曾用粗糙的双手和厚实的肩膀担负着这个家走过风风雨雨雨, 走过艰辛困苦,现在,他日渐消瘦的身体在我心里依旧是那么伟岸,他布满皱纹的笑脸依旧是那么爱怜,他沙哑低沉的声音依旧是那么温暖,他泪眼婆娑的守候永远是儿女最痴迷的眷恋……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