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灵石雀鼠谷考察简志(三) |
正文 | 三、两渡秋晴 作者/山西冯恩启 【一】前言 2021年9月12日,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汾州文化研究交流协作专委会武登云会长,引领汾阳市文联张立新主席,原老干部局局长孔宪泉、原汾阳中学校长王继民、文化学者侯荃,侯庭胜,汾州文化研究论坛群主冯恩启一行七人,沿108省道,走进汾河古道雀鼠谷,考察游览冷泉古村堡、两渡何泽慧纪念馆、何氏旧宅院、灵石县城艺术中心灵石、夏门梁氏古堡进行了为时一天的考察学习。 深入感受贯通三晋南北的汾河峡谷古道自然风情,人文历史故事,对加强汾州古地域文化研究,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灵石受到了汾州文化交流协作专委会副会长武兴亮、灵石文联主席、政协文史委主任王俊才、文化学者何马元、程官义、灵石书画家裴春枝、灵石作家协会副主席张艳、两渡镇何泽慧纪念馆薛晋平、汾西矿业文学学会曹建红、灵泉村文化爱好者杨茂盛、崔鸿全的热情招待。 灵石朋友一路引路,一路讲解,诚心真意,让汾阳朋友深受感动。坍塌的堡墙、荒芜的宅院、戏台、空寂的古街、古巷、院落在灵石朋友的生动讲解下,死而复活,抖落着一身尘埃,生动地立在我们的眼前、身边。秋日阳光,照得山河锦绣。青峰叠翠、河道蜿蜒。横跨太岳、吕梁山的灵石县,地势高昂,表里山河、气势雄壮,锁南阻北、控东扼西,以自身独特秀美山川、文化气质,傲视苍穹,俯视人间,带着奇特的文化光芒,穿山破谷,从远古悠然走来,走进了新的时代,走进了我们的眼里,射进了我们的眼中,洒落在我们的心里,光亮了我们的心空,激动了我们心潮。 大家收获多多,满载而归。灵石百里雀鼠谷中知名的冷泉、两渡、灵石、夏门的人文传奇、自然风情,古老建筑景观,给我们留下挥之不去的美好印象。百里雀鼠谷,是灵石、乃至山西一条古文化相对集中的文化长廊。保护、开发、打造这一精品文化长廊,有着深远的时代、社会、历史意义。 【一】 两渡镇何泽慧纪念馆,是我们雀鼠谷考察的第二个文化点。 两渡村位于汾河东岸,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距冷泉6公里。108国道隔河而行,同蒲铁路穿村而过。昔日只有雀鼠善于穿越的汾河古道,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和火车呼啸往来的铁路。两渡古镇在中国梦的浩浩长歌中,翻开了新的一页。沟通山西南北的交通要道,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越发神采飞扬,生机勃发。 两渡村是汾河东岸的一个小村庄,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因长有茂盛的大槐树,人称“槐树铺”。又汾河流经此地,水势叠蜿回环,故得名“回水湾”。后来,长安、河溪、桥望三个自然村合一,村南有汾水桃沟、村北有洪水河溪沟。由村南到村北,需渡水两次,故又得名“两渡”。1958年设立两渡公社,1984年建镇。两渡镇位于晋中市沿108国道经济廊带一体化发展规划区内。近年来,经济转型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整个村镇面貌,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好势头。 从冷泉村到两渡村几公里,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何泽慧纪念馆就位于两渡小学内。纪念馆坐北朝南,是灰白色现代建筑,形体庞大,肃穆典雅,庄重稳健。主馆天蓝玻璃做前墙,既增加了内室采光,又显得轻灵气派。总占地面积为41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展馆设有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办公、多媒体室等。其中展厅面积900多平方米。纪念馆于2014年开馆以来,接待游人无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是“女子德育教育基地”“灵石县青少年教育基地”“两渡镇党员教育基地”。 【二】 何泽慧纪念馆分序厅、慧泽厅、先泽厅、同泽厅四个大展厅。 我们在讲解员薛晋平的带领下,一个展厅一个展厅参观,聆听着她生动地讲解。四大展厅内容丰富,珍贵无比。生动地展示了从明季何氏先祖何立本,由河南浙川大石桥,迁居灵石两渡村到何泽慧这一代,几百年的辉煌家族史。一代又一代的何氏先人,有着大山锁不住的奋斗情怀,大河控不住的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以“食廪饩,续明经,垂为家学。嗣是耕读并重,砚田墨庄,人人知务,故游胶庠,入成均,举孝廉,曳紫纡朱,相间不绝”治学做人,律自做事。最终成为清代闻名全国的科举世族。 灵石两渡何家,“至晚清,已出1名武进士,十四名文进士,入翰林者9人,举人15名(不含已中进士的15人),何氏宗祠里所立“进士”“文魁”“兄弟同榜进士”“父子翰林”“两代兄弟同榜进士”“叔侄兄弟同榜举人”,匾额琳琅满目。灵石两渡何家,诚乃科举历史的标本和先贤层出不穷的百年文化族群。 在先泽厅里悬挂着何家十五位进士中选出的七个人的巨幅画像。七人分别是何思钧、何道深、何元烺、何道生、何耿绳、何福堃和何乃莹,画像下带有个人简介。还有另外两块何氏十五个进士长方形简介版面,观此,可大致了解何氏十五个进士的基本情况。 特殊文物照片,有何道生《方雪斋诗集》稿本、何道生《双藤书屋诗集》、何道生《琵琶行图 白面扇》 “恩隆世袭”、“御前侍卫府”、1782乾隆帝御赐给何思钧的玉佩“棠棣竞秀”等,可谓光华夺目。” 薛晋萍继续饱含深情地讲道:“在何家灿若星空的所有人才中,何道深是最让人敬佩与记住的。何道深是何家唯一一位武举人,在乾隆三十三年对缅甸战争中战死,乾隆皇帝赐‘中军多战功,其没以无援’特厚,因此得‘武义大夫’。在两渡有他的衣冠冢。” 在序厅中有何泽慧半身铜面像,何泽慧亲笔书写:“两渡人杰地灵”形象墙,有世界何氏总会会长何道深为纪念馆题写的“族盛家荣”棕色牌匾一块。侧边有仿砖砌大柱,大柱上有精美的“荷”与“蕙”图案。序厅顶仿原子核裂变瞬间状态模拟造型。还有何泽慧出生地“两渡书屋”,位于苏州的“灵石何寓”,以及何泽慧工作过的法国“居里夫人实验室”两个微模型景观。 慧泽厅大体呈C字形,展馆面积350平方米,共收集何泽慧一生各个时期珍贵照片近200张,历史文献资料和实物40多件。展厅主要分十一部分内容展示:两渡书屋塑人生;振华女校才艺女;清华受教任之恭;留德弹道女博士;居法首见四裂变;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原子中子担重任;下放敲钟追彗星;创新高能宇宙线;淡泊名利心志远;追怀祖辈爱灵石。 另外,慧泽厅的分设版面还生动地介绍了何泽慧的外公王松蔚、外婆王谢长达;大舅王季烈、二舅王季同、四舅王季点、五舅王季绪;大姨王季昭、二姨王季苣、三姨王季玉、五姨王季常;大表姐王淑贞、二表姐王明贞、七表姐王守瓈、大表哥王守竞、表弟王守武、表弟王守觉、大姐夫葛庭燧等,他们在中国乃至世界物理、化学、医学、教育、机械、电学、光学、收藏等领域各成领头人物,成就辉煌卓著。 洁白素雅的清华园门模型、苏州水乡里的“两渡书屋”照片、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版面,生动地展示了伟大的中国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从1914年3月5日出生到2011年6月20日逝世,这97年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她在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何泽慧,女,籍贯山西灵石,江苏苏州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期间,与合作者一起首先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何泽慧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首批‘资深院士’。 同泽厅面积200余平方米,主要以照片和文字制作的版面为主,直观地介绍了何氏家庭中与何泽慧同辈中的杰出人才。 一、大姐何怡贞,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和沈阳金属所的创始人之一,多次荣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是我国光谱和材料科学的权威; 二、何芬,何泽慧侄女,孙中山保健护士; 三、何泽庆,何泽慧五弟,1948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物理学家,长春地质学院资深教授; 四、何泽涌,何泽慧二弟,1919年出生于苏州,1937年就读浙江大学化工系,1939年赴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学医,毕生后从事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的教学与研究; 五、何元良,何家十七世孙,底层高级工程师,古植物专家; 六、何文,何家十八世孙,超声医学著名专家,“栋梁工程”学科带头人; 七、何文苑,何家十八世孙,著名企业家,纪念馆投资建设者。 【三】 何澄为何氏十五世传人,何澄夫人为王鏊之后裔王谢长达之女,名王季山,他们有五男三女。版面分以下几部分介绍了何澄的一生: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一一何澄;有官无路沧石路;忧国忧民力抗争;安家置业世所珍;收藏鉴赏一大家。 何澄早年赴日留学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等顾问,他8个子女4人留学国外。长女何怡贞留学美国,获化学硕士、物理学与哲学博士学位,从事光谱学研究,最早标定发表了《从可见光到紫外线的钇的光谱线》。次女何泽慧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与丈夫钱三强发现铀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被物理学界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三女何泽瑛,194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一直从事种子学、植物形态学方面的研究,成为中国植物学领域中卓有成就的学者。三个女儿成为中国科学界三位杰出的女性。 长子何泽明,留学日本,专攻矿业;次子何泽涌,留学日本,为著名细胞学家;少子何泽庆,任教清华大学,桃李芬芳。” 何澄一生最为可贵的就是伟大的爱国思想。他和夫人不仅把子女都培养成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好多领域的杰出人才,而且在国家最为危难的时候,让子女出国留学;等学成后,毅然让子女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回到祖国来。 “抗日战争爆发时,父亲何澄命5个儿子全部放下手头的工作与学业,前往大后方支援抗战。1948年,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大女儿回国,共同从事核物理研究工作,何泽慧的姐姐何怡贞也从美国返回。1949年,何泽慧给在台湾大学读研究生的妹妹何泽瑛寄去50美元,使她买到最后一班回北平的船票。至此,何家八姊妹在新中国成立前,全部回到大陆,报效祖国。1950年,何泽慧把父亲经营了一生的‘苏州私宅网师园’毫不犹豫地全部捐献给国家,而她自己却穿着三层布鞋、坐着公交上班、提着断带的人造革书包。” 【四】 何氏一门,爱国情怀,撼天动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像何泽慧这样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家族文化,应该大力宣传。走出灵石,走出晋中、走出山西、走向全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像灵石两渡何泽慧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原子弹、氢弹、卫星、导弹这些顶级的科学成就,使中国人扬眉吐气。我们每去一次何泽慧纪念馆,都会受到震撼灵魂的教育!何泽慧穿着连普通人都不穿的衣服,穿着千层底布鞋,坐公交车上班,家里一贫如洗,但却把父亲遗留在苏州豪华住宅捐献给了新中国。 何泽慧纪念馆,是个人投资1700余万元兴建。自开馆到现在,没有实际对外大力宣传,也没有实际后续资金投入,没有维修费,没有专门管理人员,没有专业讲解员,纪念馆冷落,真让人心疼!在弘扬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弘扬爱国情怀的今天,需要我们记住那些为社会进步事业,为国家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灵石两渡何氏家族,一门忠孝爱国,从两渡汾河大桥的建立,到中华民国的成立,再到何泽慧姊妹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都让人感动,是活生生爱国情怀教育好教材。大力弘扬何泽慧拼搏向上,淡泊名利,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道德情操,是所有人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大力呼吁,两渡村镇、灵石县政府,灵石人民,加大力度,保护好自己的这一优秀的文化资源。因为何氏家族文化,何泽慧精神,是属于全晋中,全山西,全中国的宝贵文化产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离不开像何氏这样的传统家族文化,也离不开何泽慧精神!人生要像灵石这块石头,尽管不能再发光,遍体鳞伤,但依然坚硬如铁。人生要像何泽慧,尽管国外有金山银山,桂冠满天飞。但只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为自己的国家饱受凄寒之苦,也无怨无悔! 【五】 走出“何泽慧院士纪念馆”,抬头四望,只见吕梁、太岳雄峰突起,山沟深壑绿意荡岚。两渡何家太震撼人心了,这个纪念馆建得太好了。它展示的不仅是两渡何家四百年“族盛家荣”的荣耀,也是何氏族人“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精神追求。从迁徙山西灵石两渡的何立本到为国捐躯的何道深,从何家十五世传人何澄到杰出的物理学家何泽慧,从何家书房读书的小孩到奔走朝堂官府的老人,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担当、责任、勤勉、俭朴、奉献、使命、爱国”作为提炼自身、做人的标准,一代代传承至今,也将永远传承下去。 我们在灵石两渡文友程官义、曹建红带领下,考察了何家八卦院等古院落。昔日气势恢宏的豪宅大院,如今已破败不堪,渐成废墟。一片人去房空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何澄出生的小窑洞与何澄建造的苏州何氏宅园,把为何氏家族的荣光转化成为民族兴盛而奋斗的辉煌。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且开启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 两渡秋晴桥位于两渡镇汾河古渡上。秋晴桥的建成,彻底沟通了汾河两岸。既改变了当地靠船摆渡的历史,也奠定了两渡镇在雀鼠谷中成为名镇的地位。据灵石何氏家谱与文史学者考证,两渡秋晴桥,位于灵石县城北15公里的汾河之上,它是由两渡何氏第九世何溥首倡集资,其子何龙腾、何世基兄弟俩继承父志,经手修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成。‘两渡秋晴’是灵石古八景之一,后人写诗赞美道: 高秋叶落响长亭,渡口斜阳淡远汀。 两岸桥分双水白,千家烟聚一山青。 惊寒塞雁霜初降,趁晓沙鸥雨乍停。 笔落太行人不见,苍茫云树忆文星。” 11孔石拱桥横跨汾河之上,历经岁月的风雨雪霜的侵袭,顽石表面被风化斑驳,但整个桥依然古朴庄严,稳健如故。龙头饮水,龙背撑桥、龙尾化石,景象壮观。我们依栏望景,踏桥而行,或手抚龙头,或闭目听涛。都让我们沐浴着两渡先人的恩泽,体会着修桥补路之人功垂后世的伟岸。我们在桥边,合影留念。我们与灵石文友握手相别,依依不舍的心情,铺满了我远去的路。吟哦一首诗以表心情,释放胸怀! 七绝《两渡秋晴桥抒怀》 汾水金涛憾谷流,秋晴桥上抚龙头。 今来灵石为何事?欲借青峰两渡舟。 2021一9一16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